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4,(7):21-22
中国古代家训,是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宝库。从先秦到明清,我国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的堪为经典。为了更好地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各个家庭良好家风的养成和实践,本刊特从立身、治家、敬业、处世四个方面选取部分经典家训,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古代家庭育德教子实践的理论升华和经验总结,其中育德教子的价值取向、励志勉学的劝导方法、敦行践履的弼教思想等至今仍具有宝贵的价值。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严谨自律、崇德向上的家风精髓,可以为当代家风建设陶铸丰厚文化底蕴,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该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学好"八婺家风好故事",观看浦江《郑义门》等专题教育片。利用理论中心组、专题研讨会、推进会、集中党日等开展深层次的交流讨论。各县(市、区)通过挖掘整合,拍摄了《盘溪何氏家训纪录片》《山头下沈氏家风家训》等本土微电影25部,编印家风家训宣传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以来,游仙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自觉传承家规家训,自觉增强廉洁意识。编家训读本,品读历史"廉文化"。游仙区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精髓,收集苏易简、钱氏家族、曹氏家族等15位本区影响深远的家规家训,将其中有关于廉洁修身、遵纪守法、公平正义、报国为民等积极向上的家规家训进行整理,编印了《承家风,立家训》《少年苏易简》等刊物,丰富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建家训基地,廉洁教育显功效。在游仙区魏城镇建1000平米家风家训文化长廊,一整面墙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家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古代德育的一部教科书,尚未为人重视。它对研究传统文化,建设大学德育体系极有价值,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6,(3)
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不仅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为其提供丰厚的滋养,还凸显了德性伦理,涵养了核心价值观的"德"。与此同时,它还契合了民众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在当代,通过承继传统家训文化来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路径:深度挖掘和传播传统家训文化的道德准则来促使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以弘扬家训文化来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以建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家训文化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共鸣、汲取传统家训文化合理内容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凝练。  相似文献   

7.
传统家训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家训家风蕴含着修身之道、治家之道、处世之道、家国同构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创新家训家风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认知、多渠道宣传传统家训家风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同、优化传统家训家风教育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体践行等路径,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正>家风是什么?在古代,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多以家规家训为形式,代代相传,规范着家庭成员的品德行为。在当代,家风不常被提及,家规家训逐渐淡化于无形,成为一种言传身教。尽管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从古到今,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没有变,基本的做人法则没有变。可以说,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不仅从未过时,还作为一种传承方式,承载着中国人一直追求和坚持的忠义、诚信等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家训家风是民族文化基因传承的中国方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孝道的优良传统,家训尤其推崇孝道,倡导以孝立身、以孝齐家,涵育孝道家风。传统家训的孝道教育主要包括尽心养亲、爱敬至上、顺亲为大、谏亲从义、丧祭遵礼等五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向世人展示了孝道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家训以孝道为中心,树立价值导向,注重人格养成,强化道德认同,建构起完善系统的道德教化体系。在新时代,重新激活家训家风的生命力,传承家训家风的优秀元素,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和森家谱共有二十四条家训,其内容离不开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忠、孝、礼、廉、俭几大门类,相较湖南各姓家族家训几乎多了一半,而廉洁教育内容尤其丰富。可以说中华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廉洁教育与自律家训对蔡和森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有着积极的意义。蔡和森家族家训的廉洁教育也完全可作为当代家风教育的好教材,对其进行认真挖掘整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裴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有"天下第一家"之美誉,这在一定意义上得益于裴氏家训的长期影响与培育。裴氏家训的教化要义可以概括为耕作守身、读书兴家,以德为本、德业并举,践礼修身、尚儒治世,正面训导、反面惩戒等,体现了传统家训的基本精神和成功经验。分析研究裴氏家族如何治家教子,能够为新时代培育优良家风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6,(1)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当前,要深入探寻传统家训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链接,增强传统家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就必须积极推动传统家训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现实实践中,传统家训的创造性转化要以基本价值主题为导向,以现代社会伦理关系为依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准确把握传统家训中一些价值观念的古今之别,力求避免传统观念的僵化滞后。与此同时,传统家训的创造性转化要重视家训的方法论意义,使人们充分感受传统家训的规矩意识,将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中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列举诸多中国古代经典家教故事。今天,让我们通过古人的治家典范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朱子家训:对孩子生活的各方面予以规范《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朱柏庐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  相似文献   

14.
陈克鑫辑 《湘潮》2012,(9):46-47
古代清官“治家”的智慧。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颜之推以“家训”展志,规范子孙,恐遭“败德”之患。《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序致第一》开宗明义,“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必须“轨物范世”、“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内容涵盖教子、治家、风操、名实、省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训家规被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产生了无数的名门望族,也孕育了无比厚重且各具特色的家风家训家规文化。这些家风家训家规,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也是历代江西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全面梳理江西家风家训家规文化的特点,挖掘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然后对其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换,让古老的家风家训能够从历史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家训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家训文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文化资源,在立德修身的道德教育、内和孝亲的治家之道、亲仁爱众的伦理观和积极入世崇廉尚洁的为政之道等方面提升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成效。家训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训文化的主要内容;二要注重发挥家训文化的非制度化作用,将家训文化融入乡规民约,助力软法之治;三要以法治思维烛照传统家训文化,实现道德教化与法治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内容简介】《父子宰相家训》由《聪训斋语》和《澄怀园语》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清代名臣张英和张廷玉父子所撰写,包括二人处理政事和家事的心得体悟、对读书和生活的思考反省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专题推荐的家训名篇。本书在保持原作风貌的基础上,配以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方便读者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18.
许然 《廉政瞭望》2023,(7):59-60
<正>“通过学习三苏廉政文化、家风家训文化精髓,我们切实感受和学习三苏父子勤政为民、廉政惠民的廉政作风。”日前,眉山市彭山区组织党员干部到三苏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感悟三苏“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的廉政文化精髓,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作为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三苏祠里陈列的家训家风,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相似文献   

19.
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过良好的作用,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更是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黔东民族地区传统家训中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对如今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统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意识形态的政治传输功能、崇高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功能、和谐社会的构建功能。为此,要从凝练家训思政教育精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扩充家训传播途径,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整合家训教育力量,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等方面积极探寻传统家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