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挥泪”斩“马谡”杜奉文历史上有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蜀汉名将,因恃才自傲,不听忠言,失去所守的军事重镇──街亭,造成蜀伐魏的一次关键性军事行动全盘失利。为了维护铁的军纪,诸葛亮只好挥泪杀掉马谡。而现代伟人毛泽东也有“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2.
失街亭就要斩马谡欲晓原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同志曾在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说过:“失街亭就要斩马谡!”然而,现实生活中对失街亭者不但不斩,反而加官晋爵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领导干部到一个单位垮一个单位,管一个单位烂一个单位,却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官照当不误...  相似文献   

3.
在众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个知天文、晓地理、多谋善断、料事如神的人。他的本事似可概括为一句话:“有先见之明”。 其实,诸葛亮并非对什么都有“先见之明”。就说他挥泪斩马谡一事吧,能把失街亭的责任都推给马谡吗?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为什么还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他呢?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但凡思维正常的人,都有显现自己光辉面,遮掩缺失面的本能,造成客观上识人优点易,察人缺点难。领导者首先要善于发现并发挥部属的长处,但只看到长处,忽视短处,同样用不好人,甚至会害了一个人。历史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赵国的赵括是个兵法通,但只能纸上谈兵,不会活用,赵王命他带兵打仗,结果,30万大军全军覆没。诸葛亮知道马谡“熟读兵书,谙熟兵法”的长处,却忘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短处,派他把守要塞——街亭,结果失守,征  相似文献   

5.
提起三国时期蜀国的马谡,可说是一位妇孺皆知、赫赫有名的“败家子”。这位不到40岁的“参军”主动请缨,镇守街亭。孰料执掌权力后,刚愎自用,大大咧咧,玩忽职守,致使“汉中咽喉”——街亭,在他手中白白丢失。从此,蜀国战局急转直下。马谡本人,也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千古笑柄。  相似文献   

6.
毛遂与马谡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声和遭遇是很不相同的。毛遂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自荐,凭三寸之舌,说服楚王与赵国联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于是,“毛遂自荐”成为妇幼皆知的成语,他的大名也流芳千古。而马谡则因丢了街亭,不仅小命玩儿完,还留下千古骂名。于是,有人盖棺定论:毛遂是“人才”,马谡是“庸才”。然而,这一定论却有失公允,因为后人忽略了他们相同的悲剧命运。就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7.
“问责”成为政治改革新亮点。长期以来,中国公众对事故处理的模式已经非常熟悉:直接责任人被惩处,而相关的高层领导则凌驾于事故之上组织抢救、调查和整顿。其中不乏官员存在行为过失或不当,但因为没有触犯法律或党纪政纪,很难追究其法律或纪律责任。引咎辞职之说虽舶来已久,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觉得无关痛痒。故而这次政府“挥泪斩马谡“之决心,辞职官员“壮士断腕”之气魄,尤能引起社会的激烈反响。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似文献   

8.
公正无私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做了生动描述。从行文中,人们不难看出,他对“失街亭”一事的处理是完全赞同的。熟悉这段历史的人知道,这是陈寿公正无私品德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公元228年,因军事要地街亭失守,杀了先锋马谡,在历史上留下个“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掩饰了诸葛亮在决定魏蜀命运的街亭之役上的决策错误,而且还为他塑造了一个执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人情     
不论是书还是影视作品,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看一遍有一遍的感受,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最近,我重读《三国演义》就感受颇深。诸葛亮精明一生,鞠躬尽瘁,留下了一世英名,但他也有不完美的地方。细想想,诸葛亮同样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尤其是在那种人身依附关系异常突出的封建制度下,不得已也需要做一些违心的事。这一点,在放关云长和斩马谡这两件事上,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守街亭的战役中,马谡死搬教条且刚愎自用,蜀军因此丢掉了这一事关全局的战略要地。马谡确实该杀。说起该杀,我看这关云长同样是罪不容赦。华容道已围堵…  相似文献   

