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比于传统刑事犯罪,环境犯罪有其特殊性。环境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实施的处罚措施,刑罚在环境犯罪中仍居主要地位,但辅助措施更有利于环境权益的保护和修复。刑罚辅助措施是指刑罚措施之外的民事性、行政性、教育性处罚措施的统称,其在环境犯罪处罚中有适用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的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的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的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的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的大小因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的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的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的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的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的大小因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法理论对应受刑罚惩援性一直停留在其是否为犯罪的特征乃至本质特征的争论上,这便模糊了应受刑罚惩罚性的犯罪论地位。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否应为犯罪的特征乃至本质特征,应立足于其在区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中的作用来解答,而立足于对犯罪成立的作用以及对刑事政策的贯彻的作用,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否应为犯罪的成立条件乃至“总条件”这一问题也将得到解答。犯罪的特征乃至犯罪的本质特征与犯罪的成立条件乃至犯罪成立的“总条件”共同说明着应受刑罚惩罚性的犯罪论地位。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犯罪论地位最后是由其刑法价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刘):在现实中,往往存在杀人灭口之类的情况,如:为逃避死刑而在强奸之后杀死受害人等等。这种情况是否可以理解为死刑的副作用?在分析死刑的效益时,应否对这些因素予以考虑。(胡):任何刑罚都有其副作用,死刑当然难以例外。所谓刑罚的副作用提指在刑罚的威吓下,犯罪人不但不放弃犯罪,而且在决定犯罪的同时,为逃避惩罚而实施更为严重的犯罪或采取其他不利于社会的行动。从逻辑上说,在所有刑罚方法中,死刑的副作用是最大的。因为人对刑罚的畏惧与刑罚的严厉性成正比,即刑罚越严厉,其所造成的畏惧感便越强烈,在决意犯罪的前…  相似文献   

6.
论刑法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惩罚犯罪是刑法的目的,可是,如果为了惩罚犯罪,我们根本不需要刑法,而且没有刑法,惩罚犯罪会更有效。犯罪需要用刑罚惩罚,惩罚犯罪是刑罚的当然目的。惩罚犯罪虽然需要依据以刑法为核心的刑事法律,但刑法的目的与刑罚的目的却截然不同,作为法的一部分,刑法的目的应当是遏制国家刑罚权的滥用。我国的刑事立法及理论均认为惩罚犯罪是刑法的目的,实际上混淆了刑罚的目的与刑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郭莉 《法律科学》2010,(5):73-77
作为罪数理论的核心,罪数的判断不只是计算犯罪的单复,更关乎刑法目的的实现。然而现有的罪数标准由于种种缺陷均无法承载一罪、数罪的区分功能。从罪数论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定位来看,其为连接犯罪论与刑罚论的桥梁,因此,犯罪个数的量定必须考虑相关犯罪要素的齐备和刑罚效果的适当,应在法益的基础上,综合行为、犯意等各种要素,并结合刑罚的充分必要性而为认定。  相似文献   

8.
刑罚是治理犯罪的一种手段,但是刑罚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刑罚可能危及公民的权利,刑罚不能消灭犯罪,而且有可能制造犯罪,刑罚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然而,由于传统的刑事法律化,国家权力本位和刑法工具论的影响,人们对刑罚还是乐此不疲。因此,要强化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治理犯罪必须走综合治理之路,应当尽可能地少用刑罚,在不得已最后要动用刑罚时也要坚持刑罚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导公众的行为,确立公众对于规范的认同、尊重进而预防犯罪。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违反行为规范进而造成法益侵害,刑法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的存在并最终保护法益,相应地,对刑罚的目的就不应当定位于通过威慑来阻止现实或者潜在的犯罪人和社会一般人今后不犯罪,而是要凸显规范的意义,引导公众按照行为规范行事,因而主张积极的、规范的一般预防,使犯罪论和刑罚论浑然一体、前后照应。肯定积极的一般预防论有助于准确认定中止犯、过失犯;同时,不会造成重刑化,不会无端限制个人行动自由。  相似文献   

10.
毒品犯罪是十分严重且复杂的刑事犯罪。毒品范围的变化翻新、犯罪形式的多样化、犯罪猖獗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均致其刑罚适用过于严厉(死刑被大量适用),进而在毒品犯罪刑罚适用中亦较易忽略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及其正当、合法权利保护;同时,对一些"特殊"主体、特殊犯罪情形欠周密考虑,因而常常导致刑罚适用失当。鉴于此,对现行的毒品犯罪刑罚制度、毒品犯罪刑罚适用中的几个较典型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改善毒品犯罪刑罚适用宽严不济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一般预防对刑罚有一套规诫,即刑罚的遏制性、有效性、必要性、相应 性、确定性、及时性与通晓性。遏制性指刑罚以遏制犯罪的目的,它构成一般预防的 首要规诫,其它规诫都由其派生而来。有效性指刑罚必须具有遏制犯罪的作用。必 要性是指刑罚应该以足以遏制犯罪为必要,并足以遏制犯罪为限度。确定性是指刑 罚应该是不可避免的。相应性是指刑罚应该与犯罪相适应。及时性是指刑罚与犯罪 相联系的时间应该尽量紧凑。通晓性是指刑罚应该为大众所知晓。就一般预防论者 所提出的诸种规诫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针对食品安全犯罪,修正后的刑法,加重了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刑罚。即除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外,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也将处以相关刑罚。同时也删除了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的拘役,这意味着食品安全犯罪最低刑罚将变为有期  相似文献   

