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政必自经界始。行政区划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国家按照地区来划分国民的做法却古已有之。因此,在纵向梳理中国从秦至今政区地理变迁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强政治—弱技术这个传统中华帝国时期行政区划调整的鲜明特征,在1949年以后逐渐为强技术—弱政治所取代。从历史的承继与发展看,从强政治到强技术的逻辑转换本质上是政治主义到管理主义的体现,它由内而外地重构、支配了行政区划变迁的全部轨迹。根据发生学的见解,1949年以后一个脱离传统结构的新政治体制是诱致变迁的根本原因。立足当下从追求技术理性的视角,探讨在地方治权有效实现的框架下如何匹配相应的政区地理空间的命题,并尝试着通过构建一套行政区划指标体系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主义思潮围绕如何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找寻人的真实需要与树立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生物多样性伦理和建构保证生物安全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其价值和意义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当树立人类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生态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倡导生态法律法规和生态道德价值观建设并重的生态治理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观,并在科技创新和科技生态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3.
国际气候合作谈判经常受制于各国私益纷争,难有显著作为。对此,基于生态学的立场,政治体制层面需要作出某种变化与调适。尤其是对于增进和维系气候合作至关重要的发达国家,为提高公共决策效率以利于应对丛生的不确定性气候风险,须能主动朝向一种有限度的精英政治靠拢,实现政治精英对于公共决策权力资源的集中支配。也正缘于此,政治精英对于公共决策生态责任后果的担当就将更加重要,且应特别注意到在气候分配正义原则下,确立起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生态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西方生态主义及其对我国的警示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主义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阶级政治的“新政治”;这种“新政治”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以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即生态优先、人权公正、基层民主、非暴力,这也是其四大政治原则。在未来的国际外交斗争中,要警惕西方在生态领域对我打“生态牌”,在生态主义的旗帜下对我国施加新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是发轫于西方绿色运动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其将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理念、生态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结合起来,重新思考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的冲突,进而寻求社会变革的根本途径与策略,并积极探讨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在思想理论上与绿色政治是有区别的,虽然存在缺陷与不足,但是其提供的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模式,已给全球进步发展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谈乐炎 《小康》2012,(8):89-91
横亘在外贸增长面前的,有三座大山,即外需低迷的国际市场、日益上升的国内成本、日趋复杂的贸易环境。法国《欧洲时报》评论道,中国需要翻越的三座大山也是世界经济需要翻越的大山这段时间,对于广东骅威玩具工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卓才来说,有些不太适应,往常六七月份外贸订单旺季时外商会经常打电话来催订单,今年则冷清了很多。这样的失落感代表了众多外贸企业主的心声,而日前由海关总署发布的一组进出口数据则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外贸形势——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  相似文献   

7.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展开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与非凡力量!危难时刻国家制度凸显柱石之功回想几个月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市场外部性等因素导致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表明,单独依靠传统市场力量已无法解决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西方国家借助非市场力量即政府和第三部门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产生了探讨生态环境与政治关系的生态政治学说。本文立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事实,借鉴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思想,探讨中国化的生态政治理论,尝试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动态和谐的"天人合一"中国生态政治。  相似文献   

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地呈现出来,促使生态主义在抗疫政治对比的座架下转向抗疫议题。围绕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中医存废、生态文明定位、绿色发展走向等问题,生产主义和生态主义、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绿色资本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等思潮展开了激辩。只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整个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晶 《求索》2012,(9):147-148,113
生态女性主义在现代西方社会是反映女性主义生态伦理观的核心观点。女性生态主义的女性意识着重探讨女性的性别意识、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通过对叛逆和逃亡性的颠覆,同性爱和母爱等主题,书写反抗父权制文化体系,寻找失落已久的女性躯体,建构女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在1950年代和1980年代以来出现过主义的喧嚣。1950年代的主义之争具有政治化、低层次的特点;1980年代以来的美学上的主义之争,却是西方美学各种主义在中国舞台上独领风骚,而中国美学沦落为看客的窘境。造成这种窘境的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深入透视,在主义喧嚣的背后,却是中国美学的主义的缺位。主义之于美学思想和美学流派的建立至关重要,也与文化强国的战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各领域都表现出了对法治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法治运行的社会条件也日渐具备。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预示着中国的法治建设必将从"中国法治"走向"法治中国"。第一,"中国法治"表征的是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法治中国"命题则表达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问题和主义"的论战。论战的一方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共产党员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所倡导的实用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革命救国还是改良救国。对于这场"问题和主义"的论战,学术界大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成果颇丰,本文立足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研究这场论战,阐述论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及意义,分析此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确立的影响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中国许多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是单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反对家庭暴力行动兴起的背景下,如何对中国家暴进行合理有效的新闻报道是动员全社会投入反家暴的瓶颈之一,也是新兴的研究课题。在家暴问题的报道方式上,本文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旗舰《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跨文化地区香港《南华早报》的相关实践作出分析,同时对中国内地媒体提出了本土化报道家庭暴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建研究》2020,(2):61-61
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千方百计调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夜以继日投入应急医院建设。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不讲条件,不惜代价,克服一切困难,全力确保各地应急医院建设顺利推进、务期必成。中建集团举全集团之力支援所属企业前方项目建设,配强人员、配足物资、配齐装备,确保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如期建成投用。二是全力以赴参与医疗救治防控。  相似文献   

18.
洪梅  杨观概 《传承》2022,(2):60-66
“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才能得以实现。而大学生作为“美丽中国”建设中坚的主体力量,应对其进行生态德育。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生态德育在实施过程、教学理念及其内容、优质师资队伍、学生自身生态道德素养以及外部力量支持等方面有待优化。基于“美丽中国”视下探究生态德育路径:重视生态德育实施过程,形成规范化教学模式、完善生态德育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及其内容;培育生态德育师资力量,打造生态教学主力军;注重学生生态自我教育,提升整体生态道德水平;加强外部建设力量联动,全方位促进高校生态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之一,在批判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缺陷和吸收其优点以及传承旧制度主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和推行一套新的研究理路,即从历史中探求制度的起源和变迁的不同过程,以制度为核心考察历史、分析历史,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历史制度主义尽管产生和成长于西方的文化土壤和学术环境,但总体来看,其对于中国政治学者研究和解释中国的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且相互对峙的政治哲学当属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它们争论的焦点是"弱国家"与"强国家"的国家观,具体展现为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价值优先序列的选择。无论从规范理论还是从政治实践的视角来审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均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二者的争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决不能在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作非此即彼的简单化选择,而是应寻求"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某种程度的衡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