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类学上属于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属下分两个种,即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属于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病原。它能在人、各种哺乳动物和98种以上鸟禽类引起疾病。Stamp,McEwen和Nisbeth于1949年初次在苏格兰发现绵羊的地方流行性流产。Schoop和Kauker于1956年首先从流产的胎犊的胎衣中分离出了衣原体。GeNov于1961年报道了鹦鹉热衣原体对猪的病原作用。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报道了家畜的衣原体感染。我国对家畜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研究始于70年代。已先后在青海、内蒙、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从羊的流产病料中分离到衣原体;在湖北从猪的流产病料中分离到衣原体。为了加强家畜衣原体病的防治工作,从1987~1990年结合畜禽疫病普查,我们对陕西省部分县、市、场的羊、牛、猪进行了衣原体感染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新版Bergey's系统细菌 学手册(1989)将衣原体属分 为三个种:鹦鹉衣原体种、沙 眼衣原体种和肺炎衣原体种。后两种衣原体主要感染人。鹦鹉衣原体是一种侵袭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由致病潜力不同的鹦鹉衣原体群组成,具有宿主范围广、致病性不同的特点。目前,Bergey's系统细菌学手册将鹦鹉衣原体不同分离株统归在一个种内,还没列出其亚种或型别的划分。实际上,鹦鹉衣原体种间存在着血清学、病原学和生物学差异,只是由于目前对亚种或型别还没有完全了解清楚,所以还无完整的、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型别划分标准。但是,从流行病学和研制有效疫苗的目的出发,了解鹦鹉衣原体种的型别特异,对现掌握本病的流行规律,以及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3.
(一)衣原体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 以前,根据衣原体的抗原结构、细胞浆内包涵体形态,对磺胺及D-环丝氨酸的敏感性,以及其所致疾病的不同,可分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和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最近Grayston等(1986)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分离到一株衣原体,命名为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TWAR。并曾认为是鹦鹉热衣原体中的一个亚种,但后来根据原体形态特征(ChiEY.等,1987)、单克隆抗体(MAb)检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REA)技术及DNA-DNA杂交检查结果(Campbell LA.等,1987)在1989年确定为衣原体的一个新种(Grayston JT.等,1989),这种衣原体迄今仅从人类分离到。  相似文献   

4.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通常存在于节肢动物及哺乳类动物的细胞内,对人类及动物均有致病性。近年来美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动物感染衣原体的报道。现就收集到的资料作一综述,供参考。 病原学 衣原体(Chlamydia)在生物分类学上属立克次氏体纲(Rickettsiae)衣原体目(Chlamydiales)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的一个属,根据其生化特性、毒素以及细胞壁抗原的不同,衣原体属(Chlamydia)又分为两个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和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前者可以引起人的沙眼病、包涵体结膜炎、性  相似文献   

5.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早在本世纪以前,人们已观察到一种由鹦鹉传染给人的死亡率较高的肺炎,当初,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肺炎伤寒”(Pneumotyphus)。现已证实,人的鹦鹉衣原体感染不仅与鹦鹉有关,而且也涉及其它鸟类、家禽和哺乳动物。(一)哺乳动物源衣原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迄今已发现人的哺乳动物源衣原体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如绵羊源鹦鹉衣原体对人的感染有一些较严重的报道,包括与绵羊有关的衣原体性脑膜炎、结膜炎、肺炎和怀孕妇女的流产(Johson,1983)。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免疫电镜技术(IEM)吸附法、装饰法、吸附和装饰结合法以及沉淀法检测羊流产衣原体,并以直接法做对照。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方法适用于检测羊流产衣原体,处理的样品在电镜下均较直接法处理的样品清晰,对于观察羊流产衣原体的形态以及对本病的诊断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羊流产衣原体(黄株)鸡胚卵黄囊培养物磨碎稀释经差速离心提纯,制成衣原体悬液。羊衣原体阳性血清批号8806,补体结合效价为1:256。阴性血清。上述材料均由我所羊衣原体研究课题组提供。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检测家畜嗜衣原体,选取家畜嗜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家畜嗜衣原体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8×10copies/μL,在2.8×102~2.8×106 copies/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281 5x+41.396,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4,扩增效率为101.7%;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家畜嗜衣原体,对肺炎嗜衣原体、沙眼衣原体、鹦鹉热嗜衣原体、流产嗜衣原体等6种动物衣原体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其批间重复试验和批内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70 2%~0.467 2%、0.331 4%~2.796%,重复性良好。采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与OIE推荐的方法进行比较,二者的结果表现出良好的符合率。该方法的建立为家畜嗜衣原体的早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犊牛衣原体性支气管肺炎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某些株系引起的一种呈地方流行性经过的接触性传染病,以犊牛的发热、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腹泻为其主要特征。 (一)历史 1951年Jork和Baker在美国首先从罹病犊牛体内分离出衣原体。稍后,日本的Kiuchi和Omori(1953)从流行热病牛分离出了衣原体。Messier(1954)在意大利从罹患肺炎、肠炎犊牛也分离到了衣原体。Babudieri(1956)利用补体结合反应检查200头牛,有36头衣原体抗体阳性(1:4~1:512)。嗣  相似文献   

