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县小集乡一头7岁母驴于1985年4月27日生一母驹,哺乳正常,精神活泼。满月后突然发现会阴处鼓起鸡蛋大的疙瘩,始知驴驹没有肛门,因排粪困难时而出现打滚现象,畜主采用手抠的办法排出粪便,直到6月10日才来站就诊。 临床症状 驴驹排粪时弓腰努责,烦躁不安,会阴处明显突起,肛门处表皮有不明显的肛皱迹象而无肛孔。手指检查阴道,触摸到有一直径约2厘米的圆孔与直肠相通,孔壁光滑,直肠内有大量干粪球,直肠盲端距体外只有一皮之隔,确诊为锁肛-直肠阴道粪疾,随施人工造肛术。  相似文献   

2.
水牛盲肠扭转,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笔者从事门诊治疗工作20余年,仅遇6例。经剖腹整复,均愈。 临床症状 突然发生,起卧不安,用后肢踢腹,呻吟,不食,不饮,不反刍,心跳加快,呼吸增数,体温多正常。听诊瘤胃蠕动音弱、肠蠕动音消失。腹围增大,直检发现回肠内有积气,盲肠体积增大,触压表现剧痛。常从肛门排出少量白色胶冻状物质。  相似文献   

3.
肛门闭锁是肛门被皮肤封闭的先天性畸型的新生仔畜疾病 ,仔猪多见 ,大家畜较少见 ,治疗不及时者死亡较快。笔者于1998年 6月 10日收治山城子镇柜子石村一 10日龄母驴驹 ,系先天性锁肛伴发阴道瘘 ,经手术治疗成功。临床检查 体重约 2 0kg ,诊前几天发现阴道挤出小粪球 ,排粪困难 ,腹部稍臌胀。外观会阴部无肛门 ,触诊肛门皮肤坚硬、突出似有粪球。手指常规消毒后经阴道探诊、掏出部分粪球 ,距阴道口上壁 2 .0cm处有一疝孔 ,手指能通过并可进入直肠后触及肛门皮肤。确诊为锁肛伴发阴道瘘。手术过程 驴驹侧卧保定 ,用 846合剂 (解放军军…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 2 0 0 0年 12月 3日遇到 1例水牛因难产而导致肛瘘 ,经助产及善后处理而痊愈。症状 晋江市青阳镇曾井村陈某饲养的 1头经产水牛怀孕足月 ,于早晨 2时开始分娩 ,3时发现犊牛头、蹄已进入产道 ,母牛努责 ,宫缩微弱 ,胎儿卡在产道不能娩出。于 7时半来诊时见犊牛蹄已刺破母牛阴道肌层 ,在肛门处可见犊牛已死亡 ,阴道口严重淤血、充血 ,直肠粘膜外翻。母牛心跳微弱、呼吸喘促。检查胎儿姿势属正常顺产。诊断 根据检查该水牛因胎儿进入产道过快 ,母牛生产姿势不正 ,而致犊牛前蹄顶住阴道前壁 ;又因畜主助产不得法和用力过猛 ,致使发生直…  相似文献   

5.
病因 直肠狭窄,闭锁主要是由于脱肛整复失误,造成直肠管道粘膜机械性损伤及脱落或脱肛时间过久而发生局部坏死,使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直肠壁全部或部分互相粘连引起的后遗症。 病症 脱肛整复后,仍然起卧不止,在笼内奔撞,不时有弓腰努责,尖叫不安,排粪困难,厌食,腹胀。 治疗 将病貉作倒提保定,术者对成貉用右手食指,仔貉用小指涂上滑润剂(液体石蜡、豆油、猪油、凡士林等)操作要小心缓慢呈螺旋式插入患貉肛门内。注意指尖剥离粘连直肠壁不可采用强硬手段处理,以免戳破肠壁。在直肠打通后,此貉马上排出贮积的粪便,稍后用2.5%过氧化氢溶液彻底冲洗直肠,再把  相似文献   

6.
我公社白果十队社员廖学高自养母羊一只,于1977年3月产仔羊两只,其中1只乳公羊无肛门。产后两天内活蹦乱跳,无异常现象,两天后,精神不振,食欲骤减,作排粪姿势而无粪便,畜主才发现这只羊无肛门。  相似文献   

