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中国法律援助运作方式及其发展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对需要专业性法律帮助而又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公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是国家责任,国家是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国家或者政府通过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经费、制定法律援助法律政策、监督法律援助活动等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二)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四)具备以下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申请法律援助:1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2.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由各地参照…  相似文献   

3.
王宏 《中国司法》2008,(1):84-86
一、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管理能力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但是,从实践中来看,大多数法律援助机构既根据司法行政部门的授权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也直接为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  相似文献   

4.
亚利 《西部法苑》2003,(4):30-31
法律援助制度,它集合了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功能,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为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原则而实行的具体措施,是与司法制度相衔接的法律制度。同时是一项在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协调下,由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社会自愿人员为经济困难及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免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朱昆 《政法学刊》2009,26(4):22-28
法律援助作为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其核心工作是合理设置法律援助组织机构、科学划分法律援助职责权限、有效保障及管理使用法律援助经费等。为此,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查找目前法律援助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分配、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成因,从制度体系建设层面对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律师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中的一种。我国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保障公民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人权保障机制的一项新的重要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设立时间不长,仍存在广泛的完善空间。本文从律师援助制度的发展轨迹和现状出发,分析出当前其在我国的地位以及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如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设立专门的法援机构、实行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并行、规范律师法律援助的受理和审查程序等。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①。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加上对法律援助的财政投入也比较有限,不可能让每一个"经济能力不佳②”的公民都可以获准法律援助。目前,我国将“经济困难”作为能否进入法律援助程序的决定性条件之一,作为申请人享有法律援助还是自行购买法律服务产品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05,(2):112-112
法律援助机构会终止对当事人提供的法律援助吗?一般来说,法律援助机构对于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所提供的法律援助应当善始善终,一直进行到事项或案件办结,不能随意中止或终止。《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同时又规定法律援助机构不得拒绝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但是,在特殊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完善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任何一种法律制度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初衷是要使经济困难的公民能够享受到政府出资聘请的律师为他提供的法律服务。但是,政府对法律援助的资助永远是有限度的,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资金不可能使所有人及其所有法律事项都能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因此,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已经建立起法律援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相应的法律援助法律或者条例比较显著位置设定相应条款,规定哪些人有权或有资格申请法律援助,明确哪些人不属于法律援助的受援对象;“经济困难”正是确定法律援助对象资格的首要条件。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是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10,(7):111-111
日前,浙江省司法厅下发《关于全省实行法律服务机构代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制度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法律服务机构代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制度。该制度是指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对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案件的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及法律服务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减免法律服务费,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实现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一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司法保障方式。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及律师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弱势群体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已经确立了法律援助助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前景(上)宫晓冰,高贞法律援助制度,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  相似文献   

13.
程芳仁 《中国司法》2013,(10):53-55
公证法律援助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公证法》第34条和其他相关规定,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提供优惠的或无偿的公证法律服务,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的宗旨是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使他们能与其他公民一起平等地站在国家法律平台上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自身的公平与正义。那么,怎样完成这个宗旨.实现我们所设计的目标,使法律援助制度得以全面落实.使法律援助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最优化,真正使广大困难群众得到优质高效和满意的法律服务,成为摆在我们深化和拓展法律援助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安大略省法律援助制度基本情况安大略省法律援助署于1999年根据安大略省《法律援助法》成立,负责设计和运作全省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经费绝大部分来自省政府的拨款,再由省法律援助署统一向各类法律援助机构拨付。在加拿大,向人民提供法律援助是省政府的责任,联邦政府没有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也不提供主要的经费支持,只对刑事法律援助提供部分资助。市县政府也没有法律援助的责任。安大略省提供的法律援助主要有三类,即证书服务、值班律师服务和社区法律诊所服务。证书项目是安大略省法律援助的主体,安大略省2004年度法律援助总经费…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与社会公益服务罗文波我国律师法设专章规定了法律援助制度,根据律师法的规定,法律援助的对象是“需要法律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固然可以免收服务费,但并非不收费而提供法律帮助的都属于法律援助。因此,在规定法律援助的同时。我国...  相似文献   

17.
韩琪 《法制与社会》2013,(26):294-296,298
法律援助旨在保障经济困难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我国从1994年始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的设想并开展试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定义、法律依据、组织机构,以杭州市余杭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现有援助制度的优劣。最后,本文提出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应宜以创新促发展,建议应扩大受援人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增强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法律援助的力度;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名册及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18.
段伟  王潇 《中国公证》2012,(12):30-32
一、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初步建立1997年5月20日司法部发布《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通知上第一次明确了公证法律援助,将公证处作为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之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并且明确了“公证证明”是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之一。2001年1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云南省法律援助办法》,办法提到法律服务机构包括公证处,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公证员.法律援助形式包含公证证明。2003年7月16日国务院公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对我国法律援助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范围、程序、实施和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法律援助条例》的实施使得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但是该条例是以律师为出发点起草的.例如.第10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是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公证、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对社会困难或弱势群体实行法律援助,是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的要求。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或面临灾难事件时,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许、对救济的渴望显得尤为强烈。法律服务中的公证以其自身的职能在为公众提供着一些援助,通过法律援助履行着它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者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案件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种制度。作为政府责任,法律援助的施行是有一定条件的,因此,法律援助机构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必须依法进行审查,这其中就包括经济困难状况的审查。经济状况是否困难成为获得法律援助的必要条件,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但由于经济困难状况难以明确认定,审查时往往缺乏操作性,而且经济状况困难的要求又与“降低门槛、扩大范围”的法律援助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致使法律援助机构在审查经济困难状况时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审查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