9.
杂交瘤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McAb),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它是抗原分析、免疫诊断及保护性免疫等方面研究不可缺少的宝贵试剂。当前,在不同宿主和同一宿主引起不同症状的鹦鹉衣原体病病原抗原性和免疫性尚不十分清楚。借助于MoAb对鹦鹉衣原体抗原进行分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将SP_2/O-Ag14骨髓瘤细胞与鹦鹉衣原体H_(23)株纯化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经ELISA、IHA检测和克隆后,获得4株杂交瘤细胞。这4株所分泌的McAb对鹦鹉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抗原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抗鹦鹉衣原体McAb株的建立,将为我国动物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免疫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衣原体为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 ,兼有细菌和病毒两者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并且宿主种类广泛、病原性复杂 ,因而衣原体分类地位一直是较为棘手的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 ,根据DNA序列差异对生物属种划分 ,似乎更为科学和合理。1 衣原体分类的历史回顾在 70年代以前 ,根据衣原体包涵体糖原与碘染色的反应性、分离株对磺胺嘧啶的敏感性 ,将衣原体属 (Chlamydia)分为沙眼衣原体 (C .trachomatis)和鹦鹉热衣原体 (C .psittaci) 2个种。1979年 ,根据某些分离株原生小体 (EB)的超微结构、DNA同源性及…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动物衣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动物衣原体的保守基因env B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与探针,建立了一种动物衣原体特异性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在37~39℃恒温反应20 min,即可实现对动物衣原体目的基因片段的有效扩增,并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最低检测限为101copies/L,同时利用建立的RPA检测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10份临床样品进行衣原体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完全一致。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动物衣原体RPA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短时间内能获得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对动物衣原体的临床检测和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鹦鹉热衣原体分子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原体 (Chlamydia )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衣原体与细菌的相似之处 ,表现在二者都具有RNA和DNA ,都具有由肽多糖构成的细胞壁 ,含有核糖体、多种活性酶和质粒 ,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 ,有的菌株有噬菌体 ;另一方面 ,衣原体又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某些生物学特性 ,二者都能通过细菌滤器 ,都不能自身合成ATP ,只能从它们寄生的宿主细胞内获取 ,并在细胞内繁殖。动物衣原体病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感染所致。鹦鹉热衣原体能引起不同种动物的多症候群疾病 ,如母猪流产、死产、产弱…  相似文献   

13.
应用衣原体疫苗预防山羊衣原体性流产病的效益方畴鑫(甘肃省华池县畜牧兽医工作站745600衣原体性流产是影响养羊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如青海、内蒙古、新疆、云中图分类号V858.26收稿日期1996-12-16南、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从亚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衣原体,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对衣原体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在衣原体研究中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单克隆抗体在衣原体抗原结构研究和诊断中的应用 1982年Stephens等建立了能分泌沙眼衣原体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结合微量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衣原体存在着属、种、亚种和型特异性抗原。在这些抗原特性的研究中发现:属特异性抗原的化学成份为脂多糖(LPS),对热稳定,用蛋白酶K处理不能破坏其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而用过碘酸钠处理则能阻止这种反应。种和亚种特异性抗原成  相似文献   

15.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50年Stamp首次报道了羊衣原体性流产之后,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羊流产衣原体的发育形态。本文作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等项研究,于1980年认定在我国甘肃、内蒙古和青海等省(区)的一些主要养羊地区,存在着羊衣原体性流产。由感染衣原体的FL细胞培养物制片和鸡胚卵黄囊膜涂片,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17.
免疫酶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免疫化学测定技术。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人和畜禽的衣原体抗体的检测,只是近几年来才开展研究。自Lewis(1977年)报道了用ELISA法检测衣原体抗体以来。Evans(1982年)和Nancy J.(1983年)又分别报道了用ELISA检测人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之后Evans(1983年)又发表了用ELISA法检测鸭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报告。他们通过ELISA与CF(补体结合反应)和MIF微量荧光试验)比较,认为ELISA是一种简单、方便、敏感的试验方法。用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在国内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的试验。其结果:免疫及强毒感染山羊95%表现ELISA阳性;健康对照山羊均表现为阴性反应;从送检的流产山羊血清样品中,有61%查出了衣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18.
应用提纯物玻片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法、光学显微镜跟踪检查法、蛋白质含量紫外吸收检测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衣原体纯化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泛影葡胺法和改良蔗糖法优于氯仿法,用这两种方法提取的衣原体纯度高,颗粒形态清晰,结构完整,背影杂质少,提取的衣原体蛋白质浓度高。泛影葡胺法和改良蔗糖法可用于鸡胚中增殖的鹦鹅热衣原体的纯化。  相似文献   

19.
自发病或死亡小鸡采取心、肝、脾、肺等脏器;对呈现腹部膨大或呈现企鹅姿势的病鸡采取腹水、输卵管囊肿液和心、肝、脾等脏器。将采集的病料直接涂片,以姬姆萨染色镜检,观察到多量衣原体原生小体,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出衣原体。用分得的衣原体代表株,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受感染小鸡可发生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分离株经鉴定为鹦鹉衣原体。  相似文献   

20.
猪衣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蒋武成黎满香王吉祥唐跃平1)赵君存2)钟应林3)(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动物衣原体病(Chlamydiosis)是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aci)引起禽类、哺乳类、节足类及其它动物疾病的统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