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有一本厚厚的史学著作风靡全国,这就是中文版的《邓小平时代》。该书在年头首印的50万册一出版就售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他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这个研究中心是费正清创建的,费去世后就以其名冠名。费正清是美国研究中国问题最有名的学者,以“冲击-反应”模式来解释中国近代历史。他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存在巨大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而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姑且不论他的观点是否准确,但对国内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就连去年全国高考的历史题都以此为材料,要考生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2.
最近,由沈海出版社推出一部装帧精美、文图兼容的大型史料书《新中国的50个生日》。这是由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廖盖隆同志主编的。该书一经面世,即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作为一名读者,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称道。一是新颖性。该书从选题、编排到装帧,都体现了编辑出版者的求新意图。建国50年来,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的图书已汗牛充栋,但仅从每年的国庆日入手,由点及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回顾和展示人民共和国50年风雨历程,并未多见,抑或开创了一个先例,在文风和版式设计上,也显示了编辑者独到的匠心,一改常见的呆板…  相似文献   

3.
伊人 《共产党人》2006,(5):42-43
新年伊始,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小书宛如报春的一枝红梅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农民邑家中的医生》。睹其名,知共意,《农民家中的医  相似文献   

4.
一本难得的好书──《从延安到中南海》读后李庚奇《从延安到中南海──中共中央部分机要人员的回忆》一书,在党的七十三周年之际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由老机要工作者杨复沛、吴一虹同志主编,李琦同志审阅,杨尚昆同志作序。机要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一种十分神...  相似文献   

5.
不论我们走到何处,都可以听见议论人生的话语,如果细心去分辨,就会发沉大家都在说累,说辛苦,道牢骚,道苦衷。的确,现代人活着,需要考虑比以往的人遇到的更多的问题。不少人都有看破红尘之感,把人生看得一钱不值;许多人虽然活得实在,但感到身心疲惫。倘能静下心来仔细倾听,也许就个体采说,他的体验是深刻而有内涵的。不过,当我们读罢米奇·阿尔博姆斯著的《相约星期二》,在灵魂受到一波一波的深度震撼后,我们会发觉所有的倾诉都是淡薄的,县至历史上一些伟人,在对待死亡这个大问题上,与书中主人公莫里·施瓦茨教授比较起采…  相似文献   

6.
50年代初的亚洲一场战火,使得我国边城安东(今丹东)闻名于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为之忧虑,为之骄傲;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战争狂人对其视为眼中钉,无比仇恨。安东,一时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对抗帝国主义战争贩子的前沿堡垒。  相似文献   

7.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黑龙江抗日烽火》一书,干1995的8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记述黑龙江省广大民众在日伪14年统治期间,前仆后继,浴血苦战,用鲜血和生命卫国保家的纪实文集。是一部对当代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此书在发行后的数月中.日显其在以史育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深远意义,越来越体现了那激发情感、激励奋进的魅力之所在,必将为培养跨世纪“四有”新人起到潜移默化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编著者从…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这一话题的专著层出不穷,《知识经济呼唤中国》(赵弘、郭继丰著,改革出版社出版)是其中一本,也是较好的一本,值得研读。《知识经济呼唤中国》一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它在吸取国内外有价值的认识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补充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义平 《先锋队》2015,(8):31-33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每次接一个新班级或带一批青年教师,我首先给他们开的书目就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本书的可荐之处,首先是因为传主苏东坡。苏东坡的人格具有普世的价值,读者可以从苏东坡这里汲取对于人生幸福和精神成长十分有益的养料。本书作者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位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他的智慧,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多才多艺,包容精神,现代人一样  相似文献   

