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九六三年三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重要号召后,在全国曾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学习雷锋精神的群众运动。周恩来同志并对雷锋的崇高的品德,作了全面的概括,这就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正是在“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号召的推动下,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舍己为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公而忘私的新风尚,造就了千千万万的具有共产主义品德的新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前,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
雷锋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的典范在我们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是否还具有先锋的作用和普遍的意义,这是我们这/I“时代仍需关注并做出回答的问题。雷锋用短暂的人生实践,正确地回答了理想、价值观、苦乐观等人生重大课题,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回答应该“为难活着,怎样做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无私奉献。正因为地牢固树立起科学的、高尚的、真正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所以他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和富有意义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共产主义理想是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无…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仍然为我们这个时代进步所必需,仍然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所必需。”45年来,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为新时代学雷锋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指导。用雷锋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引导他们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分必要。用雷锋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逻辑雷锋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理念、人文精神。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精神、“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雷锋在日记中说:“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雷锋精神就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雷锋传人所敬仰和追求的文化精神。然而,雷锋精神为什么被我们党一直不间断地推崇?为什么老百姓对雷锋精神也一直很认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等等,只有搞清了这几个重大问题,我们才能最终弄清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与伟大生命力之所在。一、伟大生命力之基:对党的宗旨的模范践行;二、伟大生命力之源: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弘扬;三、伟大生命力之本:对"四有"公民的人格示范。  相似文献   

6.
徐明 《侨园》2023,(3):9-11
<正>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通过雷锋言行事迹表现出来的,以雷锋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崇高追求为基本内涵的一种伟大精神。雷锋精神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同步,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本色的体现,有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7.
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我们认为,主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雷锋是道德的楷模,是心灵美的典型。学习雷锋对于提高全国人民和青年的道德觉悟,提高全社会的伦理水平是有重大意义的。雷锋精神的价值就在这里。有人认为,雷锋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战功卓著的英雄。他是一个只知道埋头学习和工作,为人民做好事,沒有“个性”和“伟大生活目标”,也不知道享受的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雷锋精神,直接影响着人们学雷锋的热情,关系到学雷锋活动的健康开展。在新的学雷锋热潮面前,应首先求得与“雷锋精神”真谛更接近的共识。雷锋精神是雷锋同志思想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过去。有人把雷锋精神中坚定的政治信念。说成是“感恩报答”;一些提倡高消费的人,有意宣扬雷锋有皮夹克、料子裤,证明雷锋精神中也有所谓的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学习雷锋时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在谈到向焦裕禄学习时强调:"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都是这样。"半个多世纪以年来,雷锋的光辉形象始终活在人们心中,全国学雷锋活动经久不衰,雷锋以22岁的短暂人生,铸就了永恒的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5)
共产主义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应有之义。在当代,重构共产主义道德,以新的时代精神引导社会回归良好道德风尚成为重要任务。通过对雷锋精神的学理探讨,为共产主义道德寻找理论突破口,重新唤醒人们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1.
雷锋是在党的哺育下、经过人民军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培养出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建校26年来,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不断丰富和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形式和方法,通过一届届班子接力、一茬茬官兵传承,把“雷锋精神”转化为学员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献身国防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校全面建设和育人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60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传遍大江南北,雷锋精神广为传扬、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1)
社会涌现"活雷锋",不是人们"学"出来的,而是环境塑造出来的,是客体主体化的结果,而绝对不是相反。如果认为能够以灌输的方式弘扬雷锋精神,可以用"精神"改造"意识",培养出众多"活雷锋",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就是唯心主义的思想观念。时势造英雄,环境改变人。弘扬雷锋精神的着力点在构建充满大爱的社会环境,根本在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2月26日至3月1日,来自全军40所院校的70多名专家学者在大连海军政治学院召开了雷锋精神理论讨论会。大家回顾了27年学雷锋活动的曲折经历,联系当前再次掀起的学雷锋热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精神是雷锋思想、品德、行为的结晶和升华。但是,  相似文献   

15.
雷锋精神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新的精神风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体现在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专注。  相似文献   

16.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蕴含着坚定的政治品格,闪耀着璀璨的道德光辉,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月文 《学理论》2012,(31):10-11
雷锋精神与新时代"三平"河南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集中展现了中原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和与时俱进的崭新内涵。在当前形势下,传承雷锋精神在执着追求中突出理性发展,在利他利己中引领有序发展,在热忱服务中推动快速发展,在无私奉献中促进和谐发展,对推动河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个年轻战士的名字——雷锋,在神州大地久久传颂。他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追求真善美的人们;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他的名字飞越国界,为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敬仰。学雷锋活动持续近半个世纪依然蓬勃鲜活,雷锋精神绵延数十年光彩依旧,雷锋精神的旗帜历经风雨依然高高飘扬,这充分显示了雷锋精神的震撼力和历史穿透力。  相似文献   

19.
林守珠  蔡炎辉 《学理论》2014,(2):289-290
雷锋精神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和一种美好的精神、情感和品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践行雷锋精神要把民族性、时代性和普世性整合起来。通过发掘雷锋精神的目的伦理与高校学生的理想教育、行为伦理与养成教育、慎独伦理与自律教育、利他伦理与合作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践行雷锋精神必须坚持个体内化和外树典型相统一、思想引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把"雷锋精神"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推广志愿服务与加强评估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最终促进高校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高校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田鹏颖3月5日在《辽宁日报》撰文认为,雷锋精神为世人所耳熟能详,但其时代价值却不限于伦理道德,而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重要时代课题。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必须坚持精神和物质的辩证法,推进雷锋精神的现实转化。首先,把雷锋精神转化为清醒的文化自觉。真正发挥雷锋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