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桂全 《桂海论丛》2007,23(3):20-2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探讨法治文明与道德文明各自的特性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互动规律及和谐关系,进而说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互统一的,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的真正的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人的现代性构建了和谐社会的主体,营造了和谐社会自由、平等的发展氛围;优化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方式;激发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背景下促进人的现代性应当注意树立公民意识,激发主体性,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赖远妮  肖祥 《传承》2008,(20):34-35
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的真正的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人的现代性构建了和谐社会的主体,营造了和谐社会自由、平等的发展氛围;优化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方式;激发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背景下促进人的现代性应当注意树立公民意识,激发主体性,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胡文臻  ;秦廷国 《求索》2008,(4):101-103
管理文明是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目的性就是合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是管理文明的核心和价值诉求。管理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会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具体而言 ,在民主法制建设领域实现以下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目标。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都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新型的理性观念贯穿始终。生态文明建设是充实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理论领域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更新,使法治建设更加尊重和遵守客观规律;在实践领域凸显了生态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并提高了法律的质量。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理念层面树立法治思维,审视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层面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和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在方法层面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融合而成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亮点和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庚香 《长白学刊》2003,4(1):28-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对一个重要“临界点”的突破,是内涵着新的价值目标取向的社会,即体现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古今中外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城市文明将是以人的文明为根本标志的文明,将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与共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的新世纪;21世纪的城市文明将开创人类城市文明、社会和谐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承诺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背景下,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将随之出现的政策效应、生态文明体制和政策追求的政策目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在"十三五"规划制定中以生态环保红线为前置性硬约束、对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GDP增长形成制衡力量、在消费领域引入"消费碳票"机制、借鉴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0.
孙睿昕 《群众》2007,(8):66-6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中,法治具有统揽全局、支撑全局的作用。实现民主必须推行法治,  相似文献   

11.
法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制度基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在于以法律制度为基础和保障。构建和谐法制的重点在于立法权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公务员法治理念的增强和制度设计的合理。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观念、方式、渠道、形式、队伍等多方面加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发展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毅 《桂海论丛》2005,21(5):78-8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必须注重发展民族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的精神动力作用,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缩小地区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是各国现代政治发展的共同方向,然而民主的发展又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我国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同时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5.
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关系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不很成熟,导致了现阶段旅游市场混乱,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目前我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主要集中在消协的事后处理上,本文鉴于旅游消费的特殊性,认为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要从事前防范开始,阐明了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构筑政府、协会和旅游企业三者共同作用的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系统工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传统和谐社会和现代和谐社会之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时代的新诉求。弘扬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几十年来在人权理念上的更新发展和对人权所做的制度安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文化和法律基础;在当代中国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存权和发展权都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公平与正义则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体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社会能否实现和谐主要取决于法治的程度,无法治则无和谐社会.法治的意义不在于治民,而在于治官,在于行政权的依法行使.当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健全后,行政执法至关重要.公安机关在行使行政权的时候,应当充分体现"执法为民"理念,处理好主业与副业、保护嫌疑人权利与维护被害人权益两方面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何秋生 《桂海论丛》2005,21(5):86-88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