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司法改革的理论论争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中国司法改革中的问题,就必须对各种司法改革理论进行合理定位。在中国司法制度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儒家的实质正义司法观、中体西用论、西化论、国情论四种主张都曾产生较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体用之争相对淡化,儒家的实质正义司法观经常显现出现代价值,而国情论与西化论之争则成为司法改革理论交融与碰撞的主要"对手"。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司法改革的各种理论论争主要体现为:特色道路与普遍价值之争、群众路线与精英职业化之争、体制内的司法改革主张与超越体制的司法改革主张之争、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之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司法改革的理论论争对新一轮的司法改革具有启迪意义。司法制度的改进需要与司法理论的现代化相结合,司法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但又不能故步自封,应坚持渐进原则,同时以复杂共识理论作为指导并需要与中国人的实质正义心理追求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2.
侯欣一 《法学评论》2022,(6):180-193
司法统一是中国现代司法制度构建中需要处理好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统一司法权、统一司法人事、统一司法经费、统一司法行政事务和统一司法制度等诸多内容,是典型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民国时期司法界出于构建现代司法制度的需要为统一司法做了大量工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着一定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审判》2010,(1):14-15
社会主义司法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人民性,它最彻底地反映人民的司法需求,最全面地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有力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所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具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人民性,必须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必须始终坚持“三个至上”这个社会主叉司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将为民司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我们司法工作成效的惟一指针,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司法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适应国际潮流的要求,是司法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新时期的司法改革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要坚持“自上而下”,维护司法统一;要有利于更好地接受监督。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最佳结合;实现司法理念的现代化;理顺司法机关与其他相关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独立、清廉、职业化的司法队伍;树立司法权威。中国司法改革的任务主要有:加强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保证司法活动的独立性;健全司法工作保障机制;改革诉讼制度和程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证》2014,(6):17-19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同志1929年9月28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司法行政机关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司法行政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司法行政工作践行服务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司法行政工作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和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工作,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为了深入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科学发展,我们有必要回顾三十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发展历程,梳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思想理论与实践进程,总结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新时期新阶段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美法院制度的宏观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推进司法制度改革,有必要观察和研究其它国家司法制度的一些有益的经验。此文从法院的权力、机构的设置、管辖和解释、法官的产生和任免、以及法院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趋向等几个方面宏观地比较了中美法院制度各自的特点。两国司法制度由于国情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面对各自统一法制的问题,又存在某些共同的趋向。提出了当前司法改革中加强统一司法权,消除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以利于公正司法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司法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人民性,它最彻底地反映人民的司法需求,最全面地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有力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所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具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人民性,必须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三个至上这个社会主义司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将为民司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我们司法工作成效的惟一指针,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问题与新矛盾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处于高发期,对我们的司法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个时期,如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集中民智,汇聚民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为矛盾化解寻求最佳途径与方式,是摆在我们司法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为此,征求并汇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对司法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是一条最佳的捷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代表民众行使基本权利、参...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司法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总体目标,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扎实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较大突破,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以司法理念为基础的司法政策和司法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奠定  相似文献   

10.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10,28(3):40-55
在当代中国,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司法国情状况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鲜明的自主品格与中国特色。自主型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体从本国国情条件出发对司法改革方案、进程、目标和路径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中心主义”。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实际上就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经验,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模式。只有正确认识固有的司法国情条件,才能科学选择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语境下检察机关人本司法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特性使法律进一步回归于人,服务于人,维护人的权利、满足人的利益。在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执政理念的指引下,司法机关需要树立和坚持人本司法观。以人为本司法观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司法权的本质特征,成为完善我国司法制度,推进司法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现代法治发展、程序主体性理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要求检察机关树立人本的司法理念,并自始至终贯穿在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高层声音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司法保障的高度,提出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这不仅为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而且对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建设三十年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昕 《政法学刊》2009,26(1):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司法经过三十年建设,基本形成了健全的司法制度,树立了科学的司法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司法建设的未来是现代司法、中国传统和社会主义司法三大元素合理配置的过程。未来中国的司法建设将以现代司法元素的扩张为主要方向,兼顾中国传统和社会主义司法两大元素中的优势,不断整合,最终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司法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个既非常重要、又非常需要研究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展开以及西方一些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原则的传播,对于司法工作中要不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有些学者甚至明确提出在司法工作中要摒弃实事求是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司法领域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做好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的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诉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多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立法要走群众路线,司法工作也要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国司法人民性的本质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人民法院的改革、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一、群众路线司法价值的发掘:从马锡五到陈燕萍在司法领域,"群众路线"一词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司法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发生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法治原则要求惩罚犯罪应当建立在充分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国际化、宪法化、社会化已经成为现代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既应对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世界性潮流作出回应,也应对中国的社会转型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7.
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三个至上"原则,体现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司法体制改革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和保障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司法工作大跃进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人民司法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要完成什么任务,都必须同其他一切革命工作一样,坚决地、充分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那里的群众路线走得越彻底,那里的工作就会做得越出色,成绩也就越显著。去年司法工作大跃进以来,由于绝大多数同志愈来愈明确地认识到贯彻群众路线对于作好司法工作的深刻意义,并在工作中认真地加以贯彻执行,因而使我们司法工作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的内容大加丰富,形式更为生动,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依靠群众办司法工作的经验。但是,只是懂得了在司法工作中应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还是不够的。要更好地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理性评判与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封建制的传统司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理性认识和评判传统司法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当代司法改革对传统司法制度的科学扬弃,这是顺利推进司法改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邱水平 《法学杂志》2016,(10):65-72
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三个效果”的统一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反映出法治建设的普遍规律,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执法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在执法实践中坚持“三个效果”的统一,必须自觉践行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服务大局、公平正义等理念,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法律与情理、执法司法与舆论监督等方面的重要关系,更要着力提升政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