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这一天,一名消费者和一位商场经理同时来到了魏律师的办公室,他们各自向魏律师询问了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义务的一些问题。消费者:平时我们消费购物,只知道交钱后,有获取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权利,但不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魏律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共有九条:①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  相似文献   

2.
姜琳 《法制与社会》2010,(19):95-96
目前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对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一直未有突破,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当时网络交易在我国尚属萌芽时期,且无法预见其会有如今的迅猛发展,保护范围有限,无法扩张到网络消费者;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至今已有十六载,传统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在当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修订完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购买、使用商品及接受服务等生活消费。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该修正案对于实践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各项情形予以明确规定,修改或是新增相应条款,强化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胡田野 《河北法学》2012,(12):151-156
2011年10月25日,欧盟颁布了编号为2011/83/EU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新指令。该指令主要规定了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义务,以及消费者撤销合同的权利,这些规定反映了欧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信息透明、利益均衡和私权救济的立法精神。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于1993年,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需。欧盟最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指令对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消费者知情权的内涵消费者知情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指消费者知情权是狭义的。1.消费可以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从该条规定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主体系生活消费者,不包括生产消费者、知假买假者,但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除外。所以,消费者知情权的主体仅指生活消费者。但生活消费者是否包括单位,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是事实,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将是自身权益的保护。客观上消费者面对的可供选择的对象范围扩大,老百姓将成为入世最大的受益者。在我国现行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依法有效的维护国内消费者的权益,进一步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势在必行。需明确“消费者”概念的界定问题我国《消法》对“消费者”这一概念的界定不明确。仅仅以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在附则中将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农民视为消费者,在特定情况下,将购买用于单位成员集体消费的日用消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经营者的社会监督,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消费者,是指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其权益受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到金融消费者的角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洁 《法学研究》2011,(5):84-95
金融产品的日益抽象化、复杂化和金融交易模式的日益综合化、专业化,导致金融市场投资者群体的身份转化与角色嬗变。非专业投资者或者大众投资者逐渐与消费者融合,成为一类新的市场主体即金融消费者。金融消费者是为满足非营业性的个体金融需要而购买或使用金融商品或者享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对于金融消费者存在其中的法律关系,需要建构体现特殊宗旨或调整方法的法律规范。我国可以在保留现有证券、银行、保险、信托分业监管和分业立法的格局下,建构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法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而且还包括分散在民事、经济、行政、刑事等法律、法规中相关的规定或条款。中国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体系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法律、禁止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以及一些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0.
论服务消费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冉  陈德敏 《河北法学》2005,23(4):120-124
服务消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猛发展,而服务消费中存在的诸多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现象也不断出现,逐渐上升。针对我国服务消费中消费者权益受损害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服务消费类型、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服务消费法制的欠缺,对服务消费权益保护从法理上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服务消费管理条例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消费者这一概念是与经营者相对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指的“消费者”原则上仅限于自然人 ,而不应当包括单位 ,单位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应当受合同法调整。不能够以购买的物品是否属于生活消费品作为判断是否为“生活消费”的标准 ,判断是否“生活消费”也不应考虑购买者的目的与动机。关于医疗纠纷能否适用《消法》的问题 ,应当肯定医疗关系是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符合《消法》适用于商品、服务两类消费关系的规定要求。但对于医疗关系 ,并不一定要适用《消法》第49条的规定对患者的权益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角度,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具体条款两方面来解析经济法的人文理念。以期对经济法的人文理念有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手机无线增值服务的法律研究,指出该服务目前存在很多问题,理清服务过程中的法律关系,探讨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规范该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部围绕保护消费者利益,调整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在交易活动中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其间.保护消费者的立法精神显而易见.第49条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就是国家运用强制力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的有力证明.在此以前我国民事法律中的赔偿损失实行的是实际赔偿原则,侵害人所给予的赔偿数额与受害人实际受到的损失基本一致,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生效后,第49条便对原有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规定了“加倍赔偿”的惩罚性民事责任.这也是经济法中存在国家强制性规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乘客为生活消费需要而接受客运公司的服务,双方之间的关系除受《合同法》的调整之外还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当乘客在客运合同履行过程中受伤时,有权选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张凤仙 《法制与社会》2011,(20):180-181,204
2008年10月29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消费者概念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核心概念,因此,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对消费者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对理论和实践当中存在的争议进行回答:即消费者是否只限于自然人?什么是生活消费?鉴于理论和实践中对生活消费的持久争论,我国应借鉴国外,在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对消费者概念进行排除式界定,即将消费者概念界定为:本法所称消费者是指非为营业和职业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为职工购买生活消费品的单位。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概念,对单位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调整范围学术界存有较大的争议。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消费者仅限于社会个体成员,反对将单位纳入《消法》调整,认为消费者指的是"为自己和家庭生活消费的目的而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自然人。"只有少数学者赞同单位是消费者,认为"消费者不能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也应包括法人组织,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  相似文献   

18.
商品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消费者亦有权知悉其所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中,消费者主张商品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并提供了相应证据的,商品经营者如主张该商品不存在品质问题,应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规定了经营者的说明义务,但不具有强制性,对在线经营者强制说明义务的立法更落后于国际社会。从网络交易的远程性、虚拟性出发,为实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终极价值追求,应对BtoC中的卖方和IPP网络平台提供者做出强制说明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0.
在航空运输越来越成为大众消费方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航空运输服务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本文对比航空国际立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范,分析我国航空在立法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保护航空运输消费者权益得以实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