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菲 《法治研究》2013,(7):51-56
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个人尊严和合法权利进行正当保护,既是公平正义法律价值的追求,也是我国人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看守所为主的刑事羁押主体应当正视当前对在押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羁押过程中侵害犯罪嫌疑人权益的外因和内因,以羁押监管角度明确其监管行为本质为刑事诉讼中的行政管理行为,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保障机制、预警机制、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等方面探讨建立和完善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侦查工作在经历了大刑侦格局建设之后,当前必须加强专业化发展,这是现代刑侦工作的必由之路,也是指导刑侦工作跨世纪发展的基本战略思路。大刑侦格局的缺陷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对所管辖的刑事案件,依照法律和国家赋予的侦查权,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和刑事科技手段,查明案件的情况和犯罪事实,发现、揭露、证实、查缉犯罪嫌疑人和控制、防范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其基本特点:一是专业性强,二是刑侦部门是行使刑事侦查职能的主体,其他部门无法替代。这种属性决定了刑侦工作的发展方向必须是走专业化道路,通过强化专业职能来提高侦查破案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刑事羁押的司法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羁押作为刑事诉讼过程中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根据法定的实体条件和程序要求 ,由负责刑事侦查的机关采取的暂时剥夺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手段。我国的刑事羁押包括刑事拘留和逮捕这两种措施 ,是刑事诉讼中的五种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手段。由于刑事羁押所具有的剥夺人身自由之严厉性 ,因此 ,其不得滥用问题备受强调人权保护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及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的关注 ;在中国 ,如何有效控制刑事羁押以减少、预防滥用的问题 ,在近几年来的刑事司法制度和程序的改革讨论中…  相似文献   

4.
目前,超期羁押、非法羁押现象在我国刑事侦查中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主要难题。它严重削弱了刑事诉讼法的人权保障功能,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弱势地位更加恶化、权益失却保障,其主要原因是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存在严重缺陷。本文将对我国侦查羁押期限的特点、缺陷、原因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完善此项制度进行设想。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降低诉前羁押率,检察机关对确无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在羁押率逐年下降,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传统监管手段已无法满足实践需求,非羁押数字监管为破解非羁押强制措施监管难题,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方。但非羁押数字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其功能定位、合法性、适用主体权责划分等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仍存在争议,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案件进行过程中,要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未决羁押,这涉及到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在实施未决羁押时要万分谨慎。未决羁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羁押:刑侦羁押、起诉羁押、以及审判羁押。当前,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尚不完善,逮捕与羁押在其程序上尚未分离,未决羁押救济等工作也不到位,这严重侵犯了刑事人的人身合法权利。本文主要对未决羁押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当前的未决羁押现状进行了阐述,结合国外先进的未决羁押经验、手段,对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构建完善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能够为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的重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虽然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无明确规定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表现作为量刑应予考虑的情节.但司法实践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表现是衡量其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内容之一。为此。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表现纳入法定量刑情节.既是在刑事诉讼各个环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又是促进文明规范执法、维护监管秩序的重要载体,更是引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接受教育改造、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虽然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无明确规定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表现作为量刑应予考虑的情节,但司法实践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表现是衡量其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内容之一.为此,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表现纳入法定量刑情节,既是在刑事诉讼各个环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又是促进文明规范执法、维护监管秩序的重要载体,更是引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接受教育改造、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对刑诉结构类型的分类标准和世界刑诉结构三大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回顾并与我国现行刑诉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我国新刑诉法所确立的刑诉结构仍以现代职权主义为其基本特征;并认为我国现行刑诉结构内部存在机理不统一,机制不平衡和不协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不完整的刑事侦查、起诉结构中的职权主义甚至超职权主义因素与完整的刑事审判结构中的当事人主义因素的冲突;以及刑事审判结构中的审问式甚至纠问式因素与对抗制庭审方式改革倾向之间的矛盾。最后针对我国现行刑诉结构的缺陷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可行的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缪海英 《法制与社会》2013,(18):126-127
司法实践中,逮捕必要性条件因为逮捕必要性情形及相应证明责任不明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缺乏保障人权意识等原因被虚置,逮捕率居高不下,且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应当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落实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明确"逮捕必要性"证明责任,重视听取犯罪嫌疑人一方的意见,完善非羁押强制措施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非羁押情况下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等,以确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1.
刑事羁押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羁押属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最为严厉的手段,如使用不当,势必严重侵害人权。近年来,我国的刑法在对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方面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超期羁押、变相羁押、羁押期间刑讯逼供等现象已经成为了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羁押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反思,冒昧地提出完善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羁押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不能在法定的期限内办结有关案件,致使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超过法定羁押期限的情形。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羁押条件及其期限都作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问题普遍存在。从青海省情况看也是如此,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双重功能,惩罚教育、刑罚预支、证据发现以及犯罪预防等强制措施功能异化或者泛化的现象应当予以规范。未来我国强制措施的制度完善,应当以实现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功能回归为主线,秉持宪政视野、实践视野和国际视野,从整体上将强制措施区分为羁押措施和非羁押措施,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设置独立的羁押程序,强化羁押的审查与救济,丰富羁押替代措施的种类并对其加以权利化改造,完善监视居住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假性超期羁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拘留或逮捕措施后,因有的办案部门未将延长、延期的法律文书及时送给看守所或没有办理换押手续等,致使这部分涉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羁押期限已过,仍被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其原因既有法律规定不明确或不清楚的地方,也有  相似文献   

