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编 行政法学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权、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好行政法学乃至行政诉讼法学奠定基础。 二、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按照行政、行政权、行政法、行政法学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论述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二)基本概念。1.行政权。(3页)2.行政法(7、8页) (三)重点问题。1.行政法的渊源。包括一般渊源,如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权、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好行政法学乃至行政诉讼法学奠定基础。 二、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按照行政、行政权、行政法、行政法学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论述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二)基本概念。1.行政权。(3页)2.行政法(7、8  相似文献   

3.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权、行政法、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行政法的法源和法律效力的内容,明确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和行政法学体系,为进一步学习行政法奠定基础。 二、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主要讲四个问题: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学。从整体联系上说,行政法是由行政法律观范构成的,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特定社会关系(行政关系后即成为行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权、行政法、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行政法的法源和法律效力的内容,明确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和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行政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作为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其变迁必将对行政法的研究产生实质而深远的影响.传统行政法以控制权力滥用、保障公民权利为目标,主要关注行政的合法性构建、违法行政的治愈与监督以及对行政权的司法审查.然而,随着近年来非权力行政、预防行政、协作行政等公共行政实务新形态的不断壮大,传统行政法的回应力已捉襟见肘.转型时期需要一种面向公共行政实务、关注合法性与最佳性二维面向、关注行政全流域的新行政法,以弥补传统行政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的行政法学研究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内容失衡、视域狭窄、方法局限、争鸣匮乏等问题。为了实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在21世纪的新崛起,应当以本土化、规范化、和谐化、综合化与国际化为导向,着重在基本范畴的重构、行政法哲学的构建、部门行政法学的拓展、比较行政法学的突围、行政法社会学的建立、行政法方法论的更新等方面进行努力。惟此,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方能真正走出困境,进而不断提升其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以行政主体(行政权、行政行为)为中心展开的传统行政法理论很少研究与行政主体相对的私人在行政法上的地位问题,这导致传统行政法理论存在诸多缺陷。近年,随着行政法研究的深入,私人地位问题已经引起行政法学者的重视,但是,行政法学对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相对人上,而对行政相对人之外的其他种类的私人的研究却很不充分,致使无法对行政法上的私人形成全景式认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私人"概念为依托,以大陆法系国家公权利与反射性利益相区分的理论为工具,将行政法上的私人分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和一般公众,并揭示各类私人的实质,从而为分析各类私人在行政法上的地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下中国的行政法学研究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内容失衡、视域狭窄、方法局限、争鸣匮乏等问题。为了实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在21世纪的新崛起,应当以本土化、规范化、和谐化、综合化与国际化为导向,着重在基本范畴的重构、行政法哲学的构建、部门行政法学的拓展、比较行政法学的突围、行政法社会学的建立、行政法方法论的更新等方面进行努力。惟此,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方能真正走出困境,进而不断提升其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中国行政法学知识生产的竞争中,部门行政法学占据了重要地位。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战略目标的提出,为部门行政法学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契机。以现实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精耕细作型微观部门行政法研究进路,需要从求新、求广和求异三个方面予以拓展;以整合微观提取共性为导向的承前启后型中观部门行政法研究进路,需要从任务、范畴和框架三个方面拓展合作行政法研究;以中度抽象水准论题提炼为导向的纵横捭阖型宏观部门行政法研究进路,需要在克服实践依赖和理论自恋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直接、深入、持续的实证观察,努力检验、修正、反哺和发展行政法学总论。在中国行政法学的时代转型中,三种部门行政法学研究进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刚刚兴起,诸多理论问题尚在讨论之中,如何界定行政的基本原则便是其中之一。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依据,又是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的核心理念是行政权及其控制模式。所以行政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对行政法功能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行政权的功能是保障安全、自由、竞争的社会秩序,通过个体利益的实现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控权论相对应的管。则是从管理层面来概括行政法,反映了行政管理的动态过程。而平衡论则是汲取了二者的精华、站在一个超越行政权、公民权两极的更高的高度来市场行政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的国家理念在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中起着奠基作用。国家理念决定着行政法的本质、功能和作用,影响着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引导着行政法学理论未来的发展。我国学者对有关行政法国家理念的认识不无偏差之处。本文试图对相关概念的涵义进行阐释并作澄清。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已经存在数千年,它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也已经存在二三百年了,那么行政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这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近代特别是现代,在日本形成“行政公益性理论”,英国形成“越权无效”理论,它们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国行政法存在和发展的重心,对丰富和发展行政法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法学理论不能照搬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三大基础理论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法教科书中 ,对行政法的定义、行政法学的架构以及其他理论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其原因在于各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观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法发展历史 ,可以看到各学者主要受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三大理论影响 ,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可帮助我们认清行政法中的各种现象 ,确认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其与基础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基本原则一直是行政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判定标准入手 ,分析了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以及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行政法基础理论的关系 ,指出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以及行政法治原则的内涵 :有限权力、正当程序和责任行政  相似文献   

16.
传统日本行政法学被限定于法律解释学,采用法学方法规范地解释实定的法律条文,而没有将立法阶段的事项纳入行政法学的视野之中。阿部泰隆等学者针对这种以法律解释学为中心的日本行政法学理论与实务相脱节的问题,将法政策学中的考察方法运用于行政法学中,由此提出了行政法政策论。行政法政策论不仅将行政法学作为法解释学,而且将立法过程也纳入行政法学视野,并注重法解释学与法政策学之间的关联,以此构建适合行政实践发展的行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私法精神对行政权行使的渗透,使得行政权呈现私法化趋势,表现为行政组织的私法化,行政任务的私法化、行政行为的私法化以及行政救济的私法化;与此同时,在原本强调平等、权利,自治,契约的私权领域,行政力却介入其中,并对私权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出现私权行政化趋势,但其所涉范围,程度等有一定的限度。在上述两种现象的背景下,作为以行政权为研究对象的行政法学,其内容也必将发生变革,需要不断予以完善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应跳出纯粹的公法范围,以全新的视野来研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研究行政权对私权介入的条件、程度、标准。  相似文献   

18.
行政权是行政的核心,更是行政法学的基石范畴。学界关于行政权含义的解说可归结为传统学派与现代学派两大类。通过对行政权含义诸说之评析,文章认为,行政权指行政权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凭籍自治或法治所拥有的、运用强制性或服务性的方式管理行政事务,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公共权力,蕴合社会行政权与国家行政权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9.
传统行政法理论下,行政权的正当性源于立法权的民主正当性。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下行政法治发展的需要,行政权正当性理论发生了变迁,推动了行政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行政法治具有重要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关心中国法学发展的人都无法否认 ,行政法学研究在过去的十来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不单表现在行政法学的整体框架中总论、分论各方面得以丰满充实 ,而且表现在学界对行政法学体系所赖以建构的理论基础的问题的执着探索。中国行政法学的进步可以说始终伴随着行政法 (学 )理论基础这一课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