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贪污贿赂案件翻供翻证的侦查对策张建辉贪污贿赂案件翻供翻证的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打击的力度,为了巩固反贪肃贿的侦查成果,我们应当重视翻供翻证的对策研究。一、翻供翻证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翻供翻证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围绕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翻供...  相似文献   

2.
徐望实 《中国检察官》2003,(1):24-25,2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贪污贿赂职务犯罪也呈上升趋势,且犯罪数额不断增大,犯罪者职务由低向高演变,犯罪的隐蔽性越来越大,犯罪手段愈来愈狡猾,加上贪贿案件证据的相对单一性,案件当事人翻供翻证的现象越来越多,给反腐败斗争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何防止贪贿案件的翻供翻证是查处案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翻证情况比较突出,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就我院而言,1997年至1998年6月,共办理贪贿案件19件20人,被告人翻供的12人,证人翻证达15人。因贪贿案件主体特殊、影响大、涉及面广,处理不好翻供翻...  相似文献   

4.
在检察机关自侦的贪污贿赂案件证据体系中,言词证据因具有证实犯罪事实的直接性而具有重要价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改变证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自侦案件的质量.这既有言词证据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贪污贿赂案件特点方面的原因,更有侦查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态度方面的原因.应当通过端正侦查人员对待言词证据的态度、采用科学的询问(讯问)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燕 《法制与社会》2011,(4):146-146
在检察机关自侦的贪污贿赂案件证据体系中,言词证据因具有证实犯罪事实的直接性而具有重要价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改变证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自侦案件的质量。这既有言词证据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贪污贿赂案件特点方面的原因,更有侦查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态度方面的原因。应当通过端正侦查人员对待言词证据的态度、采用科学的询问(讯问)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6.
“两翻”即翻供、翻证。翻供,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推翻原来的供述而作新的供述。翻证就是证人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方面推翻原来的证词而作新的陈述。近年来,受贿案件中“两翻”现象不时发生,且呈上升趋势,真接影响打击犯罪的力度。严峻的事实对当前侦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侦查人员不仅要分析当前受贿案件“两翻”现象发生的原因,而且应及时采取对策,避免或减少“两翻”现象的发生,从而有力地揭露犯罪和打击犯罪,保证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的廉洁性。一、导致“两翻”原因多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怎样防止受贿犯罪嫌疑人翻证、翻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用强大的心理功势,摧毁犯罪嫌疑人翻供、翻证的心理基础。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出现翻供、翻证的情况和其主观上所具有的侥幸、畏罪、抗拒等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办案人员在讯问活动中,如果能够明察秋毫,认真分析和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对于犯罪嫌疑人刚刚产生的畏罪、侥幸、抗拒等翻供心理,在其形成过程中就及时予以矫正和瓦解的话,那么,对于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翻证行为的发生,保  相似文献   

8.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有罪或罪重供述的“翻供”是司法实践经常遇见的问题,有的是时供时翻,有的是先供后翻,特别是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嫌疑人翻供的现象特别严重,而绝大多数嫌疑人对翻供的辩解理由是遭到了侦查人员的刑讯逼供。如何对待刑讯逼供的辩解直接涉及到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障,影响着证据的采信和事实的认定.影响着案件的公诉效果。  相似文献   

9.
肖浩 《陕西检察》2002,(3):19-20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辞方式对被怀疑有犯罪行为的人进行提问并要求作出回答,从而获取口供、查清犯罪事实的一种侦查活动。由此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是定案重要证据之一。尽管刑诉法中确立“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但司法实践中往往是没有口供难以定罪,有口供就能定罪。近年来贪污贿赂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翻供现象越来越多,致使对认定犯罪证据的认识发生分歧.影响了打击犯罪的力度。这样,侦查工作就面临新的要求,即侦查人员不仅要有侦查取证、获取口供的能力.而且要有善于固定证据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办案实践就贪污贿赂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翻供的若干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0.
庭审制度改革后,庭审的对抗性日趋激烈,被告人当庭翻供的越来越多,尤其是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被告人,由于其社会阅历深、见识广,对外界信息十分敏感,当庭翻供比率极高,加大了公诉难度。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贪贿案件的侦查人员共同出庭支持公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贪污贿赂案件的翻供与反翻供李明生,牟国洪,赵启旭翻供是贪污贿赂案犯对抗侦查、审判,逃避法律制裁的惯用伎俩。案犯翻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诉讼的顺利进行和案件的正确处理。因此,重视对贪污贿赂案犯翻供的心理、特点、原因和对策的研究,对巩固反贪肃贿的侦查成果,...  相似文献   

