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志龙 《法制博览》2023,(11):135-137
股东投资合同是股东之间对投资的各项事宜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签订的合同,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资合同存在的时间并不短,但一直以来,股东投资合同都是属于无名合同。表面看其属于公司法、合同法的相关范畴,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对股东投资合同进行规定。随着现实中投资行为的逐渐增多,股东合同有着大量的实践需求,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资合同的立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股东投资合同、股东投资合同的法律性质等进行研究介绍,其次分析目前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资合同若干法律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资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孔非凡 《法制博览》2013,(10):79+78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司法解释三"),其中第十八条首次规定了股东资格解除权,填补了因股东不出资或抽逃全资时公司及其他出资股东权益如何救济的法律空白。解释三中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解除权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均仍欠缺更为深入细致的解读。对其性质、风险的分析必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3.
刘红刚 《法制博览》2013,(6):300-301
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内容,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中体现为代表国家依法监督、管理国有资产,具体表现为代表国家履行股东权益。所以,在认定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中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时,要根据公司法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以及公司管理的具体情况,准确界定国有股东享有的权益内容,做到形式和实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往往通过发行新股以筹集资金以寻求发展,但是新股的发行往往导致既存股东股权的稀释致使其价值降低,为了维护股东的比例性权益,法律赋予股东以新股优先认购权以保护股东权益不因新股的发行而遭受损失。然而与此同时股东的新股优先认购权亦需有所限制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法律和经济视角分析新股认购优先权对新股发行稀释效应的缓冲作用以及优先认购权排除的性质及其合理性以为我国的相关立法完善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海量的市场主体中,有限公司作为最为常见的市场主体类型之一,其出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各种形式的股权代持行为的出现,导致了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件数量在近几年大幅的攀升。由于在立法层面并没有完全回应或解决实际出资人的法律地位问题,导致其权益保护的路径不够通畅,因此,应当对实际出资人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确,进而进一步完善有效维护其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淑闽 《法制博览》2015,(8):194-195
自《公司法》颁布实施以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一直是规范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由于中小股东股权比例占据较少,与拥有支配和强势地位的控股股东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时,合理诉求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在法律上规范企业管理、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一直是专家学者在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耀清 《法制博览》2013,(9):106+105
隐名出资是经济法领域出现的一种特殊投资现象,这种现象在实践中容易引发纠纷,而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关于隐名出资人是否具有股东资格无定论。本文从股东语义、逻辑推理、利益平衡、登记公信力等角度论证了隐名出资人不应具有股东资格,提出必须区分股东权利义务和与股东权利义务相同的权利义务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认为形式说才是隐名出资中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董宏振 《法制博览》2013,(7):95-96,81
资本充足是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但瑕疵出资引起的一系列纠纷,不仅危及公司运营,也容易侵害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本文以股东出资和股东资格的内涵为逻辑起点,首先论证了瑕疵出资人应当具有股东资格,但其股东权利应受到一定限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哪些具体权利应该受到限制以及限制的程度。最后,探讨瑕疵出资人股东权利受限后的法律规制问题,主要涉及补足出资前的股权转让、补足出资后的权利恢复问题及不能补足时的除名制度。  相似文献   

9.
赵淼 《法制博览》2013,(6):50-52
股权优先购买权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目的在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和封闭性。然而对其法律性质和效力公司法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实践中对于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案件如何处理没有统一的判案标准。对于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性质问题,本文不作探讨,因为权利性质属于纯法理上的问题,而效力问题才是关涉权利行使的法律后果和当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认为现行法下,无论是合同法、公司法抑或是其他法律法规都没有给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给出合理解释,因此有必要重构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效力,为法律的补充或修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姬文青 《法制博览》2015,(6):262-263
在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公司表面的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并不一致,并且这种不一致是表面上的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合意的结果,是由契约约定导致的——即所谓的"隐名股东"现象,其中的实际出资人即被称作""隐名股东"。而这种不一致给当今的民商事司法裁决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问题。本文即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相关探讨和阐述,以期能够为司法实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