10.
最近辽海出版社推出一部装帧精美、文图璧合的大型史料书--<新中国的50个生日>.这本书是由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廖盖隆同志主编的.该书一经面世,即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了《彭真在北京》一书,于2002年9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66篇文章,分“业绩篇”、“研究篇”、“风范篇”三个部分,共45万字,是一部以彭真同志在北京工作时期的思想和实践为研究对象的文集。彭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研究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了解和充实中国共产党历史,对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日战争实录》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蒋文澜教授所著。它详尽记载了我国军队在八年抗战中打的13次胜利战役和空军、海军抗战概述,以及破译日军密码等内容,实属抗战史书中之首例。以上战争的胜利对抗战胜利和世界反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1995,(7)
引导农民读好书提高素质奔富路──梨树县农民读书活动侧记本刊记者4月26日,全省“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报告会在梨树县召开。省委宣传部和四平市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省市领导在听取了县委书记刘崇东以及乡、村和农民代表的发言后,对梨树县开展在民读书活...  相似文献   

14.
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令学术界关注、却长期未能全面阐述过的问题。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省社科院刘仕清研究员任主编的认类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抉择》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值得一读。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兴衰无不与它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相关,这一支持系统的核心问题即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昔日,复活节岛文明、玛雅文明的消亡;当今,全球各地频发的厄尔尼诺现象,都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不重视、不解决人类的发展与环境问题,地球的“生…  相似文献   

15.
由青年学者曹阳同志撰写的《历史的选择——市场经济发展史》一书,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庆90周年系列学术专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市场经济发展史专著.该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具有开创性.该书所论时间跨度长,从原始社会直至党的“十四大”;空间视野宽,既有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史实,也有西欧、美国、日本、东欧等海外市场经济发展史实;既有理论发展史,也有实践发展史.该书史论结合,论点明确,具有作者独立的见解.书中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和独创的分析,现略举几例.该书第5页写道,“交换、商品和市场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人类追求更高生活质量、追求多样化生活需要的产物.不停倦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使人成为更完善、更自由的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市场,说到底,只是人类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工具.”这种分析颇具见地,第6页关于“公有”与“私有”作为一组相对概念的论述,对于我国目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启发性,第65—70页关于现代经济增长之“谜”的分析,摆正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第168—170页对“计划迷信”的剖析,深刻地揭示了计划全面取代市场的谬误所在.此外,该书还借鉴定了当代经济学的若干前沿理论,如新制度学派、产权交易学说,因此,使理论分析不落俗套,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是伴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而逐步兴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而同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历史学科。  相似文献   

17.
“我倡议广大农民朋友:读一本好书,学一门实用技术,找一条致富门路,开一代学习新风,争当新型农民。”去年12月2日,我省2009年“农民读书节”活动在眉山开幕,来自眉山东坡区修文镇铝城村的村民代文辉,向全省农民兄弟发出倡议。  相似文献   

18.
国强同志是从湖南大山深处走出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国强同志身居高位,却始终对家乡怀着深深的情谊,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些年来,我虽然一直没有在湖南工作过,但无论走到哪里,始终对养育我的家乡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一直惦记着湖南的父老乡亲,想念着美丽的三湘四水,关注着湖南的发展变化。”2003年以来,贺国强同志先后4次回过湖南,其中两次是在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两次是在中央纪委工作期间,我曾两次参与陪同。作为下级,更是有幸多次当面聆听国强同志的教诲和鼓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相似文献   

19.
国强同志是从湖南大山深处走出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国强同志身居高位,却始终对家乡怀着深深的情谊,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些年来,我虽然一直没有在湖南工作过,但无论走到哪里,始终对养育我的家乡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一直惦记着湖南的父老乡亲,想念着美丽的三湘四水,关注着湖南的发展变化。"2003年以来,贺国强同志先后4次回过湖南,其中两次是在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两次是在中央纪委工作期间,我曾两次参与陪同。作为下级,更是有幸多次当面聆听国强同志  相似文献   

20.
张维为 《红旗文稿》2012,(21):36-37
中国的迅速崛起早已引来了各种解读,但从国际政治制度层面进行比较和解读的不多,而解读得好的则更少,宋鲁郑先生的这本书无疑是这类作品中的上乘精品。本书展示了宋鲁郑先生对西方制度和中国模式的独到见解和透彻分析,揭示了西方走衰和中国能赢的深层次原因。宋先生长期生活在东西方文化的二元环境下,因而对文化是制度之母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和演变,他首推第一要素就是文化传统。宋先生认为,中国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