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国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推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因县级财政负担沉重、地区间发展差距过大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过少而面临窘境,深化现行投入体制的改革已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应推行“以国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新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从而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经费的短缺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应在县范围内基本实现。在国家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努力增加义务教育资源总量,实现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同时,各县应重视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义务教育区域内校际资源共享与流动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用,实现县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策略选择上,农村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村综合教育学区;在城区试行推广纵向或横向的教育组团,有条件的实行城市综合学区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问题在于经费投入,而这依赖于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使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经费来源和支出结构均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教育财政投入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立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本文回溯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体制变迁,对当前"义务教育政府办"阶段正在展开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践进行了宏观考察,对其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提出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观察》2004,(10):38-41
远郊区(县)教育的发展与城区比,有其自身的特点.1993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市政府将"双高普九"重点放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上.按照"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求,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上收到区(县)政府,实行统一发放.重新颁布全市统一的《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6.
李忠华 《人民论坛》2011,(8):182-183
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是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基础教育供给上存在严重不均等现象。政府作为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的责任主体,应在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过程中强化投入责任,建立合理的经费分配机制;明确支出责任,界定事权范围;同时要加强协调责任,整合城乡区域内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事权财权匹配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反差化的现实矛盾与问题表现为现行财政支付结构不合理,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城乡待遇不合理,财税体制不合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配置不合理。需要明确规范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关系,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公共服务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市场和民间力量的多元合力联动,推进基层政权改革,依法建立农民分享基本公共产品提供的组织保障机制,制订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法规,从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陈春 《中国发展》2007,7(1):76-79
该文认为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缺陷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教育经费在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又加剧了这种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平原则为主对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投入进行重新分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合理分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同时在教育体系内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微微  周楠 《中国发展》2010,10(6):66-69
该文分析了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预算体制及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经济水平落后是导致现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通过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使用的预算、决算编制体制,加大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以及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制止乱收费现象,以此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10)
当前,公共服务结构失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广大农民群众难以与城市居民共享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体制与社会经济运行不适应、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长期存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要进一步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负担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焕清 《湖湘论坛》2006,19(1):65-66
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要求政府应该成为经费负担的实际主体。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负担的名义主体和实际主体是不一致的,名义负担主体是政府,而实际负担主体则是农民。应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为农村实行义务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农民办”向“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全面过渡。  相似文献   

12.
正宁政发[2016]3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号),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我区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3.
陶娟  靳卫东 《求索》2011,(12):184-185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先后经历了“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县为主”到“新机制”的转化。这些转化都是为了筹集充足的教育经费而做出的具有过渡性质的制度安排,并不存在西方理论所强调的绝对的“集权化”或“分权化”特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作为一项“诱发型”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调整还将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4.
微观天下     
正优化教育投入助推教育公平6月17日,财政部公布消息,中央财政最近下达2020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695.9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8.3%。补助经费进一步向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区域间差距,推进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光明网)【评论】"杨三喜":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又是短板中的短板。加大教育投入,并且在此基础上明确教育投入责任、提高中央财政发展义务教育上投入比  相似文献   

15.
谢标 《长江论坛》2009,(5):27-31
武汉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推进和谐武汉建设,二是有助于深化武汉城市圈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有效举措,三是有助于改善民生。武汉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较为明显。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元化的城乡非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二是缺乏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三是缺乏科学公共财政制度,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不够;四是政府间的权责关系混乱,不同层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五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单一化,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要实现武汉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政府偏好、农户需求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乡均等化视角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24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总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与2007年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动态地把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伴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的固化和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而愈演愈烈。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将农村实际特别是农民偏好纳入政府决策之中,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整合路径选择的主要理论是公共财政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实践中应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拓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创新农村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政协公报》2011,(2):18-19
<正>近年来,我市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出发,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工作的实施以来,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大提高了农村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然而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造成的城乡差距,农村  相似文献   

19.
浅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经济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就城乡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与医疗以及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情况等进行了论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转变政府工作重心,逐步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打破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在家乡县城买房以后,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形成了"新留守"现象。"新留守"是新生代农民工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体现,对县域城乡教育、医疗、社区管理带来了冲击,造成城乡教育资源结构性失衡、城乡医疗结构性资源短缺、城乡社区管理结构性失调,留守家庭权利"双重享有"。为提高城市化质量,政府公共服务的配置和社会管理要与城市化速度同步。在农村强化土地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仍然要坚持在撤点并校基础上建立校车制度;在城市新建学校和医院。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说明,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应该走发展中小城市之路,特别以发展县级城市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