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廷锴将军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抗日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一生,为祖国为人民,流血流汗,竭忠尽力。他跟随孙中山参加北伐;"一·二八"淞沪抗战抵抗日寇;组织福建人民政府,号召联共反蒋抗日;后来,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开展反蒋民主运动。建国后,蔡将军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以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他毕生为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蔡廷锴,乳名炳南,字贤初,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曾任第十九路军军长、总指挥,参与领导了震动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福建事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立志从军蔡廷锴是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人。1892年4月15日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10年,蔡廷锴投入广东新军当兵。1911年,武昌起义,广东独立时,他转入省警卫军。后调升第三营十一连上尉连长。  相似文献   

3.
蔡廷锴(1892.4-1968.4),乳名炳南,字贤初,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他才思敏捷,善于审时度势,精于谋划、斡旋,有远见、有胆识,是国民党军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曾任第十九路军军长、总指挥,参与领导了震惊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福建事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  相似文献   

4.
“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蔡廷锴将军乘船至香港小住。1932年7月14日,与菲律宾马尼拉中华商会主席许友超一起乘“芝莎开尼”号轮至厦门,受到厦门人民的热烈欢迎。当轮船驶进港湾靠近码头时,美国驻厦门的浅水舰鸣放礼炮,厦门各界人士的代表一齐登上轮船,向蔡廷锴将军敬献锦旗。蔡将军当晚留宿厦门,翌日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特地参观了日光岩上的郑成功水操台,以追念这位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的丰功伟业。1933年,蔡将军补  相似文献   

5.
正为隆重纪念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一·二八淞沪抗战85周年,以及缅怀与纪念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业绩,2017年11月20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主办的"淞沪抗战新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召开。  相似文献   

6.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军民奋起抵抗,是为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后,在每年的1月28日,中国共产党都会开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内容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宣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经过和抗战精神为主,方式主要包括开纪念大会,发表宣言、通知、决定和告群众书,发布社论、纪念文章、诗词和歌曲等。借助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旨在树立正面的革命形象、抨击国民党的投降卖国、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相似文献   

7.
70年前,十九路军官兵在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在民族危机严峻的关键时刻,勇敢地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第一次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侵略战争。在上海和全中国人民的热情支援下,十九路军和由张冶中统率前来增援的第五军将士并肩战斗,屡摧强敌,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震惊中外。 值此纪念“一·二八”湘沪抗战70周年暨蔡廷错将军诞辰110周年前夕,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蔡廷错将军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民革副主委蔡绍芝女士,亲聆她回忆了其父蔡廷…  相似文献   

8.
在日军的炮火中,上海虹桥机场成为一片废墟(见下页中图),闸北一带烈火腾腾,浓烟滚滚……面对日本侵略军的战火,中国军队出击了!他们依托着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把愤怒的枪弹射向敌军;他们举起大刀,挺起胸膛,勇敢地冲向敌阵(见本页上图)……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组反映60多年前的—·二八淞沪抗战的历史照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迅速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为了能取得一个继续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经过蓄谋已久的精心准备,又策划导演了对上海的侵略.1932年朋20日,上海的日本特务机关唆使数十名日本浪火焚烧上海三友…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党史上,恐怕没有哪部书像《西行漫记》那样在海内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了。1936年6月,由英、美几家报刊出版社资助,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怀揣宋庆龄的介绍信,在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医生的陪同下,秘密进入陕北苏区中比延安更为偏远的保安采访。斯诺是第一个到访苏区的外国记者。四个月后的10月下旬,斯诺悄悄返回北平。随即,斯诺在夫人海伦·福斯特的帮助下,抓紧写作。不久后,斯诺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北平的《民主》杂志等英文报刊刊发保安访问报道,在中国文化知识界引起轩然大波。1937年10月,英国…  相似文献   

10.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京途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文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印着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党史上,恐怕没有哪部书像《西行漫记》那样在海内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了。1936年6月,由英、美几家报刊出版社资助,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1972)怀揣宋庆龄的介绍信,在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医生的陪同下,秘密进入陕北苏区保安(在西北,比延安更僻远)采访。此前的苏区从未接受过外国人的访问,斯诺是第一个到访的外国记者。四个月后的10月下旬,斯诺悄悄返回北平。随即,斯诺在夫人海伦·福斯特的帮助下,抓紧写作。不久,斯诺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北平的《民主》杂志等英文报刊刊发保安访问报道,从…  相似文献   

