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办文[2008]62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为加快我省生物产业发展,推进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将我省的科研、人才和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使我省生物产业成为质量效益好、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产业,成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报》2008,(3):36-36
<正>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决定成立天津市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涵 《今日民族》2013,(10):23-26
当下,发展绿色经济是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结合云南省实际对发展绿色经济的解读。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范畴中,生物产业的地位居显要位置。值得关注的是,在被誉为“中国最南端春城”的屏边苗族自治县,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建设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重大机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整体规模为目标,坚持走“规划引领、产业集聚、园区支撑、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贸易、现代中药和生物创新服务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物流、行政、居住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和省内生物物流、贸易、文化和科技先进的外向型生物科技产业新基地。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3,(7):44-45
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下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目标,并提出了后续的配套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作为生物产业界年度盛会的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尤其受到业界关注. 6月22日,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昆明闭幕.大会从国家政策、发展趋势、技术对接、成果转让、市场培育等生物产业发展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促进了业态全面合作.云南省30个重点项目竞相亮相,向国内外医药投资企业和相关行业充分展示云南生物产业的潜力和发展优势,有效实现了资金与资源的对接以及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大会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执行秘书长马树恒说,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有效联合了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生物企业等共同把脉生物产业发展趋势与动向.  相似文献   

5.
国家明确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武汉科技实力显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对武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背景与形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武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为主攻方向的具有武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明确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地方信息     
《政策》2013,(12):96-97
<正>我省三大产业集聚区入选国家试点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日前正式批复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武汉生物诊疗制剂及服务产业、光电子器件及激光产业和宜昌非金属功能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入选国家试点,中央财政将于2013年至2015年对试点给予支  相似文献   

7.
在长三角,德清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独树一帜。升华拜克、佐力药业、我武药业等一个个在行业中如雷贯耳的名字就在这里诞生。生物医药产业约占德清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5,产值约占到全省生物产业总量的1/10。如今的德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德清县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生物与医药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8.
《人大论坛》2010,(3):7-8
“为促进全国高技术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08年2月,国家决定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地区,建设6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24个行业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其中,贵州省安顺市被确定为国家民用航空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这是全国4个同类行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标志着安顺航空城建设正式纳入国家级计划。”接受记者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姚晓英介绍。  相似文献   

9.
生物健康产业正在加速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驱动武汉市生物健康产业快速崛起的主要因素,基于SWOT模型阐明了支撑其发展的竞争战略与优势领域所在,进而指出了进一步推动武汉市生物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所必需的几项关键性改革、制度安排和政策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9,(6):36-37
如何把握生物产业发展大势?如何谋划生物产业发展大计?在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中科院、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就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生物产业对解决粮食安全、生物制药等领域,为云南生物产业的发展把脉,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武汉新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区域产业转移和外溢、地方产业调整和振兴政策等战略机遇叠加;但同时,也面临宏观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国内区域竞争加剧、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严峻挑战。新港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引领与创新驱动相结合,龙头带动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产业一体与差异发展相结合,产港一体与协调互动相结合,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相结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财税政策引导与多元化金融扶持、创新园区招商引资方式、激发主体创新活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努力将武汉新港打造成为世界级制造业聚集区、长江内河航运业服务中心、长江经济带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江苏政协》2010,(12):15-16
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特色园区,已成为不少地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大丰产业特色园区发展步伐,近日,大丰市政协围绕"加快发展产业特色园区,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大丰产业特色园区发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4,(10):29-30
<正>绿色产业是实现"绿色崛起"的核心,基地建设是绿色产业的基石。竹溪县要建设十堰绿色产业引领区,需要强力推进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突出第一产业在"绿色崛起"中的基础作用。一、竹溪县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现状近年来,竹溪县把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实现"绿色崛起"的突破口,按照"南特北茶、适度兼抓"的产业布局,着重抓绿色产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据相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各有关直属单位:林业生物产业是以森林生物资源为基础,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林业生物产业,积极培植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9,(7):18-20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产业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抢占生物经济时代制高点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和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产业转移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产业转移为武汉城市圈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武汉城市圈内城市应通过重构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编制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加强园区建设;构建接受产业转移的通道;圈内城市实施差别化策略等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F0003-F0003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国务院1991年3月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2008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先进高新区”,是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主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9.
张海雁 《新重庆》2007,(5):39-41
一、重庆实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分析 (一)基础条件与优势 生物产业包括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它将解决人们生活、生产、生态的问题。重庆市生物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十五”期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2006年生物产业完成产值约200亿元。  相似文献   

20.
鄂政办发[2008]6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九月二十七日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7]23号)精神,结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