7.
2月龄体重约 1kg的黄色英格兰母牧羊犬 ,于 2 0 0 1年 9月来成都双林动物医院就诊 ,经诊断为先天性肛门闭锁继发直肠阴道瘘。临床症状 肛门闭锁不能排便 ,大便由阴道排出。病犬精神差 ,饮食少 ,消瘦 ,阴道轻微发炎。手术治疗 局部麻醉并保定 ,于肛门部位作十字切开皮肤与直肠膜 ,术者伸入小手指进行扩张并清除肠内粪便 ,拉出直肠用生理盐水清洗后连续缝合瘘孔 ,复位直肠 ,然后将直肠切开瓣与皮肤瓣交叉缝合。术后注射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啶等抗生素以防感染。术后可正常排便 ,1周后创口愈合。注意事项 对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 ,以免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站于1974年2月诊治驴的肿瘤一例。经检查:病驴体温、脉搏、呼吸等均正常。在直肠膨大部生长有一个5×4.5×4厘米大小的肿瘤。瘤体由二个“核”组成。肿瘤界线清楚,呈游离状,有“根”深入靠近肛门内括约肌的直肠肠粘膜之下。瘤体及其根部均有被膜覆盖包裹,已破溃,并有出血。瘤体平时不可见,只有在驴排粪努责时,才微露于肛门处,用手向外拉,也难完全暴露。初步认为是良性肿瘤(以后于1975年经甘肃农业大学原牧医系兽医教研组作病理切  相似文献   

9.
蚌埠市军分区西德牧羊犬1只1.5岁,公,体重45kg。主诉:病前数日多喂牛排骨。病初食欲不振,近3天未排粪,无食欲,好动不安。于1991年6月10日来院就诊。经查体温39℃,心跳110次/分,呼吸80次/分,腹围稍增大,精神一般,偶有排粪动作但无粪排出。  相似文献   

10.
摩拉水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诊治张浩吉甄辑铭张更利杨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528231)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起摩拉水牛以排红尿为特征的疾病,经尸体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牛双芽巴贝斯虫病。1发病情况及症状广州市附近某养牛户饲养的13头乳用摩拉水牛,自1995...  相似文献   

11.
我镇周花村四组村民毛××,于1993年4月15日买了一头25kg重的猪舍饲。由于环境和饲料的突然改变,几天后该猪发生便秘,精神不振,饮食减少,不断努责,呈现排粪状,但不见粪便排出。随之发现猪左后腿内侧,阴囊前发生肿大,似一囊状物悬于腹下,请医就诊,经检查确诊为便秘并发腹  相似文献   

12.
发病经过及症状 1969年7月12日下午收牧时据放牧员说,早晨出牧不久,发见143号公鹿(2岁)精神沉郁,弓背呆立,不时举尾作排粪状,但不见粪便排出。下午快收牧时排粪1次,粪球干小,色暗量极少。未见采草和饮水。收牧后笔者赶到鹿圈,见该鹿时起时卧,卧时四肢集于腹下,表情极痛苦,有时四肢伸直,  相似文献   

13.
朱鹮为濒危鸟类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 0 0 1年 5月 ,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 5只 3— 5日龄雏朱鹮发生以排粪困难、拒食、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其中 2只死亡 ,3只经及时抢救而痊愈。发病情况和主要症状  2 0 0 1年 5月 2 8日 ,该中心人工繁育的 3只 ( 35、36、38号 )雏朱鹮发病 ,翌日又有 2只 ( 39、41号 )发病。病鸟主要表现为排粪困难 ,尽力努责仅能排出点滴白色水样稀粪 (正常粪便为白色水样稀粪中夹杂黑色软粪 ) ,腹部臌胀 ,触诊腹部发现肌胃异常臌胀、充盈 ,拒食 ,呕吐 ,继而呼吸促迫 ,爪、喙干瘪。初期以消化不良治疗 ,第 2d死亡 …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1979~1984年采用直肠打气的简易方法,先后在门诊治愈绵羊肠套迭8例。 临床特征 该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患畜主要表现弓背努责,扭腰,伸腰,时而卧地,时而起立,腹痛不安,呈现异常排粪姿势,但不见粪便排出。 治疗方法 ①器械:自行车打气筒1个,去掉气门上的金属夹子;止血钳2把。②具体治法:将患羊取站立姿势,畜主两腿夹住羊头颈保定。将去金属夹打气筒的一端插入羊直肠内约4~5厘米。在肛门处胶管的两侧垫包纱布用止血钳夹紧,以不漏气为宜。一助手保定羊尾巴和轻托打气管,另一助手进行慢慢  相似文献   

