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第五课违法与犯罪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懂得,违法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点。 2.能够划清两个界限:一是划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一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 3.使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都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并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懂得我国法律,特别是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受到法制教育,加强守法观念。通过法律常识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增强国家主人公的责任感;要求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能够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和自觉地履行义务;在懂得什么是合法权利和利益,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基础上,能明确区分是与非、违法与合法的界限,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3.
我学习了《法律常识》以后,不仅懂得了许多法律知识,而且,也给了我敢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以前,我看见小偷偷东西根本不管,心想:反正他也没偷我的东西,管他干啥,要是我去抓小偷,说不定还会挨一顿打,多不合算。自从学了《法律常识》以后,使我清楚地懂得了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并且也懂得了作为一名公民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以及在必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学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内容和要求,正确认识学习法律和遵守法律,遵守法律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关系,从而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教学重点] 结合已学法律知识,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上得到提高。[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集中解决学法与守法、守法与实行民主权利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分清是非。[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懂得了哪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习掌握这些法律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师归纳、导入新课:正如同学们所说,通过以上各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和犯罪要受到怎样的惩罚,以及如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许多以前似是而非,或压根儿  相似文献   

5.
第十一课公民依法同犯罪作斗争复习要点: 一、公民同犯罪作斗争的意义 1.打击和预防犯罪①我国的法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违法犯罪行为必然危害人民的利益;②积极主动地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③依靠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能准确、及时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并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在斗争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刑法、犯罪和刑罚的含义,了解我国刑罚的目的作用,弄清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育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教材分析本课设三个框题,第一框题“常见的几类犯罪”是第二框题“犯罪应受刑罚制裁”原因,  相似文献   

7.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既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又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义务。我国法律为动员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现象,对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手段做了许多规定,使广大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有法可依。概括起来,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合法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控告检举违法犯罪控告检举违法犯罪是指任何单位和公民个人发现违法、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执法机关控告检举,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二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三年级)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什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2课时)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3课时)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课时)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课时)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3课时)依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就将于199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的结构、特点等问题,作些简单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总体目标课程标准规定,初二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上述规定中不难看出,初中二…  相似文献   

10.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有些人认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检、法的事情,还有些人对违法犯罪行为熟视无睹,采取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是不对的。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管理国家,人民运用法律,法律的源泉来自人民。公检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直接担负着实施和保卫宪法和法律的重要任务,但是要完成这个任务单靠公检法是不行的。我们国家  相似文献   

11.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和法制观念等。学校的法制教育课,是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基本途径,是造就知法、守法、执法、护法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的法制教育课,就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律,从而去守法、执法、并能护法,同违法现象做斗争,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这是法制教育课的中心目的,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中,法制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要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当做法制教育的中心目的呢?  相似文献   

12.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在于保护你及时有效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有利于制止和减少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正当防卫不仅是你的合法权利 ,同时必须看到它又是你的法律义务。无论你本人或他人 ,如果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有条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不进行斗争 ,在客观上是纵容犯…  相似文献   

13.
苏联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研究所一九八三年编辑出版了《同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作斗争》一书(俄文版)。该书是关于社会治安问题的专著,综合性、跨学科地论述了各种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流氓滋扰行为的特征、危害性,以及什么是流氓罪。书中  相似文献   

14.
宝音图 《前沿》2008,(11):117-119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设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正当行为的一种,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学习《法律常识》,使我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识。如:什么是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违法和犯罪应受到何种处罚,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义等等许多基本知识。我不仅自己学习了法律知识,而且也广泛地应用法律知识启发教育同邻好友,使他们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不再是“法盲”了。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到2010年,远安县教育行政部门紧紧围绕县"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培养青少年法制观念,努力增强青少年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总体工作目标,坚持五个结合,切实突出重点,不断细化措施,使教育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学校成功地防止了四位学生结伙“欲去深圳闯天下”的出走事件。这件事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敲响了警钟,也给我校师生提出了新的教育研究课题,即:要认真学习现代德育理论,增强法制教育观念,防范学生违法犯罪,并学会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农村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文化精神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可是,违法犯罪这个人类社会丑恶现象却日益严重,“黄赌毒”屡禁不止,罪犯年龄越来越低龄化,某些地方有逐步向校园渗透的趋势。我校处于锡山市西部边缘乡镇,社会治安形势相对稳定。我们…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从小树立法制观念,立志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和正确理解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法律的含义和显著特点,了解我国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认识青少年学法知法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懂得社会生活离不开法的道理,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都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的自觉性、积极性。教材分析本课由两个框题组成,围绕着学法知法这个中心环节展开内容,让学生懂得法律的最基础的知识,懂得青少年学法知法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树立和增强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 ,应从小为他们奠定法制观念、遵纪守法方面的素质基础。这不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 ,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活化的教育 ,使学生直接感知和体验到法律制度就在自己身边 ,并且为自己和他人正常生活、学习、发展所必需 ,从而产生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积极性。学校法制教育要真正取得提高学生素质的实效 ,必须讲究科学性 ,加强针对性 ,以激发起学生学法、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