12.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建国3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入首次访美。邓小平在华盛顿期间,美国进步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交给邓小平一封自己珍藏了42年的毛泽东在1937年写给他的信。故事还得从三十年代说起。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陕北时,采访了中央红军和党的许多领导人,因当时朱德、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仍在长征途中,所以,他离开陕北后,希望他的妻子到延安去,以便会见更多的红军领导人和根据地各界人士。海伦·斯诺本人也早就想到陕北去,打算继《西行漫记》之后,再写些报道中国红军和…  相似文献   

13.
蔡廷锴(1892.4—1968.4),乳名炳南,字贤初,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他才思敏捷,善于审时度势,精于谋划、斡旋,有远见、有胆识,是国民党军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曾任第十九路军军长、总指挥,参与领导了震惊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福建事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违令”抗日被誉“民族英雄”“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的正义号召推动下,蔡廷锴和第十九路军三万多官兵,在赣州宣誓反对内战和团结抗日。1931年10月下旬,由于宁粤合作,第十九路军开赴京沪铁路沿线担负警…  相似文献   

14.
海伦·福斯特.1907年9月21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律师的家庭.她的父亲约翰·穆迪·福斯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律师.在海伦早年的记忆里,密执安湖上的滚滚波浪,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1年8月,海伦来到中国上海,在驻上海的美国总领事馆当秘书.就在这一年,海伦认识了正在上海的埃德加·斯诺.1932年圣诞节,海伦和斯诺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婚礼.1933年3  相似文献   

15.
吕传彬 《前线》2014,(8):123-124
1936年6月3日,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位西方记者启程奔赴当时颇具神秘色彩的陕北苏区采访。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参观采访后,斯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篇章--《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巨篇“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向全世界揭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所在地陕北,有着一片全新的天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这一边,它如同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  相似文献   

16.
1、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日战争.2、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起源、过程、特点及历史影响.3、上海各社会阶层与各政治力g在抗日救亡和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变化.4、—·二八与八·一三淞沪抗战.5、日军在上海地区的暴行及统治政报.6、对伪政权及其意识形态的研究.7、列强与上海抗战.8、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抗日军事活动。9、抗战时期上海经济研究.10、抗战时期上海文化教育研究.11、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活研究.l、日本侵华罪行与对沦陷区的统治。2、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团结、振兴.3、抗战中的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4、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7.
人们可能还没有忘记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从奴隶到将军》这部影片。你可知道.主人公罗雷将军的原型,是中央军委确立的33位军事家之一罗炳辉。当年毛泽东曾称他是一心追求真理的起义将军;周恩来曾夸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江泽民赞誉他为人民功臣。就连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著名的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也赞他是“济南专家”、“神行太保”……让我们翻开历史这一页──(一)罗炳辉,1897年12月22日生,祖籍云南省彝良县阿都山偏坡寨,父辈家境贫寒,他自幼在苦水中长大。不堪忍受土豪恶霸欺凌的罗炳辉,18岁那年,在儿子罗代勋刚…  相似文献   

18.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19.
正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面抗战。虽然此次大战的地点仍在与南京为邻的上海,且规模比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更大、更残酷、更惨烈,但由于这是国民政府有计划地引敌南下战略的实现,所以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师大卞杏英教授所著《蔡廷锴将军》一书,福建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7月出版。主要特点如下:其一,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对于蔡廷错曲折的经历和坎坷的生平,不是平均着笔,而是吸取了司马迁写本纪、列传的优点,突出历史人物一生中的关键性、显要性的事迹,其他部分简略带过。在蔡廷错的一生中,举世闻名的两件大事为参与领导—·二八湘沪抗战和福建事变。作者对这两大事件中,蔡廷错思想、言论和行动,有着集中、详细、深刻地阐述,充分反映出蔡廷错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在阐述蔡廷指与两大历史事件关系时,作者重视了对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