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法的平等原则确保了一切民事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受平等的法律保护,然而,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对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催生了平等表象下处于劣势的弱者,并逐渐泛化成为法制社会平等主流中势不可挡的暗流。确立弱者保护原则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以期更好地保护社会中的弱者,保护人格利益,实现实质正义,便成为了社会前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冲突法立法中不断出现弱者权益保护的内容,这是"内容导向"法律选择方法的体现之一,"内容导向"方法正成为冲突法领域的趋势。但传统的"管辖权选择方法"并非因此而消失,两者之间依旧会共生与共存。我们应使两者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民商事新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苏文洋 《法制博览》2008,(10):42-42
从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自谦、“银行也是弱者”后,我就格外注意有关银行的消息。换句话说,就是找证明银行是弱者还是强者的事实。当年,莎士比亚说出“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那只是一出戏里的一句台词。既然银行家觉得银行是弱者,他们唱的是什么戏呢?  相似文献   

4.
阮直 《法制博览》2010,(10):22-22
退让与忍让虽然都是妥协,可确有本质的区别。退让是强者的胸怀,忍让是弱者的无奈,退让者不是惧怕,忍让者却是屈从。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对陕西省社会弱者以贩养吸问题的调研,本文认为社会弱者以贩养吸难以惩处的状况,反映出我们当前禁毒工作中的以下问题:刑法与行政法在衔接上的法律冲突、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之间的矛盾、戒毒经费地方承担和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的矛盾、实体合理性和程序合理性的矛盾、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中的领导支持。这些普遍性问题的解决,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弱者以贩养吸乃至毒品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反致是国际私法上特有的制度,在解决涉外民事法律冲突中有着其他国际私法制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行立法对反致问题未作明确规定。我国未来立法应明确接受反致,同时应正确认识反致在国际私法中的作用,使之能够在调整涉外民事关系中发挥维护国家利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边客 《法制博览》2010,(18):25-25
近读鲁迅,一段熟悉的话让人又一次惊心动魄。“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弱者’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丁——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首先让我想到了“余含泪”,他那篇“含泪劝告”的大文,对于遇难学生家长泣血提出的豆腐渣校舍,“不置一辞,不发一矢”,反倒向“弱者”即学生家长“唠叨不已”,什么“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地震到了七点八级,理论上一切房屋都会倒塌”等等。“余含泪”可谓是当今一个标准的“杀人者的帮凶”。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儒家传统的大同思想在价值追求上的契合或融通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铺垫。事实上,这个常识性推断存在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漏洞。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中"求变"思维的契合。中国共产党秉承"弱者逻辑",整合"求变"思维并在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与下层民众的思维同构,从而使"求变"思维发展为迫切改变生存现状的强烈冲动和革命行动。因此,发生学意义上"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思想变革,"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为本文的基本观点提供了逻辑验证。  相似文献   

9.
刘佳 《法制博览》2014,(2):96-97,77
国籍冲突是国际私法冲突理论中重要的内容,是解决自然人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自然人的国籍归属问题通常由其国内立法所决定,各国立法又不一而足,由此导致自然人国籍冲突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解决国籍的方法应根据国籍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随着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发展,传统的国际私法理论对国籍冲突的解决方法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论述传统国际私法解决自然人的国籍冲突时,对解决国籍冲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桂越乔 《法制博览》2013,(1):181+1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结束了我国没有单行的、统一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时代,在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第44条关于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规定反映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现代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