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政府权力若不受监督制约,资源配置只会符合权力原则。而民主制度的建立依靠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培养。公民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践行,同时要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创造公民意识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江河 《法学》2012,(9):99-107
"维基解密"事件的发生以及各国政府对其对策与反应,引发了学界对国家外交的合法性和国际公民行为的法理思考。在此事件中,国家外交行为的合法性审视被边缘化,而"失去祖国的"的个人的"泄密"行为事实上被规制和惩罚。美国外交行为和阿桑奇解密行为的实证分析微观地论证了国际公民行动者挑战国家外交特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与此同时,宏观的自然法意义下的理论剖析说明,国际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国际法的法理基础从大国政治向公民政治或宪政之法理转向,同时也推动了国家外交的合法性沿着国际法双重性法理的维度转向。  相似文献   

3.
廖呈钱 《法制与社会》2013,(16):143-144
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中国对于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和意识形态到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政治的进步也符合后发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面对经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社会转型的现实,我国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必将面临再次转变,而这次转变应当最终走向以社会共识为基础的宪法治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社会正在形成和发展,农村地区的公民社会能否形成关系到我国公民社会整体的构建和发展,增强以主体意识、权利责任意识、参与协商意识为内容的农民公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影响农民公民意识提高的众多因素,应该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健全基层民主法治,加快农村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董慧丽 《法制与社会》2010,(20):147-148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合法性遭遇了诸如政治参与度不够、腐败现象频发等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政治文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因素对合法性基础形成冲击等原因,提出了加强对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引导、确保政治过程中的守法和提高政治产品的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璐 《法制与社会》2013,(20):194-19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主动进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大庆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一直走在黑龙江省的前列,2008年11月,大庆着手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成立大庆社会工作委员会。但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和基础的公民社会很不发达,公民社会的成长将为政府公共治理提供更多资源,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必备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政治参与是公民的重要政治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现代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公民意识的提高也是公民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诉求的演变及其在转型期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1,(7):277-278
执政党不断寻求政治合法性是政党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的全法性基础经历了一个从个人魅力型向政绩型的转变过程,在转型期,对于合法性危机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将怎样重构执政的合法性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夏金华 《行政与法》2014,(10):17-21
信任是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间的互信关系、依赖关系、合作关系以及承诺与践行关系.以信任为基础的政治合法性能够产生社会和谐,政治合法性只有以信任为前提,才能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互动双赢格局.本文以信任为切入点,以信任的视域检视政治合法性,以期从中梳理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关联,从而前瞻其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标志之一。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的扩大能够促进政治稳定。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较前有所扩大,但由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种种原因,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成因及其推进与完善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硕 《法制与社会》2010,(25):154-156
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面临诸多劣势与困境,造成了这些国家长期的政治动荡和政府低效,并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遭到破坏。后发国家政治发展不力直接体现为政府低效、社会无序、经济落后等,并较为完整地映射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上。公民社会发育不足成为了后发国家政治发展不力的负面结果和重大阻碍。基于自身所蕴含的公益性、公民性、自主性和多元化属性,公民社会的良好发育是解决后发国家政治发展不力现状的首要目标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社会的发展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健康的公民社会是社会成熟的标志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引导公民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何政党在成为一国的执政党后,其执政能力、效率和作风是贯穿于整个国家治理的关键因素,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起决定作用也就是影响执政党最终兴衰的便是政治合法性这一重要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促进与形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经验表明,民主制度和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依赖文明的政治制度,还必须辅助以健全的公民文化、丰富的政治实践来共同完成。因此,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公民个人,对政治权力运行和监督的介入就显得尤为必要。政治参与本身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体现,而且也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政治参与程度和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这个国家民主发展的程度和政治发展的水平。在整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内在驱动力和对政治生态环境的促进与形塑,对制度的有效运行、决策的有力执行和政治社会化的有序推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的关系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改革实践与现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由此也引发了学术上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和争论。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之间是既相统一又相冲突的关系,因而应当确立一种"动态统一"观来认识和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适。  相似文献   

16.
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道晖 《河北法学》2006,24(1):12-16
社会主义的本义要求以"社会至上"为主义,公民、公民社会参与市政管理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应有之义.宪法上的人具有"私人"与"公人"的双重身份和人的"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双重权利.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也可以分为"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公民权或公民的公权利,主要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政治防卫权.公民社会既参与、支持又监督、制约政府行使权力,是推进政府治理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理念(ideaofcivil society)是在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它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经常被使用。公民社会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思潮。当然,复兴者所要复兴的并非是同一的公民社会,他们或援引西塞罗的区别于部落和乡村的城市文明共同体的观点,或诉诸洛克的社会先于国家而国家受制于其对社会的承诺的观点,或采用将洛克和孟德斯鸩的观点融入其思想的黑格尔的观点,或引证马克思将黑格尔观点头足倒置而形成的基础(公民社会)决定上层建筑(含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观点等等。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政治体制角度阐述了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扩大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给权威主义政权的执政合法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中东伊斯兰教国家为代表的权威政权为例,分析了权威政权民主化这一过程中的政治合法性危机的产生原因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证明,权威主义政权在这一政治变革中要渐进地、分阶段地进行权威转换和政治合法性转换,以避免政治变革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品读郭道晖教授近十年来,特别是耄耋之年的论著,可以发现他从人本主义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基础,洞察中国实际,提出诸如政治人权是当代中国首要人权,公民权是国家法定的政治权利,以及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迥异的公民社会等新见解。他发掘社会权力在公民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社会权力不仅与国家权力互动,而且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源泉。他紧扣人权保护、制约国家权力这个宪政的核心,提出要以宪政社会主义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将宪政和社会主义相结合,他在逻辑上回归到人权这个起点。他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