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者无不希望在任职期间办几件像样的事,有一定的政绩,在老百姓那里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政绩”不等于“政迹”,不等于为政者走过的脚印、为政的轨迹。君不见,一些所谓“政绩”突出者,取得所谓“政绩”之日,便是丧失群众信任之时。有的人为达升迁之目的,不惜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频繁推出“大动作”,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人“志存高远”、好大喜功,常常脱离实际,动辄“八大工程”、“十大工程”,费时耗力,劳民伤财;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一己之私利,弄虚作假,大搞数字政绩,欺骗群众,蒙蔽组织…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而不切实际地实施的一些项目。一旦把“政绩工程”当作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政绩工程也便成了“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结果往往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绩”到手,或升官晋级,或“政声”远播,损失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当地百姓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十分看重“政绩工程”,他们在任期间会把“政绩工程”搞得有声有色,会制定出一系列的“十大工程”、“八大工程”,确实能鼓动人心。但无论几大工程,…  相似文献   

3.
官僚主义,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由于干部任用制度和监管机制的空位、缺位和乏力,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了攀风、蔓延的趋势,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为此,我们把它称作“新官僚主义”。这种新官僚主义同腐败现象紧密相联,对党的发展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们很有必要为它作画,认清其嘴脸,以便清除之。首先,以发展经济之名,大搞各种“政绩工程”,行个人升官晋爵之实。主要表现:一是挖空心思地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献礼工程”、“数字工程”。有些领导者不从本地实际出发,不从经…  相似文献   

4.
为官要不要政绩?答案是肯定的。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然而,时下随着一批“虛假政绩”、“形象工程”的曝光,社会上抨击“政绩掺水”的声音越来越高,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中间,出现了讳言政绩、淡化政绩意识这种“从极左跳到极右”的现象。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不可否认,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为了快出政绩、多出政绩,不顾实际条件和客观规律,大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群众是深恶痛绝的,  相似文献   

5.
“政绩”与○“实绩”●张洪伟“政绩”与“实绩”指的是领导干部为政期间,在为民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两个词汇只不过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已。所以,有多大的“政绩”就应有多大的“实绩”。然而,目前有的人却认为:“政绩”只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干了哪些事...  相似文献   

6.
时下,各级党政公仆把怎样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当作一个重要命题来议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各不相同。我曾在宁武县化北屯乡担任党委书记5年。我体会到:看不见的政绩最可贵。现在干部出政绩难,搞农村工作的干部出政绩更难,而在农村最基层的干部出政绩难上加难。我在基层搞了30多年农村工作,我们都知道,政绩有看得见的“显性”和看不见的“隐性”之分。那些看不见的政绩,你尽管投入“九牛二虎”的精力,花很长时间,但是最终出了成绩也很难让人看得见。因此,现在许多干部都在追求一看就知道的政绩。自己本身的实力不足,偏偏要搞那些大工程、大…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再一次批评了某些干部图虚名、搞浮夸的所谓的“政绩”。在新世纪第一个“两会”上,有的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搞的“政绩工程”,实质上就是“花架子工程”,甚至成了“造孽工程”此振聋发聩之言令人警醒,发人深思。“政绩”是各级组织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没有政绩的干部不能算是好干部。然而,如今这“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也变了味,某些领导干部把“政绩”当成一项“工程”来“经营”,这就不能不让人疑惑了。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政府自1998年开始建设“四个万工程”,即“万亩蔬…  相似文献   

8.
时下,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为了获取个人“政绩”,纷纷抢着上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顾当地是否真正需要或是否迫切需要这些项目,也不顾政府口袋里是否有钱,有的地方竟预支、花光未来若干年的政府财政收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出  相似文献   

9.
工作有轻重缓急之别,而无贵贱大小之分。时下,却有少数领导干部对“大事”情有独钟,喜欢搞“大工程”,青睐上“大项目”,而对事关百姓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小事”漠不关心、不屑一顾。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想大事、抓大事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小事,忽略小事。其实,抓小事同样体现领导水平。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对小事“感冒”,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愿抓小事。认为抓小事出不了政绩,显不出本领,劳心费力不少,弄不好还招惹琐事缠身,何苦呢?抓一些大工程、大项目之类的工作,既能在媒体上留声扬名,风光无限,还能为个人升迁增加…  相似文献   

