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沛林 《唯实》2003,(2):33-37
加入WTO后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我国企业集团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方向 ,增创新的发展优势 ,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完善体制和强化管理 ,才能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正在溶入世界经济之中,这既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使我们面临着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和逐步放开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与挑战。尤其是作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贸企业,将面对国际市场更为激烈、更为复杂、更为无情的竞争考验。因此,只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实行集团化经营,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牵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景龙 《实事求是》2007,195(2):25-27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它事关全球的发展和稳定。发展不是区域性问题,也不是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问题,而是全球性、全人类的问题。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制主义倾向,是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贯立场。建立国际安全新秩序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维护各国安全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使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得到保障。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正确处理在文化交流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心理健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芳 《求实》2005,(Z1):250-25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形势的新变化,随着科技信息、人才竞争和全球化影响的加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正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面临着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考验,面临着就业、交友、生活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正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面向21世纪经济的振兴,迫切要求金融业也要有大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着最现实、最严峻的挑战。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大力开发培养现代人才,才能服务于经济建设,才能在未来求得银行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人才意识,坚持教育兴行 我国正在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党和国家对教育和人才培养十分重视,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邓小平曾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战略思想,在最近两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  相似文献   

6.
李新娥 《实事求是》2006,(2):F0003-F0003
2005年12月30日,由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新疆行政学院主办的“新疆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疆中央企业和自治区大中小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自治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共5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紧紧围绕“新时期新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1.新疆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问题。首先是外部环境。一是国际环境。与会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新疆企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二是体制环境。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的晨曦已拂面而来.在历史的交汇处,我们透过世纪之交世界政治和经济喧嚣纷繁的表象,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各国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虽然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波谲云诡,变幻无常,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所抬头,但多极化趋势仍在向前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和平的环境里加快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全球化在继续扩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短缺走向富足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突飞猛进、跨国公司影响日益增大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华民族通往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又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仍是总体和平、缓和、稳定,但局部战乱、紧张、动荡。世界经济逐步回升和结构调整加快,对我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是有利的。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世界贸易增长率可能高于去年。同时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我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大调整既是大挑战,也蕴藏着大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历史性发展。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9.
汪道胜 《学习月刊》2010,(12):45-46
当前,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维护稳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中央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形势,  相似文献   

10.
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内蒙古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内蒙古支柱性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面临着突出的瓶颈制约。必须打破发展工业经济的习惯性思维、常规性思路,充分认识并深刻把握文化产业成长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力联动机制”,才能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丁万鱼 《求实》2005,(Z1):134-135
一、当前机械铸造业面临的问题 2005年初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跨国公司不断进入我国合资建厂,我国企业又进入新一轮企业兼并的高潮时期.中国的压铸业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企业多元化、经济规模化和生产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但是根据我国目前压铸业的发展和现状,各种工业与压铸业的关系,以及经济形势对其的影响,机械铸造业不仅仅是面临技术上的问题,同时面临着兼并与被兼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董武 《新视野》2004,(2):78-80
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一地位还有所加强,表现在经济地位的稳固和加强、军事力量的加强与提升和称霸世界野心的不断增强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美国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经济领域和外交领域面临的问题,另外还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的长期威胁。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而艰巨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错综复杂,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共产党员要强化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不断地改世界观、人生观,才能迎接挑战,经受住考验。? 强化党性锻炼是每个共产党员经常性、长期性的任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建立的初始阶段,更要注重党性锻炼。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身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社会,共产党员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强化党性锻炼,实现自我改造。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面对着产业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和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稀缺和国际、国内竞争力不强以及全省经济下滑、资本投入不足等挑战。因此,通过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高中低端产业共同提升、品牌经营的国际化发展和多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的四大具体路径进行产业发展改革,促进辽宁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来临,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已突破国界。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正处在对外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由过去20年以"引进来"为主,发展到目前中央倡导的有步骤地"走出去",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一、入世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在独立核算的乡及乡以上的工业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已达68%。我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纺织、服装、玩具、五金、工业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大都来源于中小企业。入世后,中小企业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入世”的影响,我国出版、印刷产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市场与价格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经济理念、商品品质以及经营方式、服务功能上。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走上了小康和富裕的道路,同时也为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历史背景中提出来的.过去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与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思维缺损、位子票子诱惑有关,而只有政府职能归位,官员职责到位,政绩观才不会错位;只有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实绩考核机制、官员任职的长效问责和追究机制,才能避免短期行为;只有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建立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机制,才能避免行政和决策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即使在国内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下个世纪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逆流、大国博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等预示着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应对这一变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格局下,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新挑战。深入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的逻辑关联,并从国内农业现实困境着手,分析乡村振兴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待改进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助力“双循环”。  相似文献   

20.
多元共生是乡村经济业态发展和结构优化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共生发展思想的实践运用转化。推动乡村实现百业兴旺和多产融合,不仅是丰富创新乡村经济业态、促进乡村经济结构升级的内在诉求,也是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乡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乡村经济全面振兴的现实要求。当前乡村经济振兴在业态发展和产业结构上还面临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亟待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业态和模式总体有待拓展丰富,乡村产业发展布局的协调性和融合性有待增强等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激发乡村经济增长活力、统筹城乡资源要素合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乡村经济多元协同发展的保障体系,才能不断推进乡村经济业态发展与结构优化,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共生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