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晔 《台声》2005,(1):41-41
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第一家台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国祥股份去年底登陆A股市场,另外一家台资背景企业深圳成霖洁具股份有限公司今年5月也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正等待安排发行上市。此外,包括中华映管在内的多家台资企业纷纷表露出在A股市场上市的愿望。进军A股市场看来已成为当前大陆台资企业颇感兴趣的话题。 台资企业A股上市三大动因 目前,台湾地区对台商投资大陆从行业、资金等各个层面均有不少限制,比如投资大陆的资金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这使许多台资企业赴台湾地区上市的意愿大大降低。因为台商如果有在大陆进…  相似文献   

2.
王建华 《台声》2004,(9):51-52
今年以来,不少台商开始“弃台股,就港股”,进而兴起了一股台商赴港上市的高潮,使台当局不断推动的台商回台上市计划面临破产。 40多家台资企业准备在香港上市 据《中时晚报》报道,今年以来,已有晶门科技在香港挂牌交易,即将在港上市的还有鸿海精密、台湾宽频,及正排队申请上市的晶宏科技等。此外,中国大陆最大糖果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15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台资企业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新股,成为在内地A股市场发行新股的第一家台资企业。 国祥制冷正式挂牌上市,是原外经贸部(现为商务部)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后真正意义上外(台)资控股的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此之前,台资控股的企业仅限于发行B股。1993年台商投资的厦门灿坤,于深圳B股市场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大陆首家外(台)商独资8股上市公司,也是大陆开办股市以来唯一一个台资企业的上市案例。国祥制冷上市成功将对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引进台资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将对鼓励更多的台资企业发展壮大、在大陆公开上市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目前,有意在大陆A股上市且已经完成股份制改制的台资企业不在少数,由于中国证监会对外(台)企上市招股书内容及格式作了特殊规定,这一举动使广大台资企业在大陆A股市场上市的条件日趋成熟。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企业包括统一、华映、金桐石化、成霖等知名企业,均有意在大陆发行A股。 为解答台资企业在大陆发行A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北京海瀛律师事务所的丁利明律师、林涛律师以及张宏政律师。相信他们的专业回答会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台声》2009,(12):12-14
台当局开放“陆资入岛”政策成效不彰,台商对大陆投资也有所放缓,但在大陆投资有成的台商,却凭着多年经营累积的雄厚资金实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开始衣锦还乡,加快回台投资与返台上市步伐,形成一股新的台商回流风潮。  相似文献   

5.
朱磊 《两岸关系》2004,(9):25-27
台湾当局开放台商回台上市的政策一拖再拖,一跳再跳,被台商称作是“本来就不打算兑现的芭乐票”,此举不仅影响台商信心,还严重妨碍台湾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 开放台商回台上市有利增强金融中心的筹资功能  相似文献   

6.
动态     
《创造》2012,(4)
中节能风电“抢滩”A股市场 龙源电力等风电运营商集体赴港上市后,中节能风电也开始向A股市场进发。中节能风电的预披露材料显示,公司本次拟募集资金8.24亿元投入风力发电开发项目,以化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7.
朱磊 《两岸关系》2004,(1):37-38
前不久在福建召开的“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上,我与台湾大学许振明教授谈到台商回台上市的问题,许教授认为台商在大陆的融资顺序应是:先向银行贷款,再争取在大陆上市,最后回到台湾上市。我问他:“排成这个顺序难道是因为在大陆上市要比在台湾上市容易?”许教授列出很多企业在台上市的繁琐手续,事实上,在大陆上市同样会有许多限制。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初以来,包括广深铁路、大唐发电、首创置业以及国航等多家H股公司先后表达了回归国内A股市场发行新股的计划,H股上市公司由此掀起一股回归A股市场的“回归潮”。而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传出消息,今年国家将重点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在此背  相似文献   