12.
翻供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或者自我归罪的表现,其本身并无重大法律意义.然而由于受贿犯罪证据的特殊性,受贿案件翻供、翻证行为已经成为打击腐败的瓶颈.本文拟深入分析受贿案件翻供的类型、翻供的原因,通过在证据的证明标准、证明责任分配上建立新的规则、制度,在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即将施行的背景下,探讨受贿案件嫌疑人翻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贪污贿赂案件证人不作证心态及对策李明生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局在查办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中,常常遇到证人不履行作证义务或翻证的情况,而大伤脑筋。由于目前我国对证人拒不作证或翻证的法律责任在立法上尚无规定,致使一些案件因证据不足或事实的变化而不能认定,从...  相似文献   

14.
贪污贿赂案件被告人翻供的外在因素及对策思考陈传东近年来,随着打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斗争的不断深入,司法机关与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之间查处与反查处、揭露惩治与掩盖逃避的较量愈来愈尖锐复杂。而反查处和掩盖逃避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被告人翻供(即:被告人作了有罪供...  相似文献   

15.
翻证翻供是当前办理职务犯罪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被告人在侦查阶段翻供,在审查起诉阶段翻供,以及当庭翻供的现象不断增多。如何鉴别和防止口供出现虚假变异,公诉人负有审查判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王理想  韩永 《法制与社会》2010,(19):138-138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证据之一,它是指证人就其所知悉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认定案件事实、实现公正裁判的重要依据之一。和其他言词证据一样,证人证言也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某基层院2009年度所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在已经开庭的8件案件中有4件案件出现了7人次的证人当庭不同程度的翻证现象,这些当庭翻证的证人大部分经过教育后,又当庭向法官做了如实的陈述,其中有两人因涉嫌伪证罪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在基层院自侦案件中证人当庭翻供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审判实践中,证人当庭翻证,直接影响了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对结果的裁判。为此,本文就刑事自侦案件中证人当庭翻证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证据之一,它是指证人就其所知悉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认定案件事实、实现公正裁判的重要依据之一.和其他言词证据一样,证人证言也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某基层院2009年度所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在已经开庭的8件案件中有4件案件出现了7人次的证人当庭不同程度的翻证现象,这些当庭翻证的证人大部分经过教育后,又当庭向法官做了如实的陈述,其中有两人因涉嫌伪证罪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在基层院自侦案件中证人当庭翻供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审判实践中,证人当庭翻证,直接影响了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对结果的裁判.为此,本文就刑事自侦案件中证人当庭翻证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建云 《法制与社会》2010,(31):267-268
在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案件能否顺利侦破。怎样才能对侦查能力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呢?本文结合反贪办案工作的实践,谈谈作为一名侦查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受贿犯罪案刑事诉讼过程中,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现象时有发生,无论是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阶段都有发生。要有效遏制受贿案件中的翻供现象,侦查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即侦查人员不仅要有取证、录取口供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固定证据和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再生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查办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中,证人翻证的现象较为严重。可以说,证人翻证比犯罪嫌疑人翻供更加不好对付。因为,对于犯罪嫌疑人,我们可以有效进行控制,但对证人,根本控制不了。有的证人在案件进入起诉或者审判程序时,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找到证人,证人提供了与我们侦查中取得的证词完全相反的“证言”,从而影响了诉讼的正常进行。我们回过头来再找证人,有的证人根本就找不到了,有的即使找到,耗尽九牛二虎之力,他们也不一定再讲真话。所以对付证人翻证是更加棘手的问题。一、证人翻证的主要特点1、从证人翻证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