11.
看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人都晓得,骄纵轻敌、一意孤行的马谡因失街亭而掉了脑袋,以致历来受到人们的贬斥。可是细细想来,其实马谡亦有可敬、可学之处。 首先,他对工作的态度是严肃的、积极的。大敌当前,面对司马懿的千军万马,马谡没有丝毫畏惧,而是毛遂自荐,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毅然立下了“军令状”。 其次,他勇于承担失街亭的责任。战败归来,马谡自缚于统帅帐前领罪,既没有倚仗与诸葛亮的关系摆功劳去狡辩,也没有把罪责推到王平分兵削弱兵力 的事件上去,更没有 托人说情强调客观原 因以求照顾,而是一 人做事一人当,心…  相似文献   

12.
徐驰 《奋斗》2004,(1):23-24
近期听到一些乡、村干部发出农村工作难的感叹:一“难”经济困难。二“难”市场驾驭。三“难”农民增收。四“难”规模经营。五“难”跟进服务。这些困难已经导致了一些乡、村干部削减了在农村工作的信心,影响乡村组织的战斗力,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44-44
1981年1月到福建主政的项南,正好见证了三明城市"五讲四美"文明礼貌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袁启彤说:三明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能成为全省全国的典型,就是因为项南同志亲自培育、总结、宣传、推广来的。当时,三明市民生活存在“十难”:办事难、住房难、购物难、行路难、休憩难、看病难、买菜难、买煤难、上公厕难、乘公交车难。新官的三把火,就从“破难”开始。在破“十难”、“五讲四美”搞得热火朝天的时期,项南多次来到三明,到街道、走菜市、访机关,对三明的变化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7):110-111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现象:因为性情不同而导致“不合群”。“快人快语”者与:‘慢条斯理”者难相处,“文质彬彬”的人与“豪爽直率”的人也难聚首。如此,?怎样才能让自己能够跟不同情情的人和睦相处,变得更“合群”呢?  相似文献   

15.
自荐,自古以来就是人才展示和发挥才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战国时,赵国平原君使楚,毛遂自荐,助平原君完成使命。平原君盛赞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以为上客。三国时,诸葛亮选将守街亭。马谡请令,诸葛亮本欲不允,马谡曰:“若有差失,乞斩全家。”诸葛亮曰:“军中无戏言。”马谡曰:“愿立军令状。”结果却失掉汉中要道,诸葛亮挥泪将其斩首。可以看出,两人均是自荐,结果大相径庭,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毛遂为平原君门客,三年不被赏识,似乎并无才能。及至楚国时,见楚王拖延不决,则按剑而前,说以利害,鞭辟入里,以死相逼,促成协议,表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2,(7):33-33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 直辖之初,说起重庆,人们常用四个字形容:“大、小、重、难。”面积“大”,京津沪加起来,还不及重庆一半;经济总量“小”,地区生产总值仅1000多亿元;历史包袱“重”。国有企业八成亏损,生态环保欠账多;百万移民“难”,366万人口脱贫难。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06,(3):54-54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地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几个误区:误区之一:改善环境就是大兴楼堂馆所。有的地方为搞“形象”工程,不顾客观实际,建豪华办公楼、宾馆、度假村,买高级轿车,盖高档别墅,树高标准区位“牌坊”;而同时,这些地方甚至教师工资难发齐,下岗职工难就业,贫困户难脱贫。误区之二:改善环境就是搞好生活接待。认为引进外资,就要对投资者在吃喝住行上舍得“投资”。三天两头由政府官员为“投资者”举行宴会,山珍海味,餐餐出新,一桌动辄千元万元。“一陪吃二陪喝三陪小姐供玩乐”,还认为“舍不得姑娘套不住狼”、“舍不得票子…  相似文献   

19.
三年前的清丰县双庙乡有“三大难”:守着公路出行难,守着河浇地难,到乡政府找人办事难。三年后的清丰县双庙乡旧貌换新颜:路成网,树成行,早能浇。涝能排,乡机关干部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三年的变化凝聚了新任乡党委书记范社君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书写了新时期人民公仆“一切为了百姓”的感人篇章。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有许多令人称赞和值得学习的方面,他的严以律己、引咎自责便是其一。 刘皇叔驾崩白帝城时,曾对干部情况作过一次分析。说到马谡,刘备曰:“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可在以后派何人镇守街亭时,诸葛亮却忘记了先主遗训,盲目选派马谡担此大任,结果导致街亭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