10.
“凭政绩用干部”无疑是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但现在我们的干部像谷文昌、吴金印那样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政绩很容易看得到的情况少而又少。因此,“凭政绩用干部”无疑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在,不少地方对干部的政绩是一年一考核。笔者以为这种考核办法容易造成一些干部急功近利,为刻意追求政绩,就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短、平、快”项目,上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甚至虚报浮夸,玩数字游戏,很少有像谷文昌、吴金印等同志那样,只想为百姓多造福,根本不以个人进退为意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少数干部创政绩不计成本。不…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对那种热衷于抓大项目、修大马路、建大广场的"硬政绩工程",群众已经比较了解,大部分领导干部也都"心存顾虑",不敢率性而为了。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开始热衷于打造"软政绩工程",比如搞所谓"某某模式""某某经验"等。"软政绩工程"具有投入成本低、监管难等特点,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人们对其表现形式、主要危害、破解之道尚缺乏关注。因此,我们要警惕"软政绩工程",防止"软政绩"演变成"硬错误"。现实生活中,"软政绩工程"的表现形式多  相似文献   

12.
晏扬 《学习导报》2011,(3):53-53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都对"幸福指数"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将之与官员政绩挂钩,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从积极的角度看,将"幸福指数"引入政绩考核,有利于扭转地方政府的"唯GDP"倾向,将政府的关注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民生福祉。但是,我们仍要防止“幸福指数”变成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3.
政绩者,官员从政之业绩也。政绩不仅是考核为官者是否称职和能否提升的基本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期上,扎扎实实地干几件令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绩工作,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的领导者,为了追求升迁的资本,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制造“政绩”,于是便有了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正确政绩观的深入人心,近几年“政绩工程”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对政绩工程的批评过多过滥,不利于激励和保护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积极性。只有对“政绩工程”做出新解,正确宣传,才有利于领导干部为人民创造出更大的政绩。政绩工程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是褒义的。政绩工程正如幸福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等,也应是褒义的。然而,现在政绩工程成为了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代名词。有些正常政绩如招商引资、修路建桥,也被扣上“政绩工程”的帽子加以批评。久而久…  相似文献   

15.
报载:“四川省剑阁县日前组织力量砸掉了竖立在境内干线公路两旁的178块‘政绩碑’和‘功德碑’。此举砸出了百姓心中的怨恨与反感,砸出了部分官员的政绩情结,理所当然受到群众欢迎。”然而,笔者认为,砸掉以钢筋、水泥、瓷砖为材料建成的“政绩碑”比较容易,但是要砸掉官员心目中的政绩情结却不那么轻松了。而且如果仅仅只是砸掉这些政绩碑,只具有象征意义,没有标本价值,相对于政绩工程的危害还显得远远不够。其实砸掉官员心目中的政绩碑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近年来,由于“数字出官”、“政绩出官”的思想一直主宰着一些官员的头脑,他们缺乏…  相似文献   

16.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氛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但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必须引起足够注意。第一,“政绩第一”的发展观。一些从政者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完全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这种被群众戏称为“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的“透支政绩”,是打着加快发展的旗号,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一心为从政者自己谋“官运”、为仕途发展服务的发展观,不是科学的发展观。第二,“金钱至上”的发展观。一些人对发…  相似文献   

17.
祝彦 《党建》1995,(10)
不要为了“政绩”忘了实际目前,在农村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某任领导为了建树“政绩”,往往大兴“工程”。如“321工程”,即三百亩桔园、二千亩油菜、一万亩桑树;“一水二路工程”,即沿江河发展水运养殖业、沿公路与铁路发展工业区。类似的“123工程”、“...  相似文献   

18.
“显绩”,指的是见效快、受益多,又容易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显露性政绩;“潜绩”,指的是打基础、利长远,但难度大、周期长,一时显示不出来的成绩,“潜绩”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获得。当前,  相似文献   

19.
所谓政绩是指官员在职期间办事的成绩大凡为官之人谁不讲究个政绩呢据政绩陟罚臧否决定干部的进退升降政绩的学问大着呢政绩从实干中来古往今来一大批仁人志士﹃清官﹄好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把政绩留在了人民的心目中留在了青史蓝天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但是放眼时下官场也有少数为官者求升心切却又怕流汗怕奉献无真才实学和开拓精神有哗众取宠和攀援之术整天钻营掘取政绩的﹃终南捷径﹄于是便出现了为人们所不齿的种种政绩诸如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泡沫政绩﹄专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有些地方的为官者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些群众便议论说:“形象工程”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成了“政疾工程”。群众的话语虽然不多,却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地戳到了有些为官者政绩观“病变”的要害处。政绩一旦变成了“政疾”,不但败坏了党风政风,影响了干部形象,而且也损害了群众利益,妨碍了经济发展。谨防政绩成“政疾”,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创业兴邦的迫切需要,事关重大,马虎不得。谨防政绩成“政疾”,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