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保护,从限制或禁止侵权行为的防御性保护,发展到鼓励和促进著作权交易的积极性保护,源于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限禁"著作权侵权行为但难"止"的现实.现代著作权法励进著作权人最大限度地利用著作权实现权益.著作权保护期的限制、著作邻接权概念的创设、限制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与强制许可制度,及至著作权出资的投资形式,潜藏其中的是著作权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延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发展的冲击下,我国现有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难以应对著作权管理发展的需要,为平衡广大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利益,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著作权集体管理延伸应当在我国予以立法确认.在尊重著作权人的同时,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维护使用者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利益,并促进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各国著作权制度中对著作权限制的主要内容。合理使用制度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利益与促进知识与信息广泛传播的双重目的。合理使用的正当性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包括激励与接近之平衡、宪法与公共利益、以交易成本和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学分析等。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国颁布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合理使用的规定即是这种体现。  相似文献   

4.
冲突与协调: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合理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尤丹 《知识产权》2006,16(6):21-26
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基础在于对价值冲突和权利协调的讨论。如何平衡公众获得知识的权益与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利益,如何在基本人权的宪法权益与著作权人的私权权益之间做出取舍,都成为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各国立法对于这一问题的制度回应,充分在法律制度层面体现了“法益优先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的精髓,也充分体现了对网络传播权与合理使用在网络环境下的冲突与协调的不同理解和立场。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法哲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法哲学基础研究胡开忠只要我们回顾一下著作权制度发展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各国著作权法在注重维护作者权益的同时,无不基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理由而创设了著作权限制制度。但是,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原有的著作权限制制度对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6.
论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全球共享性与著作权专有性的矛盾,使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屡有发生.如何解决网络著作权中的复制权的界定,版权保护技术对公众学习自由权的限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范围难以控制等问题,保持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从健全网络服务者、使用者在保护著作权中的责任制度和对著作权的专有性进行合理限制两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韩珍珍 《法制与社会》2012,(16):271-272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著作权限制的重要内容,在调节著作权人.公众利益方面起着平衡的作用,但同时也是著作权实务与理论研究的一个备受争议的规则.本文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合理使用的立法目的及原则,最后提出对我国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下的扩张,著作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原有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已经不再合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应有新的发展。本文仅针对在网络环境下与合理使用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发表了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合理使用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合理使用原则概述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是各国著作权制度中对著作权限制的一种主要的制度,其概念的提出是在美国Folsomv.Marsh一案中,后来在美国1976年著作权法中被法典化。合理使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该制度典型地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利益与促进信息广泛传播的双重目的。一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著作权侵权诉讼的中国QQ珊瑚虫案和美国Napster案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著作权的相关性与不同性,分析了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制性弊端,对网络环境下如何使用法律,既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又支持创新和保证社会共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与公共利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著作权法是私法,以保障著作权人的利益为归依.然而,随着网络时代著作权人专有权的不断扩张,作为限制著作权人权利的合理使用制度越来受到重视.一方面,合理使用制度保障了公众对作品的接近、增进了知识和学习、促进了民主文化;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又是判定某一使用作品的行为是否为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从公共利益视角审视合理使用制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海君 《法商研究》2007,24(3):24-30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使用者的一项民事权利,应当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我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制度采取的是“具体规定性”立法模式,这一立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科技发展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未来的著作权立法应当改合理使用制度的“具体规定性”立法模式为“抽象规定性”立法模式,规定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和一般构成要件,并规定著作权人阻碍合理使用权实现的法律责任,以保障使用人合理使用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为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提供了巨大平台,同时也使传统的著作权行使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平衡著作权保护与合理使用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在分析该项制度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建议,以期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与社会公众利益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保护的限制,与其他限制方式相比,合理使用是最直接、与公众利益联系最密切的著作权限制方式。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合理使用传统的法律规则受到了冲击,应通过立法完善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著作权技术措施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著作权人对作品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著作权技术措施保护制度应运而生.但对技术措施的过度使用又将大大缩减公众获得和使用作品的可能,为寻求新的平衡,各国立法无不对技术措施的保护进行一定的限制,各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对完善我国相应制度具有借鉴意义.建议我国著作权技术措施保护水平不宜过高,应在确定利益平衡立法原则下完善技术措施保护的限制和例外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各国著作权法在注重维护作者权益的同时,无不基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理由创设了著作权限制制度。但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昔日作为作者权利和社会利益的最佳协调器的著作权限制制度,此刻却成为使得公众权利和作者利益冲突并激化的原因所在。本文指出研究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问题,对于调解作者与公共利益享有者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美国的著作权问题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著作权人疲于花费大量时间和全钱来控制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而用户生成内容的网络盛行,是否也应封用户上传到网站上的侵权内容负责?此类纲站在“安全港湾”的庇护下,著作权人如何才能捍卫自己的权益?著作权人的权益与社会公来的合理使用权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平衡?笔者拟以案说法,探讨依法解决美国当今网络著作权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合理使用原则保障著作权人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意义重大。合理使用原则在我国立法中的实践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著作权范畴内的直接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以及间接支持合理使用原则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和司法解释。合理使用原则在现行我国立法中的法律根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决定合理使用原则在我国的延伸将成为司法实践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网络造成公众与著作权人之间新的利益冲突,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利益平衡砝码。网络环境下,公众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应有所扩张,表现为公众对网上版权作品应有更大的合理复制权,但公众对版权作品在网上的合理传播权则应当相对缩小。通过对法定许可制度的批判,认为网络环境下应谨慎设置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知识普及变得更容易的同时也使著作权人的权益面临更大威胁。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权利的脆弱性、易受侵犯性和侵权行为的低风险、高收益性都更加凸显。应对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国际立法呈现加强保护的趋势,其中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日渐突出。由于我国刑法对著作权仍局限于传统环境下的保护,滞后性明显。因而结合我国实际,完善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成为一个必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