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计划 (或行政命令 )与市场 (或竞争 )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存交错 ,由此导致大量的不充分、不正当竞争 ,这为腐败提供了大量机会。因此要控制腐败 ,就必须控制资源配置的过程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引入自发的客观强制力量———公开、公平、充分的竞争 ,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腐败  相似文献   

2.
论产权配置与资源配置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信号,它反映了资源的稀缺度。因此,资源的利用及使用资源的决策都是通过价格信号井以价格信息为指导的。只有当各种资源的替代率等于各自市场价格的比率时,社会资源的配置才能达到最优。然而,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应不应该有市场?资本主义国家究竟有没有计划?计划与市场究竟是不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分界线?前不久体改委国外经济体制司邀集了一些专家和实际部门的领导干部,围绕计划与市场关系这个总课题,对若干国家的实例进行了比较研究。下面摘引的是一些主要情况和看法。 第一,苏联东欧各国,到80年代末,市场极度不发育,没有形成市场体系。 波兰在过去的改革中取消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以后,缺少市场建设的阶段,资源配置出现真空,改革决议中赋予企业的“三自主”实际是一纸空文。匈牙利六、七十年代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市场社会主义已经从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可行性的理论观点发展演变为一种倡导社会全方位改革、谋求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形态的社会思潮。这一社会思潮的主题始终是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究竟能不能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的理论论证。依据不同历史条件下对这一主题的论证方式,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逻辑进程经历了通过"计划模拟市场"解决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问题来论证,通过揭露计划经济的弊端强调发挥真实市场的作用来论证,通过把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手段区分开来、强调市场"中性机制论"、重构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论证以及通过探寻改造资本主义市场的具体途径、从微观经济运行层面来论证等阶段。  相似文献   

5.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而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加重视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历史经验说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不可逾越的阶段。充分发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存在着两种权力,一是市场权力,一是政府权力。前者以实现个体的经济目标为导向,后者则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政府权力的作用是为了修正“市场缺陷”、弥补“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也体现出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公正。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计划、市场范畴的基本含义 计划与市场的基本含义到底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是推动计划与市场关系研究的基点。从一般意义上说,经济学研究中的计划和市场既不是指基本经济制度,也不是指经济调节手段,而是指运行在一定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机制,即计划配置资源机制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选择哪种机制配置资源最为合理和经济,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命  相似文献   

8.
去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后,在我国又一次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之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总结十四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丈市场经济体制。这既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现阶段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它必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加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反化的优越性。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即: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法制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制度前提和内在保障,是市场经济有序和健康运行的基础。加强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的基本的迫切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资源配置的状态。资源配置的模式,一是以计划为主的配  相似文献   

10.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模式,是全党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的提出,首先归功于邓小平。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和党的十五大报告又详尽地阐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与市场是社会两大主要功能结构,它们的有效运转形成了社会资源配置﹑利益调节﹑角色建构的功能作用以及民族国家的实体内容。同时,二者存在价值观﹑权力分配和管制与解制等方面的矛盾。在这种"政府—市场"既协作又矛盾的双轨制运行结构中,以一种社会学命题为逻辑起点探讨二者的矛盾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架构高效的政府市场协作框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尽管只有两字之差,却反映了我国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的资源配置理论,体现了资源配置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并结合我国实践分析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当理解为市场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同时要接受政府必要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制度设计、现实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呈现“二元分割”现象。政府和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起着重要作用,但均存在失灵问题。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的一支新兴力量,在参与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上有其独特优势和功能。本文从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入手,主要对社会组织参与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及途径选择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必须用市场经济取代集中计划经济 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多数同志认为应当更加科学地规定为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是独立的企业;二是竞争性的市场。绕开这个问题,就不能用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体制取代严重缺乏效率的集中计划经济。我们的经验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   

15.
此文把经济行为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把经济交换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换.在此基础上,认为有两只看得见的手和两只看不见的手共同对社会资源起着配置作用.国家和组织是两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借助于法律与国家机器的支持,强制性地规制着某些资源尤其是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组织以节约交易成本的特性,以企业计划和生产管理配置着资源的组合.市场和社会潜网是两只看不见的手市场通过价值规律和平等竞争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配置;社会潜网通过风俗习惯、民规民约等等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不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概念上的简单更换,而是一种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它的本质特征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  相似文献   

17.
南方谈话最大的突破在于改变了国人对市场的看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当时听起来石破天惊的话语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成为政治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此走上了中国改革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市场是两种经济资源配置方式之一,当今多数国家都以市场为主要配置方式。然而由于市场的内在缺陷,使用单一的市场手段完成资源分配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市场失灵的困境。通常认为,市场失灵需要国家的引导和调节加以克服,经济法是重要的调节手段,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的两个子部门之一。文章简要分析了宏观调控法的构成及其克服市场失灵的作用机制,说明宏观调控法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不可缺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公共决策者担任着揭示社会对市场失灵或价格机制作用甚微等领域资源配置的偏好和成本的任务。这样的思考方式为研究最符合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目标的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原则。政府健康投入对居民健康效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层面:群体健康的结果和分布以及个体不同生命阶段中健康决定因素模式。健康投入的经济价值在于改善个体健康状况的同时直接改善居民平均健康水平;居民健康效用的提升依赖规模适度且结构合理的健康投入。  相似文献   

20.
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卖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关系。在市场上买方占优势、处于较主动的地位,这种市场态势就是买方市场;在市场上卖方占优势、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则是卖方市场。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起作用,价格不能自由变动,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