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刘爱龙 《现代法学》2006,28(2):52-60
作为思维的载体,语言既产生于又服务于人际交流和社会实践。基于语言自身的本体论目的价值和语词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双重特质,不同语言表述所型塑的行为模式以及基于此上的意义空间并不总是能够确证其是足以导引人类过上幸福生活的正当性行为模式与生存意义,因而任何语言的表述都不可避免地具有道德性,也因而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语言的表述伦理。笔者认为,立法语言的表述伦理主要有衡平伦理、中庸伦理和公正伦理。  相似文献   

2.
张军 《法人》2013,(7):92-94
"活老虎"还有声威,还有爪牙势力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要与之搏斗,没有十分的勇气和独立不惧的品格,恐怕就只能退避三舍睁眼受辱,任其横行咬人的了敢打"死老虎"的人,未必敢打"活老虎"。为什么?因为"死老虎"已成死状,打它没有太多的危险,因而几乎是可  相似文献   

3.
从严复时代开始,中国人逐渐接触和懂得了何为"自由"和"民主"。这其中,严复对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引入功不可没。严复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思想家,同时也被很多人称为将国外的自由主义思想公开输入中国的"第一人"。何谓"自由"?严复理解和引入的自由观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从严复的主要译作《群己权界论》研究出发,从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的对比进行分析,具体详细的阐述了严复理解中的"自由"的涵义。针对部分学者对严复有关小己与国群孰轻孰重问题的误解,笔者也试图在严复的著作中寻找根据,予以反驳。  相似文献   

4.
熊德米  陈常青 《现代法学》2000,22(5):101-104
中国的法学古文化是世界法学文化水乳交融的一部分。完整、准确地将我国法学古文化向国外文化译介是语言学者和法律学者责无旁贷的工作。目前所出版的汉英翻译文献 ,其质量令人堪忧。本文提目前正式出版的部分古代法学论述的译文进行评论 ,提出了法律汉英翻译四原则 :准确性、简明性、严谨性、庄严性。  相似文献   

5.
战国六国文字,即“古文”。楚简中的“佱”、“灋”、“廌”三个字,就是古文“法”字。运用郭店简、上博简、包山简以及金文中的材料,对照传世文献,分别对三个古文“法”字进行考释,从而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探求“法”字的来龙去脉,关乎“法”的渊源及其演变历程,关乎我国早期“法”概念形成脉络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在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思想观点伴随着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时代背景、道德主题以及思考重点的不同,因而在伦理学的理论类型上出现了相应的对立。本文以对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关系分析为基础,论证了二者应该达到一种"调和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下旬,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俄罗斯和非洲三国。  相似文献   

8.
严复认为,自由是“生人所不可不由之公理”,中西文化的差异就在于“自由与不自由”。他将自由意译为“群己权界”,其要义不仅在确认个人之间私权的边界,而重在区分公域与私域、国家公权力与个体私权利之间的权界,强调“小己自由”权利高于国家权力,非他人和治国者所可过问。他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论断的那样主张“己轻国重”,将个人自由作为服务国家目的的手段;而是区分了两种国家(对内的统治主体和对外的国际法的主体)和两种不同性质的自由(国家对外独立自主和个人私域的自由),主张在对外面临异族侵略时要以“国群自由”为重;而对内则要反抗专制的国家暴力统治,力争“小己自由”,总体上主张自由为本,“人人皆有行己之自由”。所以严复早期的自由主义思想并非以儒家伦理和以国家权力为本位,而是以个体权利为本位,兼顾“国群”。他提出的“自由为本,民主为用”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德鹏 《现代法学》2012,34(1):36-43
在严复的著译作品中,1906年出版的《政治讲义》是惟一一部专门阐述"政治科学"的著作,这使该文本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严复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阐释政治学说,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坚持君主立宪的主张。本文尝试从宪政史的角度对严复君主立宪思想的背景与特质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严复那一代知识人思考政治法律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严复在《政治讲义》中提出的量化的自由观、有责任的政府观、地方自治论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行政责任伦理是行政活动主体及其行为的伦理,是关于政府及各行政组织和个人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的道德规范、伦理制度、价值观念模式的总括。面对社会转型期观念与现实的碰撞以及对政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行政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的行政责任伦理修养,同时,行政伦理建设的运行机制也应该得到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1.
欧化是现代汉语生成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和现象,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书写的中国新诗面临着欧化带来的种种困境和难题。与欧化相对的是本土化,二者的关系相当复杂,其关键是欧化或本土化在新诗自我建构中的位置。其实,与其纠缠于欧化在新诗中的有无、可否,不如考察语言欧化的历史性存在如何重塑了中国诗歌的书写方式、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哪些质素。这些方面在新诗的许多代表性诗人和文本中有清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语言变革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便是"个体语言策略"的采用.个体语言以个体经验为表征基础,并且反抗着公共经验与公共语言,具有历史创造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基本特点.汉语现代性的历史性重建,应以"辨证的个体语言"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古汉语助动词句法结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业辉 《金陵法律评论》2002,(3):152-158,160
中古汉语的助动词分可能、意愿、应当三大类,各类助动词在中古典籍中的出现频率不同。助动词的句法结构主要有NP+助动词+VP、NP+Neg+助动词+VP、NP+助动词等几种,每一格式的内部有一些变化。中古以降,“应当、必当、宜须、要当”等13个助动词同义组合这种句法现象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严复译《法意》,彰显了其以“治”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意识。通过对《法意》的政治的翻译,向我们展示了他从治道到治制再到治术的关于“治”的思想脉络;通过把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及其历史成因与西方社会作为对比,说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及其根源,进而为中国走上法治的道路指明方向。重读《法意》,将对我们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制的现代性问题产生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Artists’ career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topic in the scholarship of art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reative economy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Although Chinese creative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have also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nd growth, the worklif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cultural workers are rarely discuss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literature. Addressing that gap,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rtistic career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 small sample of emerging Western classical musicians in a Chinese second-tier city. We found similar patterns in career portfolios and strategies of career entrepreneurship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musicians, although differing career opportunities and explicit career strategies seem related to loc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东 《河北法学》2007,25(10):75-78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中心,以"求善"、"践仁"为目标的"伦理型"文化.其中,人本主义的伦理观奠定了和谐社会的观念基础,贵和尚中的伦理观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保障,贵义贱利的伦理观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精神支撑,天人合一的伦理观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传统的伦理文化进行科学地分析,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因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心理特征、思维模式以及文字的独特性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语言表达差异的分析,论述了英汉语的文化和写作中的词法、句法、语篇以及修辞手段的显性与隐性状态。  相似文献   

18.
自 2 0世纪中期以来 ,语言共性论业已深入人心。但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 ,语言研究者大多是从语言类型比较或是从对人类语言器官的初始状态的生成解释这样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共性的。本文试图从语言理论的相互影响这一角度 ,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语言共性论 ,从而证明 :尽管不同语言在表层结构上千差万别 ,但就其深层结构而言 ,具有不可忽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汉语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之所以难以出现重大突破,其表层原因在于尚未对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展开深入研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没有对元语言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探索,从语言学立场出发探索元语言,势必形成逻辑学元语言和语言学元语言的分野。语言学的元语言是对象语的解释性符号系统,与之相对的对象语可以是语言系统,也可以是同一系统的部分语符,依据所处语言层面和应用功能,存在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三种系统,以之为基础可进一步研究信息处理元语言和认知元语言,元语言系统研究就是“语言基因图谱分析工程”,只有完成了这一工程才能建立语义结构网络,“自然语言能力模拟工程”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