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息分化是指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有效应用而导出的一种人类社会的不同信息活动主体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不断扩大的社会分化现象。它与公民的权利贫困相关,它往往进一步加剧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状况,各级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应该加大“信息扶贫”的力度,让弱势群体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成为大家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弱势群体的弱势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权利上,而且后者更为顽劣。文章是基于权利贫困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对弱势群体保护的问题。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和行政机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具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但由于政治制度、法律及公共政策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政府保护下仍存在“权利贫困”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现,主要是忽视弱势群体的民主诉求和基本权利。权利贫困可以说是引起社会分层和形成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政治地位的边缘化极大妨碍了弱势群体经济地位的改善。应立足于政治权利的视角,充分认识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在政治层面还其应有的公民地位。这不仅能促进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从宪法学视角看,"弱势群体"系"制度保护不足的宪法权利主体",其宪法权利体系由"自由权"、"社会权"等实体性宪法权利与"请求保护权"等程序性宪法权利组成。弱势群体享有宪法上一般权利主体和特殊权利主体之双重地位,由此而可能发生的"权利竞合"与"权利冲突"现象,须借鉴域外宪法学原理,而透过法律条款作妥适之处理。弱势群体之宪法权利可经由立法路径转化为法律法规上之具体权利,亦可通过"合宪性解释"方式经由"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种路径而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其显著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和谐社会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应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6.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司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对弱势群体外延界定少,适用对象非常狭窄;重视政策保护,忽视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多局限于法律条文的原则规定,缺乏有效的宪法司法机制。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基础上,应当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弱势群体实行倾斜保护;深入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要建立起宏观层次的国家保障、中观层次的团体保障以及微观县次的自我保护的立体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8.
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一个国家正义性的体现,且现人权理论已发展到数字人权,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符合权利的时代发展水平。然而,法律保障却面临缺口,若法律对数字弱势群体的保障严重滞后,不仅会反噬技术进步,也不利于社会平等。因此,我国应明确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类型,构建双重责任体系,加强法律的技术性与人文性,建立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机制,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科技时代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由于社会性资源占有的不利状况,导致其基本利益无法得到实现,从而需要通过法律给予特别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在法学视野内就是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是为了实现法的价值,实现自由、平等、人权、公平、正义乃至整个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是一种带有特权性质的人权保障,是对法律形式公平性固有缺陷的一种必要补充、修正和超越,体现了对法律实质公平的价值追求.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从短期看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从长期看可以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公平指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有自己的特点,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弱势青少年群体增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弱势青少年群体客观上处于无权状态并内化为无权感,从青少年个体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来说都需要增权。在现实条件下,实现城市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增权途径,主要通过家庭系统、同辈互动、社区参与和舆论媒体等,从而使其提升能力,获得资源。  相似文献   

12.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历经四年多的调研、座谈、论证、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2011年1月21日颁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尽管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被征收人在征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但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被征收人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对征收补偿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还存在困境。就在条例实施之后发生的首例强拆事件就说明,制定出法律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有配套规定来具体化,规定征收补偿的正当程序,廓清公共利益的范围,对征收补偿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的理论基础在于保障人的实质平等权和发展权,社会保障制度则以保障生存权为基础;弱势群体首先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它泛指那些在实现基本权利的手段上面临困难最大的群体;鉴于社会保障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制度在制度理念、基本原则和保护对象上存在差异,因此,社会保障对象与弱势群体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程度,彰显了一国对于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视程度和该国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立法上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合理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加强和完善弱势群体人权的法律保障;注意利益均衡,避免过度保护出现新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弱势青少年边缘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4年笔者参与的天津市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1的基本数据和访谈资料,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运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社区青少年的职业资源、学校资源、社区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探求弱势青少年边缘化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基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法律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以传统习俗等为代表的社会历史以及现行法律制度等对妇女权益保障的缺失是妇女"弱势"地位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只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为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妇女权益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被害人刑事司法权利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弱势群体被害人享有知情权、受保护权、补偿权和法律援助权等特殊刑事司法保护的权利,其权利创设的重点是和被告人权利不相冲突的领域,其重点保护的对象是儿童、妇女和贫困人口等部分弱势群体被害人.借鉴国外立法的经验,在设立我国弱势群体被害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在削弱被告人权利保护的基础上创设制度,二是要注意保护对象的全面性和保护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矛盾凸显期,弱势群体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法律保护,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实现我国弱势群体的保障性政策法律制度和发展性政策法律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中,还存在着认为改革应主要在中、小城市进行,而不是大城市;应给城市政府充分自主权,中央政府不应深度介入;将征地拆迁或集中居住的农民作为主要对象等误区。研究表明,进一步改革要求地方政府要有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政治意愿,以不降低城市居民既得公共服务及福利水平为底线,其进展也决定于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下一步改革应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改革、大力开展城市廉租房的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工二代的市民化问题、完善土地和财政制度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城乡制度一体化,尤其是中央政府应从国家建设和公民权的角度来参与和制定户籍改革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