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与实践》2003,(1):20-2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就什么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应该如何保护这些收入,有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护这些收入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苏海南说,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份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收入提成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  相似文献   

2.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收入分配改革制度保证上,已经起草了若干文件,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推迟了  相似文献   

3.
封寿炎 《实践》2014,(7):13-13
<正>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症之药"。长期以来,劳动者工资收入在GDP中占比过低,而且没有形成与经济同步增长的机制。很多人倾向于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解读为涨工资。实际上,收入分配改革涉及面广,而且非常综合。既包括促进就业,使劳动报酬和经济增长逐渐同步,也包括给贫困人口筑牢底线。在再分配领域,则要通过税制改革调节不同阶层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分配公平     
《党课》2012,(14):49-50
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失衡及其引发的利益冲突已成为中国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与挑战。随着改革的推进,如何尽力做到分配的公平性,建立合理、有序、有机的分配秩序,将收入差距保持在适度范围内,从小处说,关系到每个人,尤其是社会普通公众与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从大处说,关系到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5.
矫治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离不开收入分配政策的供给和使用。保障收入分配政策在原初设计上就是一条"好"的政策、一条"善"的政策,需要对收入分配政策价值伦理问题进行考量,具体而言就是公平、民生和幸福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李吉雄 《求实》2006,(12):12-13
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分配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政府在分配过程中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上进行权衡.现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在对待"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基本的共识是分配制度应当贯彻"初次分配讲求效率,再次分配讲求公平"的原则.如果这样去权衡"效率与公平",势必就会在分配过程的两个层面上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隐含的假定是平等和效率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负相关关系.如果用"初次分配讲求效率,再次分配讲求公平"来指导我们进行调整分配关系的制度设计,形成的分配制度将是不完备的,甚至是一种"零和游戏",不利于形成满足和谐社会要求的分配格局.因此,无论是在初次分配还是再次分配,都必须效率和公平兼顾,更进一步,在初次分配领域,可能更要注重公平,而在再次分配领域同样要注重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延迟退休政策已被证实将推行,但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改革司人士透露,"我们去调研,有的地方特别是地市一级的人,出现了54岁就退休的现象。""因为很多人感觉到退休以后收入更有保障。按照国家政策,退休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而政策对在职的人激励不足,所以不愿意工作。我们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现在养老金的增长,这对在职人员也是一个刺激。但54岁就退休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并不符合国家规定。"有关人士评价。就在北京某郊区,两年前还发布了  相似文献   

8.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子联 《新视野》2011,(6):39-41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其次,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对社会劳动投入带来正向"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负向的"抑制效应";最后,收入分配不平等使得创新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的同时,技术进步效率却在不断降低。因此,调整和优化收入格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