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今年 3月 8日 ,伊拉克临时宪法终于出台。其文本规定 ,美英联军将在 6月30日向伊拉克移交政权 ,结束联军的军事占领。临时宪法正式规定联邦制为伊拉克国家的政治制度 ,总统分别为一正二副 ,司法独立等。目前 ,关于宪法的一些条款尚存在重大争议 ,各派分歧难以弥合 ,如由谁出任总统、三省否决条款、联邦制模式、世俗政权与神权的争执等问题。美国在起草临时宪法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临时宪法的实施前景仍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主导文化是什叶派伊斯兰宗教文化,在革命后的前十年其影响达到顶峰。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青年人逐渐发展起了本身的文化认同,它以越轨、反叛为主要特征,在很多方面颠覆了传统伊斯兰文化的范畴,这就是当代伊朗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是现实与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根植于当代伊朗社会变化的诸多条件,又同长期断裂式的社会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另外,它表现出裂变和融合的二元特征,体现了同主导文化既对抗、又妥协的关系。它本质上体现了青年人对多元生活的喜好和追求,给伊朗政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而建设宽容的文化环境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伊朗巴列维国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伊亲密关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巴列维的独裁统治陷入严重危机.1977年入主白宫的卡特起初并没有意识到伊朗局势的严重性,所以仍把巴列维国王视为唯一可以稳定伊朗的国家领导人.随着伊朗危机的日益加剧,伊朗国王的地位摇摇欲坠,对此,美国各部门围绕对伊朗政策产生激烈纷争,并最终坐视巴列维国王倒台.美伊长达近30年的友好关系也宣布终结.  相似文献   

5.
1979年伊斯兰革命作为当代伊朗政治的起点,对伊朗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政治纲领被载入宪法,导致了法基赫政治体系的诞生及其体制化,从而决定了伊朗政治伊斯兰和保守的特性.为加强新政权的伊斯兰特性,一系列伊斯兰性质的权力机构得以建立,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有国家权力机构形成重叠,因而打断了正常行政决策,使伊朗改革一波三折.伊斯兰革命对伊朗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伊朗引起了激烈争论.如何在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宪法原则中体现和实践伊斯兰与共和两大因素,使其并行不悖,成为伴随伊朗政治发展进程的最突出问题,也是保守派与改革派对伊朗未来政治发展方向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6.
锁如士(下称"锁"):可能是因为最近的一些事件,或媒体原因,伊斯兰认同成为此地穆斯林侨民最核心的认同.但同时,他们仍自认为是荷兰公民.  相似文献   

7.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俄罗斯签署的第一个多边国际裁军条约.俄罗斯很早便开始了准备工作并于1997年批准了该公约.文章分析了俄罗斯裁减化学武器的原因以及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的不足,俄罗斯的裁军进程迟迟未能开始.不过俄罗斯的态度非常坚决,各项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俄罗斯宪法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阐述了俄罗斯现行宪法在新世纪演变的趋势以及影响演变的各种因素,特别阐述了各种政治势力在修宪问题上的立场的异同,宪法修改程序对修宪前景的影响.以及现行宪法的稳定性问题。作者认为现行宪法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作用。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俄罗斯宪法中包含的最基本原则不会轻易改变。宪法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现行宪法是否准确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二是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否对宪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同时认为,俄罗斯现行宪法也存在可以加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欧盟宪法于2004年6月18日在欧盟首脑会议上通过,这部宪法共有317页,涵盖了以前欧盟通过的所有条约。宪法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规定了欧盟的原则、功能和机构设置;第二部分是基本权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2日,伊朗举行第九届总统选举。选举有多名候选人参加、民众直接投票,加上新增电视辩论、网络造势、家人助选等环节,选势几乎不逊于美国大选。6月13日,伊朗内政部宣布内贾德高票连任后,候选人穆萨维等败选方指责选举违规,并指使其支持者上街抗议,选举争端演变为自伊斯兰革命以来最大的一场政治危机。6月29日,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正式宣布选举合法,才使持续半个多月的选举争端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它是重塑民族精神的主要手段。伊朗核问题其实就是冷战结束后伊朗民族主义政治化的产物,是伊朗民族主义忧患意识、民族复兴意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国内民族团结、动员一切社会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旗帜,同时还是民族主义历史进步性的重要表现。核武器化的民族主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维护政府权威、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也是自我封闭和诱发民族极端主义的基础,容易引发非理性的,甚至是被扭曲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伊朗的强硬"核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贾德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立场趋于强硬,其动因可从伊国内政治变化、“自主”核目标、构筑“核谈”新平台的动机等国内因素,以及核不扩散机制、大国博弈、国际形势等国际因素诸方面考察。综合国际大局以及伊朗的权力体系、外交传统、新总统的个人特点,可以推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主要是一种策略,而非根本政策。伊朗“核外交”政策不会一味强硬下去。  相似文献   