13.
正义与犯罪的较量犹如一场博弈,无论哪一方都在为自己的胜利全力以赴。战时缓刑亦然如此,在这场博弈中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和国家利益与以犯罪军人展开博弈。战时缓刑作为军职犯罪中的一种刑罚,其本身存在着一些没有完善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就成为了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这样存在漏洞的刑罚方式在这场正义与犯罪的博弈中的胜算有几成,不仅仅关乎了正义是否能够实现更重要的是其关乎了国家的利益与安危。  相似文献   

14.
李震 《法学论坛》2008,23(1):94-98
当代世界刑罚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刑罚作为对犯罪的反应,其不仅因文化而创立,更因文化的发展、变迁和进化而历经嬗变,刑罚轻缓化的直接动因是文化的演进.刑罚轻缓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受到文化演进的制约和限制,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走向缓和;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关注灵魂、惩罚强度降低;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关注人权保障和重视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价值取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历来是个难题,而确立刑罚价值取向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近代以来的报应刑论与功利刑论是刑罚价值理论的两大基石,将其调和而成的综合刑论是当代主流,而刑罚的谦抑性决定了刑罚轻缓化发展的方向。但实践中,刑罚价值取向受各国国情所影响。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性使得国际社会对其刑罚价值取向采取了有别于成年犯罪人的做法:大大弱化了刑罚的报应观念,以教育刑论为基本理念,多用轻缓的刑罚或非刑罚方法。从刑罚的适用、程序和执行全过程看,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价值取向与国际相一致,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不过,独立、完整、科学、成体系的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大大制约了未成年人犯罪审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犯罪的成因及其控制对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文莉 《法学评论》2007,25(6):110-115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价性以及犯罪成本相对较低是环境犯罪产生的原因。利用刑罚遏制环境犯罪必须严格把握在刑罚成本不超过预期刑罚收益的限度和范围内。根据刑罚边际威慑效用递减的规律,投入的刑罚所产生的边际威慑效力等于所投入的边际刑罚成本是环境犯罪刑罚控制的最佳点。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控制对策:适当扩大环境犯罪圈;尽量利用罚金刑;增设环境犯罪的资格刑;努力提高环境犯罪刑罚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刑罚是对犯罪的处理方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犯罪的惩罚性。刑罚是国家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创制的处罚措施。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可以剥夺人的财产、自由乃至人的生命。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必须由法院和其他特定机构进行。惩罚是刑罚最原始,最直接、最根本的含义,惩罚性是刑罚之所以成为刑罚的根本所在。没有惩罚,就不能称为刑罚。没有教育等属性,刑罚仍然是刑罚。刑罚的教育改造、威慑、辨别、鼓励等功能的发挥,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都建立在剥夺犯罪人一定的权利和利益,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的基础之上。这是一切刑罚方法所共同具有的属性,离开了惩罚性,刑罚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刑法的经济分析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研究刑法规范设置的成本与效益的理论。伪劣商品犯罪作为谋利型的经济犯罪,其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尤为突出,依据刑法经济分析理论,我国伪劣商品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国家支付刑罚成本虽高,但因刑种、刑度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刑罚确定性低而导致刑罚效益低,致使刑罚的投入量与刑罚效益不对称。要遏制生产、销售这类犯罪,就必须应调整伪劣商品犯罪的刑罚结构,限制自由刑的适用,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增设资格刑,并提高刑罚的确定性,以较低的刑罚成本获取最佳的刑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应确立常见犯罪的量刑规则——以许霆案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该案争议暴露的实质问题 许霆案暴露的常见犯罪量刑规则不甚清晰的现状引人深思.照理说,该案无论是定性盗窃还是诈骗①都属常见犯罪,尤其盗窃罪的发案率、判决率均居我国大陆地区犯罪之首,其法定刑设置、量刑基准与情节适用明显比其他犯罪的刑罚适用标准更系统、更具体.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社会主义社会,预防犯罪是争取彻底消灭犯罪现象的主要办法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手段。……刑罚手段在打击犯罪活动中起着成慑作用,刑罚对预防犯罪有很大意义。刑罚能够影响人们的意识,使群众养成社会需要的法制观念,因而,对犯罪的主观原因也能起到影响作用。而且,使用刑罚还能对有过违害社会行为和触犯过刑律的人防止其重新犯罪。刑罚的效果如何,要看实际上是否很好地达到了局部和普遍预防犯罪的目的。所以,就这方面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