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摆脱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困境,本文以扬州为例,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进行分析,重点探究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扬州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模式,以期推动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是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旅游产品体系的方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旅游景区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与修学旅游的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潜在旅游者结合。通过参与到旅游开发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展示、保存和发扬光大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甘肃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旅游价值。出于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心热爱和真诚保护,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进行挖掘、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发展,以各种地方传统表演艺术为主打产品,将优美的自然风光、朴实的地方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族表演艺术水乳交融,无论对于改善和提升“文化甘肃”的旅游形象,还是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和特别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四川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巴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文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关注焦点,强调了研究意义,分析了保护现状与现存问题,如立法不完善、规划不系统、利益分配不均、传承人匮乏等,继而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体制、重视对传承人权利的保护、建立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护对策,为切实加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其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6,(52)
从年初的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到盛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到金秋十月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6.
冉启兰 《学理论》2015,(3):244-24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凝聚,是长期以来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宝贵的素材。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用入手,进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以便更好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促进人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具有民族性、活态性、群体性、传承性的特点,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主客体有契合又有区别。我国积极加入国际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公约等,同时在国内也制定了相关的行政法规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然欠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较弱,应当健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加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更成为争议热点.我国应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解构的基础上,通过公权和私权两种模式,既维护个人和地方的利益,调动他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又不至于限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期更好地保护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浅析海南公仔戏的现状及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尔通 《学理论》2012,(10):150-151
最近几年,"大国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词频频见诸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文化"一词已成为热门词汇。尤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提出后,关于如何"建设文化魅力独特之岛"的讨论逐渐走向深入。海南公仔戏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本岛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公仔戏的现状如何,又将对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挥怎样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获取大量原始、科学的资料,为公仔戏的抢救和发展以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提供现实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彰显了人类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珍视。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传承母体和文化生态,亦会在发展和变迁中形成民俗主义。应努力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核,保留其本真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1.
谭宏 《理论探讨》2008,(2):84-88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种价值,经济价值是其重要的一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研究其特点,探索其转换机制和转换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解决的对策,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济价值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可以通过经济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董涛 《学理论》2010,(3):193-19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珍贵的宝藏,而随着现代文明的日新月异,承载民族记忆的非物质遗产正渐渐走向消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然迫在眉睫。本文在总结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的经验基础上,从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和承担文化重任的角度出发,为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分类有利于法律保护。但是,现有分类无法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基于法律保护的方便,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法律角度重新进行分类,这些分类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存在的混乱和利益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新疆高校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分析了新疆高校民族文化传承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新疆高校如何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人才凋零难以传承、市场萎缩难以为继、创新不足难以发展等问题.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和个性会不断涌现,制定专门的更加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已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学理论》2012,(30):120-121
根据2012年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作的研究,分析说明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进步,但是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相关知识普及度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少等问题显著。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宝贵精华,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留下了灿烂辉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068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达40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非遗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何对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是目前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以下五条路径进行对外传播:由政府部门成立专家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和对外译介;与地方旅游业进行有效对接;与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合作培养专业翻译人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文数字化信息平台;与孔子学院进行多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20,(1)
正"非遗在身边,民俗在眼前",是一个略显纠结的表达,实际上想要阐述的是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明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专家田青先生给出了一个理解角度。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成十大类,包括民俗。按照这个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着民俗文化,或者说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大项。可实际上民俗文化反过来又包含  相似文献   

20.
沈燕红 《学理论》2012,(7):144-146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它具有传承性、口头性和活态性等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正面临着大面积被遗忘、遭损坏、趋消失的严重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已日益紧迫。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与创新上,地方高校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应该大有作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工作坊是典型的个案实践,从教育目标、项目内容、运作模式、运行机制、保护功能诸方面完成了非遗教育传承的途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