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文勇 《法制博览》2013,(3):132-13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今年6月笔者所在城市的中山市沙溪镇也发生了一起群体性事件。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矛盾的高发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群众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但与这种维权意识增强相对应的维权制度还远远不够完善。因此,我们从立法上确定一个减少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而这一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在立法的时候更多地保护相对较弱势群体的利益,让多元的社会利益都能在立法层面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2.
王堃 《法制博览》2015,(6):44-46
社会组织是由公民、法人自发成立的,以实现公共利益或特定群体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鉴于社会组织在各地发展的差异性,地方立法应在社会组织立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注意通过地方的实践,推动国家立法的发展。在地方立法实践中,要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3.
林嘉 《工会博览》2006,(1):16-17
社会保障立法是目前我国立法的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公民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社会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多重意义。效率与公平问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对基本的,同时又是难以协调的矛盾。在社会保障立法中,我们首先也要考虑到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中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本期头两篇文章关心的主题是,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国内的政治法律决策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受到国际制度的影响?为什么有些国际制度能够为中国国内立法所确认,而有些国际制度则不能?为什么相同的国际制度有时候可以影响国内立法,有时候则不能?王荣华、陈寒溪的《国际制度与中国红十字会立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影响国内话语对国际制度合法性的解读。现状型国家对国际制度合法性的解读是正向的,愿意接受国际制度的约束,从而产生将国际制度内化的国内外压力,并推动国内立法议程的变更…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既是家务事,亦是官务事。为了促进、规范家庭教育,制定一部家庭教育法已成共识。但关于如何立法,存在争议,关键议题主要为立法名称、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等。我国大陆已经有六省市出台了地方性的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我国台湾地区于2003年通过了"家庭教育法",我国可以基于地方立法实践之经验,结合相关理论,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教育法。这部法应采广义家庭教育之含义,规定家庭主体实施、政府主导推进、学校提供指导和社会参与服务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从而为推进家庭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营造幸福家庭,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探望监督人制度的创设,既是未成年人司法理念的体现,也是儿童福利最大化和优化审判质效的需要,而且,探望监督人化解疑难探望权纠纷已经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探望监督人制度具有调查、调解和监督等职能,与美国、法国的相关措施相比,我们创设的探望监督人制度具有手段和缓有利于矛盾化解、深入家庭有利于子女保护和功能全面有利于司法审判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探望监督人制度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法院确定与当事人选定相结合、社会探望监督人与亲朋探望监督人相结合、探望监督人与社会观护员相结合,以及协助审理职能与社会延伸职能相结合。作为一项特色司法制度,探望监督人制度应进一步深化、细化,并着力推进立法进程,使之成为一项正式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解构与比较:校园警察制度及安全立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是喧嚣社会中为莘莘学子保留的一片净土,也是保证社会和国家进步的一座重要阶梯。而校园警察是学校治安的守夜人,校园安全立法则是校园警察执法行为的卫护神。为了实现型塑和奠立校园警察制度和安全立法的目的,从现实出发,从国外、域外相关制度中触类旁通,乃是我国校园安全保障实现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依法治国始终是文明民主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保障。而目前在我国的立法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立法意识较弱,也存在民众无法真正参与行政立法的过程,形式主义严重、基本程序规定缺失、公众实际参与不足等问题势必造成本就不够完善的行政立法程序更没有被立法者落到实处。因此,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亟需走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对比国内外法律制度与实践的不同,笔者试图从制度创设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中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暴治理首次以专门法的方式被纳入官方立法中,值得肯定和赞扬。这也说明我国在保障公民个人权利、构建社会和谐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次立法中有许多亮点,诸如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使得法院成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重要部门,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这在立法上是一个创新,也是保障家暴受害人的重要举措,庄严  相似文献   

10.
校园欺凌基于其攻击性、暴力性及危害性在社会中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成为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层面上,我国逐步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或者指导意见对此予以规制,然而,这并没有实现所欲的结果。究其原因,这与相关立法或者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缺失有关,其中有对校园欺凌定义或者范围界定不准、校园欺凌管控主体责任不明、针对校园欺凌者的应对措施威慑力不足等弊病。在实质方面,这和校园欺凌管控制度设计与相关基础性理论的冲突有关。这主要表现为我国校园欺凌立法或者制度设计与平衡原理或者社会学习理论相悖,这是相关的校园欺凌制度或者规范性文件不能发挥应有效能的深层因素。因此,应当进行针对性、实用性的校园欺凌制度设计,从而实现校园欺凌现实与逻辑的有效对接及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