9.
资讯     
《创造》2006,(3):12-19
金融交行净利飙升5倍获A股上市批复 2006年3月30日,交通银行公布财报,该行2005年净利润飙升近5倍,至人民币92.5亿元,而2004年仅为人民币16亿元。同时,交行行长张建国透露,已经收到有关A股上市的批准。  相似文献   

10.
他是最早投资中山的台商之一;他创办的企业是世界婴童用品的龙头企业、中山市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台资企业;他被中山市政府授予“台商贡献奖”;他被中山市的台商拥为“永远会长”……他就是刚离世不久的中山市隆成集团副董事长、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公司董事长,中山市台协创会会长陈信兴先生。  相似文献   

11.
深圳台商潮     
深圳,作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窗口,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众多台商投身于深圳特区的建设,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台商潮”……作家廖虹雷先生的新作《深圳台商潮》对此作了大全景式的描绘.该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值得一读.由于全文较长,从本期起分五次刊出,敬希垂注.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1月26日,黄河旋风股票(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标志着河南省乡镇企业第一家上市的企业已汇人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集团公司董事长乔金岭泪水浸满眼眶,思绪被“旋风”牵回到那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期望里……  相似文献   

13.
《同舟共进》2014,(9):F0004-F0004
广药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企业第219位,蝉联国家工信部公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冠军,是全国最大的制药企业集团。经过2013年的整体上市及资源整合工作,广药集团现在拥有“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H股、上海A股上市)1家上市公司及近30家成员企业,形成了以“白云山”品牌振兴“大南药”、以“王老吉”品牌引领“大健康”以及以“广药”品牌推动的“大商业”品字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区分。这一区分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  相似文献   

15.
许峻 《台声》2004,(12)
上海证券报为使台资企业及其它外资企业真正了解在祖国大陆A股上市的条件、步骤及成功关键,富兰德林事业群11月16、17日在上海举办"2005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与台资企业高峰论坛",出席会议的企业达160家,人数达198人,显示出台资企业对A股上市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区域资本市场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萌发的,1994年新宏信首发上市,揭开了新疆有史以来企业上市的序幕。截至2007年底,新疆上市公司30家,位居西北第一,全国第16位,还有两家公司已通过审核,将于今年上市;全区上市公司通过在境内A股市场发行股票、配股、增发等方式累计募集资金215.9亿元;2007年底,上市公司A股总股本为116.36亿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全球股市的市值缩水了12.1%,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大陆的A股市场遭遇史上第三大年跌幅.然而,中国股市的IPO和再融资规模,连续排名世界首位,创业板上市数量又创新高.由于GDP的持续较好增长,非公有制上市企业的新兴产业战略性布局初显,上市数量的增长突破较大,重视“质”的提高已成为市场共识.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台声》2008,(3):19-20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春节过后,在岛内“大选”之前,台“经济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成效却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9.
“南向”政策的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祖国大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台商投资大陆的信心大大增强,台湾岛内形成了一股投资大陆的热潮。据统计,1991年台商投资大陆的批准额为8.4亿美元,1992年猛增为33.26亿美元,1993年为59.78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93年7月提出了“南向投资”的政策,试图抵销台商“西进投资”的趋势,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引向东南亚地区。统计资料表明,台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额从1993年的8.8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9.85亿美元,1995年…  相似文献   

20.
祖国大陆政局稳定,充满无限商机第九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开幕后,台湾工商界高度关注,反应热烈,特别是对以朱铝基为总理的新一届政府深具信心。台湾工商界认为,中国政府高层人事调整不会改变对台政策,将对两岸未来经贸发展影响较大。台《工商日报》系列文章指出,“未来大陆法治化会日益明显,施政‘讲道理’将是一个趋势”,往后台商对大陆投资盲点可望减少0而朱铝基主政的财经政策导向及大陆市场的无限商机,已使台商之间“弥漫着一股‘此时不去,更待何时’的行动气氛”,台当局的“戒急用忍”根本挡不住台商的脚步。朱铝基就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