15.
刑事侦查是公安机关运用侦查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这种属性决定了刑侦工作的发展方向必须走专业化道路。特别是随着我国犯罪现状和执法要求的客观变化,刑事侦查工作已经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刑侦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作为打击犯罪主力军的刑侦部门,要履行好新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必须顺势应变,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努力构建以专业化为目标取向的现代刑侦警务机制,全面提升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效能。  相似文献   

16.
谈刑事警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盛坚 《政法学刊》2001,18(4):41-42
刑事警务公开是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要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侦查机关的执法水平.由于刑事侦查的特殊性,刑事警务公开工作容易被忽视.进一步明确刑事警务公开的意义和基本内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左德起 《北方法学》2010,4(4):70-78
我国刑事权运行中存在侦查机关的自行决定权力过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制约简单肤浅、流于形式,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形无力虚,刑事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缺乏有效的权利救济手段和途径的情况,使刑事侦查权因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而明显失衡,从而导致刑事司法权威与公信力的缺失。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结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必须在刑事侦查阶段建立中立、公正而又及时的司法审查,由法官主持司法介入审查刑事侦查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以防止侦查中滥用强制性措施对犯罪嫌疑人造成伤害,避免侦查权的异化,依法制约和规范刑事侦查行为,完善司法审判权的设置运行。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在刑侦改革过程中,以加强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以刑事技术、犯罪信息、刑事特情、阵地控制、刑嫌调控等为重点的刑侦专门手段和基础业务建设步伐,积极构筑与新的刑侦体制相适应的刑侦队伍、刑侦专门手段和基础工作新体制,使队伍管理、刑侦专门手段和基础业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破案能力显著提高,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刑侦工作后劲明显增强。1997年以来,全市刑侦部门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6万余起,其中重特大刑事案件6000余起。利用技术破案占破案总数的15%,利用基础工作破案占总数的30%。抓获处理犯罪嫌疑人1.6万余名,查获犯罪团伙1100余个,成员4000余名,缴获赃款及赃物折款近亿元人  相似文献   

19.
未决羁押制度的种种问题已是中国刑事司法中的顽疾。对未决羁押制度的改革,首先就是要建立押捕分离制度,其核心在于将未决羁押的授权、审查、救济等诸多环节逐渐纳入到司法权的控制下,使未决羁押摆脱侦查工具、追诉手段的命运。以法院的权力制衡公安机关、检察院的权力,从而达到尽量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侵犯。本文主要通过对西方一些法治较发达国家羁押制度的比较,来探讨我国押捕分离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刑侦信息、阵地控制、刑嫌调控统称刑事侦查工作的三大基础,其核心是刑侦信息。为什么刑侦信息能够占据三者的核心地位呢?刑侦信息到底有哪些重要作用呢?这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刑侦信息是刑事侦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刑侦信息是关于刑事侦查工作及其有关事物运动状态特征的表述或反映。它能为侦查人员所获取,用来消除认识事物的不确定性,增加确定性,并为特定的刑事侦查工作服务。那么,为什么说信息是刑事侦查工作的前提、基础呢?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