13.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世界能源市场的行情变化直接影响着伊朗经济走势。21世纪初期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为伊朗推行“石油外交”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上伊朗的地缘政治优势,“石油牌”成为新时期伊朗推行对外战略的重要手段。伊朗能源外交的主要特点有:支持本国能源巨头开展境外活动来扩大伊朗的影响和捍卫伊朗的利益;加强与近邻合作,稳定区域局势,为自身安全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与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和地区政治实体发展能源合作,以达到深化合作、保持能源外交的多种选择和抗衡美国全面遏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蒋真 《西亚非洲》2007,13(1):5-10
保守派总统内贾德上任后,伊朗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核强硬政策,其内容包括参与谈判,但在维护核权利上毫不妥协;在中东和大国间展开“魅力外交”,争取外交得分;加强动员与演练,增强对美国的报复能力。现政府的核强硬政策继承了前任维护核权利的坚定立场,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伊朗的核强硬政策和“魅力外交”在短期内延缓了核危机的加深,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伊朗核强硬立场在国内引起的争论;中东各国对伊朗核发展的担忧,都使伊朗的核强硬政策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5.
程彤 《西亚非洲》2007,(8):29-33
伊朗核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但是鲜有对伊朗如此热衷发展核能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伊朗发展核能进行解读,认为,伊朗发展核能体现了伊朗民族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崇尚自由、不屈服于外来压力、勇于抗争的性格和顽强精明的商业处事方式。这种心态、性格和处事方式是伊朗两千年来的历史、宗教与经济所塑造而成的,且与伊朗地处东西方交通的连接点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罗国强 《西亚非洲》2007,1(8):34-37
在伊朗核问题上,当前一般适用的实在国际法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核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及《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国际习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单方法律行为。目前的实在国际法由于在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因而在调整伊朗核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伊朗在国际条约上仅仅承担了某种纸面上的义务,有关的国际习惯尚未形成,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因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难有作为,而指望靠单方承诺解决伊朗核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当实在国际法不能很好地调整国际关系时,强行法可以被直接适用来弥补这一缺失。  相似文献   

17.
李鹏涛 《西亚非洲》2007,25(2):61-65
yh穆罕默德.巴基.萨德尔(约1935~1980年)是伊拉克什叶派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伊斯兰召唤党的创始人和最高教法学家,被称为“伊拉克的霍梅尼”。面对世俗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巨大冲击,萨德尔主张政治行动主义,反对伊斯兰教继续保持政治沉默和无为状态。他撰写了大量著作,对什叶派宗教理论作出了巨大创新:首先,他不仅设想了理想的伊斯兰国家制度———纯正的伊斯兰国家与教法学家统治的结合,而且第一个勾勒出了伊斯兰共和国宪法的蓝图;其次,他第一个以伊斯兰法为基础描绘出什叶派“伊斯兰经济学”的宏大体系。①萨德尔对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尤其…  相似文献   

18.
布什政府对伊朗的政策与伊朗的回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凤 《西亚非洲》2003,(1):23-27
布什政府虽然试图保持与伊朗接触 ,但其政策趋于强硬 ,不仅延续前任政府的遏制战略 ,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家 ,而且强化到可能实施“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战略高度。这种政策致使伊朗的周边安全环境相对恶化 ,伊朗的一些重要外部关系也面临新的压力和考验。对此 ,伊朗一方面表示不甘示弱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与美国寻求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近来,因发生学潮以及美国等在核查问题上加大施压力度,伊朗面临的内外压力骤然增大。这既反映了“9·11事件”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外部安全环境的恶化,也与其内部政治斗争的发展密切相关。 “9·11”后,美很快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虽然因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有求于伊,对伊言辞较为“缓和”,但并未改变对伊遏制政策。伊战结束后,美国内保守派要求布什尽快明确对伊强硬战略  相似文献   

20.
从伊朗内外政策看"哈塔米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真 《西亚非洲》2005,(3):54-60
哈塔米上台后,以公民社会和文明间对话为代表的对内对外政策,集中体现了当代伊朗社会思潮的发展走向。其中,以政治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组织和结构合理化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社会”的提出,是当代伊朗人首次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国内治理问题。“文明间对话”则以伊斯兰精神为基础,以全球性眼光审视国际新秩序,它是伊朗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民族利益、开拓生存空间的新尝试。因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哈塔米主义”尚处在形成中。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要实现从“伊斯兰”向“共和”的重心转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渐进仍是改革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