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普通高校招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程度高,影响面大。而高考填报志愿又是困惑考生和家长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各方面始终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为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对填报志愿的时间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弱化竞争,稳定社会。一、各省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目前,全国各省(市)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有三种,即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及成绩公布后填报。据了解,2004年全国31个省(市)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分别为:考前报志愿的有5个省(市),填报志愿时间一般安排在5月中旬;估分报志愿的有16个省(市),填报志愿时间在6月10…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越来越近,今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考前应该如何调整心态?考试时应该注意什么?考后志愿如何填报?这些都是家长和考生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记  相似文献   

3.
《协商论坛》2012,(7):63-63
据教育部消息,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录取率高达75%以上。而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比,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0,(23)
正家长没有报考志愿的经验,对学校师资和专业都不熟悉,短期内难以弄明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粉墨登场。但因缺乏有效监管,造成乱涨价、假专家层出不穷。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也开始粉墨登场。虽然有经验的机构能为考生提供较有价值的建议,但调查发现,目前这一行业却处于"定价无标准、从业无门槛、行为无监管"的"三无"地带:价格动辄  相似文献   

5.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我校庄严,蔚然中央……”这首汪鸾翔先生填词的校歌在水木清华传唱了七十多年,它勾勒出无数清华学子和即将成为清华学子的孩子心中一幅美丽的图画。不知以897分获取今年海南省高考理科状元的李洋是否听说过这首经典的歌曲,但从他填报的志愿来看,上清华是他最大的心愿。可惜的是,理想却仍然像梦一样虚无缥缈,因为他背上了高考移民这层沉重的外壳。最近,16岁的湖北籍海南理科“高考状元”李洋怅然返乡。由于高考移民的身份,他被当地教育部门限报一类本科院校,从而与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失之交臂。此外,海南今年还有29名省…  相似文献   

6.
南方6月,蝉声嘶鸣,凤凰花开。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千万考生和家长欲迎还拒的心态中到来了。6月7、8、9日,在炎热、焦灼、祝福、等待中,高考的日子渐渐来临。对广大考生来说,在考场上高水平地发挥、取得好成绩固然重要,然而在填报志愿时能否选好专业,这对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也至关重要。于是有人甚至把填报志愿视为“第二次高考”。为了给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填报志愿提供帮助,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和有关高校的招生负责人,组织了本组文章,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2):82-82
据教育部披露,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599万人。今年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所谓“平等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用这些根本的看法和观点具体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成为最普遍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正确的哲学方法,能提高人的思维水平,使人变得聪明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出现了趋同攀热现象。很多考生填报志愿时,首要取舍的条件是“是否热门专业”,而不是出自个人的兴趣和国家的需要。这种情况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已初见端倪,然而争填“热门”专业的势头却有增无减,令人担忧。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考试中心连续3年对高考改革及命题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刊将2003年问卷调查中有关对高考的评价、高考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日常学习的影响等内容摘录刊登,以便考生了解有关高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一位朋友的小孩今年参加高考,全家情绪可用波澜起伏来形容。原来,这个一向低调的小孩,在高考完填报“提前批”录取志愿时,尽量“低开低走”,结果分数一公布,她却考了600多分的高分,全家为她而高兴。但没几天,全家又沮丧起来,因为如此高分,录取她的却是一所“二流”的“二本”大学。  相似文献   

11.
梁侠 《半月谈》2003,(7):31-33
近几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以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命题的基本载体,越来越体现综合性和现实性。根据《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考试说明》和《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武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的规定,复习思路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考信息     
《时事资料手册》2005,(2):69-69
2005年全国高考新增3省自主命题,2005年自主招生高校新增14所,高考大纲总体稳定局部微调,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各省自定,国家教育考试诚信记录将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13.
寒江 《今日广西》2014,(7):46-46
近期,澳大利亚高校正在进行2015年2月入学学生的招生工作,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越来越多的澳洲名校宣布,2014年中国高考考生可以凭借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澳大利亚八大名校联盟中除了墨尔本大学暂未表态外,其他的7所名校都已全面认可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14.
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家长和考生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便又迎来了高考后新一轮的考验——估分和填报志愿。现阶段,考生和家长究竟是什么状态,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考后患上困扰症"高考后闲赋在家的王兵这样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午11时起床洗漱,午餐时间与三五同学共赴“麦当劳”;闲聊一个下午后直奔网吧,开始联网游戏大战,直至凌晨时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皖南某县二中的李明说:“虽然高考完了,但是家里的气氛不但没有轻松,反而更加紧张。”这段日子以来,李明的父母把憋在心里的话连珠炮似的发出来,一会问“试题难不难”,一会又问“…  相似文献   

15.
朱新地 《前进论坛》2008,(12):34-34
能进高考考场是一种幸福。也许今天的考生对这话不以为然,但相信我的同代人会有同感。因为高考这份权利,我是在离开学校12年后才重新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李芳 《求索》2013,(6):252-254
高考制度从1977年冬天恢复以来,为我国改革开放选拔培养了人才。同时也成为无数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成为千家万户的重心,高考升学率成为各级学校的终极目标,高考时时牵动着社会的脉搏。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考试制度,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高考文化。本文总结和归纳了与高考有关的流行词语以及它们出现的时代特点及其主要特征,研究它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考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高考渐行渐近。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师生,请他们一起来就“时政复习与高考”和“高考中如何避免失误”这两个问题谈谈体会,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浅泽 《中国人大》2010,(12):6-6
本月上旬,全世界最大、最紧张的考试,中国的高考刚刚结束。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6万人,比去年减少74万人。整整74万,这已经是高考考生连续第二年出现大幅度下降。适龄人口的减少是考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然而除此之外,很多考生的主动放弃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9,(11):42-43
随着留学不断升温,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留学签证逐年放宽,越来越多中国高中生计划赴海外求学。为了挤进外国名校和取得高额奖学金,很多原本准备报考国内高校的莘莘学子纷纷备战“洋高考”。  相似文献   

20.
<正> 6月,是高考的时节;6月,是考生填报大学志愿的关键时刻。无论家里是否有孩子参加今年的高考,与高考相关的话题在学校里、在办公室里、在街头巷尾,都成为从考生到家长、从教师到政府官员广泛关注的焦点。自中国内地恢复高考二十余年来,每到高考时节,社会便好像陷入了某种集体性的浮躁与喧嚣之中。高考的焦点早晨5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7点半到校上课,听各科老师分析历年试卷,讲解疑难题目,介绍考场经验;四节课后,中午在学校里吃午饭,饭后紧接着在教室里自修、做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小憩或是跟同学聊一聊天;下午从1:15开始又是四节课,接着听老师讲题目,谈经验,直到5点钟放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