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年近花甲,外语对他仍是一个神秘王国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群体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他们在早期革命生涯中都曾驻足于国外,或留学,或寻求革命真理。他们都或多或少懂得一点外文。尤其是周恩来,他在同外宾谈话时还能够当场纠正翻译的误译。唯独毛泽东,直到年近花甲,外国语言对他仍是一个神秘的王国。  相似文献   

2.
智撰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议期间,他听到一位美国记者说:“在日内瓦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苦。”显然这位美国记者对人民中国怀有偏见和敌意,周恩来由此想到:应该让更多的国外记者了解人民中国。于是,即刻在外国记者举行记者招待会,放映了电影《一九五二年国庆节》,在放映过程中,全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3.
1962年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吴冷西曾和田家英、梅行等夜访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与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1998年,为拍摄电视文献片《周恩来》,吴冷西曾接受记者的专访,内容涉及这次谈话。现将当时的谈话记录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4.
2013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告诉记者,伯父经常讲的就是要求她做普通劳动者。1968年已经参军的周秉建,按照伯父的意愿,脱下军装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二十年的草原生活使她深深感受到农牧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恩来的侄儿周保章,参军10年后转业到一家工厂担任文书。他曾在中南海西花厅生活过一个星期。因为周恩来工作太忙,只在吃饭时偶尔聊几句,真正和他的谈话只有一次。而这次谈话中周恩来问得最多的是工人的生活、职工的困难,有些问题"几乎把我这个厂文书也给难住了"。周恩来嘱咐周保章:"希望你扎根在基层,永远做普通的劳动者。"周恩来的普通劳动者情怀,不仅体现在他对晚辈的教育上,更是体现在他自己的身上。  相似文献   

5.
正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在中国和联邦德国(西德)未建交的情况下,1972年7月14日至7月28日,西德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副主席施罗德访华。中国国内对联邦德国第一位政治家施罗德的到访十分重视,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同他会谈并达成了内部谅解,周恩来总理也同他进行了长时间谈话。当时,作为驻西德记者的王殊对促成施罗德访华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施罗德访华的同年7月22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见了王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事业相联系的一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在国共谈判中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的重视。周恩来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世界性的人物。对周恩来的研究起源于外国。第一部介绍了周恩来革命历史的著作是斯诺的《西行漫记》,接着有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彼森的《1938年的延安:与中共领导人的几次谈话》,波多野乾的《国共合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周恩来传》。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对周恩来的研究机构,并  相似文献   

7.
正在周恩来同志逝世4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周恩来答问录》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这部答问录,收入了周恩来同志1936年至1971年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稿64篇,约30万字;书中同时收录83幅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全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恩来同志为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历史贡献,反映了他坚定的信仰、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和睿智豁达、灵  相似文献   

8.
证明的内容及其组成平时,我们写文章、作报告、发议论时总得要提出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说明这个论点为什么正确。例如一九四六年八月毛主席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一切反动派都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活动是他革命生涯中重要、辉煌的一部分,与新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国外学者对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十分关注,其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着重就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一评述。一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代中期。当时国共两党由内战转向共同抗日,引起了外国政治家、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对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关注。此后周恩来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代表中共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以及与国民党的谈判斗争,与西方记者和外交人员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中有人开始研究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如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  相似文献   

10.
正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这中间,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指挥东北抗战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之前的东北情结周恩来少年时代就与东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铁岭,二载沈阳"的求学经历,使他在生活和思想上发生了重大转变,正如他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所讲,"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  相似文献   

11.
说起周恩来的老师,人们常常想到他在夫津南开中学读书时的严修和张伯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严修和张伯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气。但如果谈到周恩来的启蒙老师高亦吾,知其详情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高亦吾对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战期间周恩来在延安回答外国记者问、谈及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时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得山东高亦吾老师的栽培才有了很大进步,可以说没有高亦吾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高亦吾(188-1941),原名守铭,字盘之,别号亦吾。山东章丘西关人。他出生在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耕读之…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生前十分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就特别注意吸收台湾青年入校学习。当时在周恩来所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下面,专门设置了组织台籍同胞进行革命活动的台湾区委。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又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道主持和筹划了我们党的对台工作。1975年底,周恩来以重病之躯,在体温高达38.7℃,躺在病榻上吊着输液瓶的情况下,约对台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罗青长谈对台工作,询问台湾近况和在台老朋友的情况。这是他最后一次找部门领导人谈话。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根据周恩来生前的意愿,把他的骨灰盒安放在台湾厅。周恩来为了台湾回归祖国,贡献了毕生的心力。  相似文献   

13.
住院仍忧国忧民 一九七四年七月五日上午,周恩来在医院会见了他住院后的第一批外宾: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和夫人。他告诉杰克逊:我这一段时间确实有病,毛主席要我疗养、休息,因此六月的一个月里没有见客人了。外国客人、中国同志都没有见。你这次来,没有计划让我出面。但了解到你的要求,请示了毛主席,同意我见你,也报告了党中央。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新华社发出的消息:“周恩来总理今天上午在医院会见了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和夫人。周总理请杰克逊参议员回国后转达他对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的问候。”在这篇报道旁边,还有新华社记者拍摄的周恩来和美国客人的合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经历过无数次谈判,遇到过无数个棘手的问题,但他从不动怒,甚至从不高声讲话,总是在谈笑间对疑问给予解答,对挑衅给予回击。广博的知识,惊人的记忆力,使他在无论多么复杂的形势面前都能够镇定自若,足智多谋,才思敏捷,妙语惊人。解放初期,曾有一位不怀好意的外国记者问周总理:“在中国现在还有没有娼妓?”面对这挑衅性的提问,周恩来沉着地说:“有,在台湾。”这仅仅四个字的回答,既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又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真可谓是滴水不漏,无懈可击。60年代,一个美国记者在对周总理进行采访时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在“诞生”一节里写道:“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殿魁曾任山阳县知事”。在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开头也写道:“到周恩来祖父周殿魁一辈时,他这一支家族就离开绍兴,迁到了淮安。”1946年9月,周恩来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时也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lop年8月2日,周恩来在京对部分亲属谈话时说:“我们这同一个祖父名过花,号云门,字殿魁,这名字有封建思想,想中科举。”笔者手头还有一份《周氏家谱纪略)复印件,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当一批外国记者、总编将到中国各地采访时,周恩来告诫他们:不要轻信下面给你介绍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他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栉风沐雨,转战于陕北的山山水水,“在世界上最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周恩来语)。毛泽东在回忆一生中他最辉煌最得意的解放战争时也曾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发现刘胡兰是个好典型1947年3月11日上午,在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刚刚撤离不久,国民党空军就对延安狂轰滥炸。13日,胡宗南以15个旅的兵力,分两路向延安进攻。人民解放军在历时7天的保卫战给敌人大量杀…  相似文献   

18.
八大前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开始了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带头提出了六个新论点,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及其它重要谈话中提出了引人注目的新三论,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发展新时期论、苏联模式三大弊端论等七个闪光论点,陈云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富于创新意义的三个新论点,邓小平深入系统地论及了政治改革、扩大民主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源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胚芽.  相似文献   

19.
正在周恩来的革命生涯中,一直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他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多年来与党外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邹韬奋:"请转达我对恩来的谢意!"邹韬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友情甚笃。他崇敬周恩来,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的名字;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周恩来一生勤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便是在同病魔作搏斗的最后时期,他仍坚持工作,苦撑危局,直到最后一刻。据统计,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共接受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就要动一次手术。只要身体能支持,周恩来就约人谈话(包括他主动约请和别的领导人要求来谈话,有时会见外宾后还留下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