15.
笔者多年曾以食物疗法治愈32例初生驹胎粪难下的病例,效果良好。 自拟处方及用法 蜂蜜50~80克,食盐1~2克,香油50~100克。以温开水将蜂蜜、食盐溶化后再加入香油,用吸水球或胃管一次投服。本方适用于经反服灌肠无效的胎粪难下病例,也适于幼驹粪便干燥排粪困难的病例。 病例 1986年7月13日,商庄乡王某一自养驴驹生后当日患胎粪难下症,反复灌肠无效果,患驹不定时卧地抱胸翻滚,结膜深红,舌干燥,心博增数,呼吸粗历,停止吃奶,有时作排粪姿势。内服蜂蜜50克,食盐1.5克,香油50克,服药后由畜主按摩腹部,半小时后腹痛停止,二小时排出多量干硬粟色粪球,幼驹排  相似文献   

16.
1992~1994年对上海地区5个鸡场、2个鸭场分别检查粪样700份和450份,隐孢子虫阳性率鸡为27%,鸭为58%;不同日龄和不同季节其感染率存在着明显差异。经观察和测定,隐孢子虫卵囊多呈椭圆形或圆形,囊壁光滑,无微孔和极粒;内有4个月牙形子孢子,呈纵向排列;残体呈圆形且大小不等;其卵囊大小鸡的为5.48μm×4.34μm,鸭的为5.47μm×4.50μm。人工感染试验中,鸡在感染后第3d排出卵囊,第6~13d达到高峰,第40d排出停止;鸭在感染后第2d排出卵囊,第8~12d达到高峰,第20d排出停止,经鉴定该虫体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bai-leyi)。  相似文献   

17.
某养狐场的 2只蓝狐 (雌、雄各 1只 )曾患过慢性胃肠炎 ,后突然不食、不排粪 ,要求诊治。临床症状 病狐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有明显的腹痛表现 ,不时回顾腹部 ;不断努责而排不出粪便。其中雄性病狐腹部臌气 ,腹围增大 ,触诊腹部肠道内有串珠状的干硬粪球 ,遂诊断为直肠便秘。治疗 为软化并促进干硬宿粪排出 ,灌服植物油 10—15mL ,3 0min后再灌服大黄苏打 75 0mg、酚酞 3 0 0mg ,每日 1次。为缓解疼痛、促进循环 ,肌肉注射安痛定注射液 2mL ,10 0 g/L 安钠咖注射液 2mL ,每日 1— 2次。连续用药 2d后 ,病狐排出少量干硬粪…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一例较罕见的母水牛角心的鳞状细胞癌(角癌)。 (一)临床所见 本例为贵州省石阡县北塔公社雷屯大队一社员户养的本地水牛,雌性,13岁,褐色。该水牛既往健康,畜主购进后曾生过四胎。1979年畜主偶然发现左角后缘的角质外壳出现纵行的条索状凹陷,状似朽木。之后,病灶发展逐渐增宽加长,以至角的外形出现明显变化。1981年底以后,左角角根部出现痒痛感。病牛常以角根在树干或岩石的尖锐突出部上摩擦。1983年8月23日初诊:患牛体温38.7℃,脉搏46次/分,呼吸24次/分。营养中等,体重约340公斤。饮食欲、反刍、排粪、排尿均未见异常。粪检发现少量肝片吸虫卵。左角根前下方见有一儿头般大小的肿块,24×21×17厘米,占据左颞部及腮部,向前达左眼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并充分利用其药用价值 ,四川养麝研究所养熊场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即进行黑熊人工自繁自养的研究工作。 2 0 0 0年 8月 ,1头自繁 4岁龄、体重 14 0kg、雄性黑熊发生恶性淋巴瘤 ,经对症与辅助治疗 3个多月无效 ,于 2 0 0 0年 11月 14日死亡。1 临床症状该熊病初精神和食欲无多大变化 ,排出不成形的粘液血便 ;随着病程的发展 ,黑熊食欲下降 ,精神不振 ,粪便中血液、脓汁和粘液增多 ,并有腐败味 ,排便次数紊乱 ,肛门松弛并粘满粪便 ,体况逐渐消瘦。探查肛门内发现直肠壁上有较硬的包块凸起 ,肠粘膜脱落。发病后…  相似文献   

20.
剖腹产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经临床实际观察及笔者个人体验,就施术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浅述如下。 (一)肷部后切口的起点 水牛剖腹产,采取腹侧手术通路。取肷部后切口时,对确定后切口起点的位置说法不一(如距髋结节下角6~8厘米,距髋结节下角8~10厘米,距髋结节下角10~15厘米等)。根据水牛解剖学特点,目前所确定的位置是不适宜的,切口上端往往出血多。其原因是水牛的旋髂深动脉的前下支,与马(驴)、黄(奶)牛相比靠下。若沿用马或黄牛的肷部后切口起点的位置,必然会损伤旋髂深动脉的前下支。故笔者认为水牛剖腹产,腹侧通路的肷部后切口起点,确定在距髋结节下角15~18厘米处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