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重大深远。一、民族精神是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江泽民同志早就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败,往往与精神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李白之所以成为“千古一诗人”,他的诗篇之所以“惊风雨”、“泣鬼神”震撼环宇留芳史册,是与他的大鹏精神分不开的。李白诗赋中多次出现大鹏。他青年时期写的《大鹏赋》《上李  相似文献   

3.
中国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四大支柱--民族利益、民族精神、民族意志、党的领导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因此,党中央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建设魂之所在。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核心环节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必然带来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大提高。反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里对民族精神的思索,意味深长。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自我更新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和动力。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  相似文献   

6.
艰苦奋斗,这是一个令人敬仰的称谓,这是一个值得为之讴歌的词汇,这是一个需要每个人用心用情用一生追求的精神境界。一个人不能没有这种精神,不能艰苦奋斗的人,贪图享乐、靠小聪明、靠运气徜徉人生的人,终将一事无成,更做不了对人民有益的大事情;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这种精神,不艰苦奋斗,不开拓进取,国不强民不富,终将危机四伏,被人欺辱;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这种精神,缺少艰苦奋斗精神、缺少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终将难于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五千年绵延流长的历史之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之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具民族风采、最具震撼力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通过先进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种精神纽带,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摆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的战略地位,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一)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一个人胸无志向,得过且过,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旺盛的斗志,没有勇往直前、不断开拓的精神气概,畏缩拘谨,不敢迎接各种挑战,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所做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很多 ,她的精髓可以归之于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两点。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对此也作了深刻地阐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因而中华人文精神应该在社会主义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 ,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 ,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经历风雨沧桑 ,有过兴旺发达和暂…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撑。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具体体现在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意识形态的合理构建,有利于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政治社会化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 《理论前沿》2004,(1):46-47
一、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曾经进行过几次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讨论,但对于“民族精神”的概念,直到今天,在理论上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民族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普遍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力和个性特征,是普遍尊奉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社会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也有的学者将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视为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这一深刻论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些精辟论述,充分阐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创造力,那么,这个民族、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培育人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美育是人的自由精神的培育,自由精神是人的创造力的源泉。从美育的高度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存在忽视对学生自由精神的培育、缺乏人文关怀和过于强调模式教育,忽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等问题,其结果是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理解美育的精神,用美育的精神诠释、改造我们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丰 《理论前沿》2004,4(5):20-21
一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或一个国度的国民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长期陶铸的结果。因此离开了一定的文化传统,就无所谓民族精神,也没有什么国民性了。反过来看,一个民族的文化正是一个民族生活实践的历史及其精神史的记录。一个民族总是在其生活实践中创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没有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中华民族精神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发展同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密切联系在一起。时代精神所表现的是,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这种时代的精神特征,当然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改变,但在每个具体时代的时代精神中,除了其历史的特殊性以外,同时…  相似文献   

16.
张平  马立军 《工会论坛》2004,10(2):94-9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重在加强教育。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基地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应当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 ,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和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论述是新时期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理论升华,它不仅继承与发扬了我党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的优良传统,而且更具深刻内涵和广阔视野。要理解这一论述,必须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历年来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以了解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和历程…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又把“如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来,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探讨研究。这充分表明,弘扬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一个战略任务。它对于促进…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在融人世界发展进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在遵守共同规则的同时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就不能不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六大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是切中时弊的。环顾世界,伴随经济发展而生发出来的不同文化、宗教之间的冲突,引人深思,促人醒悟。文化作为一种综合国力要素,不仅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化所凝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共处的问题;民族精神的本质是对民族和国家前途的关心和责任;民族精神的表现是对民族和社会的无私奉献;民族精神深深地隐藏在中国文化的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