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共政策活动是公共行政活动的核心内容,政策能力反映公共政策活动的效率和效益,进而决定着公共行政活动的现实效果。沿着制度落实和制度创新这两个逻辑流程,分解行政组织的政策能力内容,将会为我们认识、解释乃至评价行政组织的政策能力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效益在政策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反映政策质量高低的公共政策效益 ,是贯穿于政策活动各环节、各阶段和各方面的一根主线 ,是衡量政策运行是否科学、成功的重要标准。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公共政策效益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甚少。就政策效益评价来说 ,针对政策评价的不同内容 ,可以选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不断发展是政策评价领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在复杂多变的公共政策执行环境中,政策执行主体在动态的过程依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和模式,采取一定方法,能动的利用各种资源,把公共政策转化为预期目标的系统综合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力贯穿于政府活动的整个过程,现在国家的建设与地方发展同样离不开公共政策,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环境,给政策有效执行带来困难,如何突破以实现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策执行力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公共政策评Chinese Public Policy Review)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创办,是一本致力于推动公共政策,特别是社会政策研究的学术性集刊,由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以书代刊形式出版发行。自2007年8月创刊以来,已经完成了8卷的出版,目前一年出版两卷。我们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稿件实行专家匿名评审,以期将其办成具有学术品位和质量的中文刊物。本刊已经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入CSSCI来源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是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前提。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开展公共政策评估活动,应设立正确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标准应当成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标准是对以往我国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纠正和完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政策的本质要求,顺应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能有效提升我国公共政策质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是公共政策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也是实践中建构政策观念、开展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现流行的几种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代表性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揭示了其不同面孔,但都未进一步剖析公共政策背后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关系,或者说,没有清晰地回答一个问题,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政策性所反映的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在政策过程中到底发挥着何种作用、如何互动以及产生了何种影响?对此问题的挖掘将得出对公共政策本质的重新理解: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之间是对立性交融关系,而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两种意志的组合关系及其结果。这种组合关系在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公共政策运行的全过程中均有充分的体现。从这一视角来透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顺 《行政与法》2005,(4):10-12
钱学森所提出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或大成智慧工程是现代技术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形式,也是解决复杂性系统问题的方法论。从思维方式上看,公共政策设计属于技术思维模式;从思维的对象上来看,公共政策面对的是复杂性的社会系统。综合集成方法论或大成智慧工程对公共政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产生着重要影响,然而我们对它的认识并不深刻.因此,有必要对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探析,研究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分类界定及其功能与作用.通过研究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更深入、透彻的认识公共政策,更好的发挥公共政策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处于关键环节,对于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大公共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对公共政策实质的认识;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认知程度,确保公共政策"利益超脱";提高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强化公共政策的预测性;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确保公共政策执行有序推进;提供有效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序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曾爱玲 《法制与社会》2012,(12):131-132
政府在进行国家管理活动时会利用政策来调整、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公共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后果。有了政策就必然要对政策进行评估。政策制定者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估活动,才能够准确判断某一项公共政策本身的价值,从而决定政策的延续,革新和终结。因此公共政策评估对国家的管理活动非常重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希望能对以后的公共政策的评估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张顺 《行政与法》2006,(7):21-23
公共政策是调整社会结构,推动社会前进直接动力之一。政策设计与工程设计具有同构性特点,二者都是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的内在统一。政策设计冲突有目标冲突和执行冲突两种基本类型,协调政策设计冲突的工程学方法有:分离法、平衡法、补偿法。  相似文献   

12.
俞惠斌 《北方法学》2009,3(6):106-115
在我国群体性纠纷多发的背景下,深入挖掘示范诉讼的存在价值,将其积极运用于民事诉讼领域,是当前纠纷解决的必然要求。从价值维度来衡量,示范诉讼机制的运行,应达到促使裁判一致化、提高诉讼效率的效果,并在程序进行中注重发挥法官的诉讼指挥权和公共政策的延伸功能。在将示范诉讼从学理上划分为“部分请求型”、“先决关系型”和“同类纷争型”并提炼实践中各种准“示范诉讼”形态的基础上,应当从示范诉讼的各个价值维度出发,细化、充实示范诉讼的程序规范。这一思路可以延展为两个操作层面:一是由双方当事人缔结各类示范诉讼契约,如“示范判决拘束力协议”、“停止争讼协议”、“示范诉讼当事人择定和权限的协议”等;二是由法院适度行使诉讼指挥权,依职权择定示范诉讼当事人,采取优先审理等效率策略,并对未出庭当事人的利益予以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US State governments invest in early-stage innovative activity as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Nevertheless, attention directed at the public sector’s role in this capacity has been placed on federal policy actions overlooking the growing role of states. The primary aims of this paper are two-fold: (1) to articulate the motivations for multilevel public support for small business innovative activity, placing emphasis on state level incentives directed towards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2) to empirically evaluate the State Match Phase I (SMP-I) program. The SMP-I program is a diffuse state level policy designed to complement the federal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SBIR) program by offering noncompetitive matching funds to the state’s successful SBIR Phase I recipients. Thi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 marginal impact of public R&D given the state intervention. This paper employs a state and year fixed effects model and considers two outcome variables—SBIR Phase II success rates and SBIR Phase I application activity. To account for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the data are stratified by the federal mission agencies. Results from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state match increases the Phase II success rates for firms participating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BIR program.  相似文献   

14.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iminal law involves formal law enforcement, education, and public outreach aimed at preventing criminal activity and providing services for victims. Historically,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global trends has focused on a single policy dimension, potentially masking the uniqu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ffusion of each policy dimension independently. Using an ordered‐probit model to analyze new human trafficking policy data on national prosecution, prevention, and victim‐protection efforts, we find that global ties and domestic interest groups matter more where international law is less defined. Although prosecution, mandated by the Trafficking Protocol, was relatively impervious to global ties and domestic interest groups, both trafficking prevention and victim protec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se factors.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fear of repercussions is not a major driver of state actions to combat trafficking—neither ratification of the protocol nor levels of US aid we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implementation of antitrafficking measures.  相似文献   

15.
建立公共政策议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公共政策议程决定着社会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并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质量。本文从成本角度分析了公共政策议程,指出公共政策议程有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依此分析了公共政策议程不同类型的成本原因。在公共政策议程中由于成本的存在,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议程具有内在推动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秦勃 《行政与法》2010,(1):24-27
公共政策创新作为公共政策中的一个"子系统"始终存在于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然而,在公共政策学成为一门完善的学科之前,公共政策研究学界的视域多集中于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几个最主要而又明显的阶段: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及终结。本文试图从公共政策创新的现实表征、引发动因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公共政策创新相关内容进行阐释,以期加深对公共政策创新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何树林 《政法学刊》2011,28(1):115-119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剧增,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日趋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因此,对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治理,已成为公安机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构成的基本条件有机动车、道路、违法行为等,其有多发原因和危害,根据发现途径、认定方法和法规依据,现场处理的执法规定、法规依据、程序和制作的法律文书,可以提出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的治理对策,为公安机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霞  吴勇 《河北法学》2007,25(11):151-154
尽管肯尼亚设计了精巧的宪法机制控制公共支出,但肯尼亚公共资金管理不善的情形仍然大量存在.在肯尼亚政府公共资金支出的政治调控远远不够的情形下,法院接受纳税人诉讼以阻止公共资金的非法支出所引起的对公众的损害.纳税人诉讼是指任何已经为其不动产或动产缴纳了税收的人代表所有的纳税人所提起的诉讼.法院享有足够的裁量权去决定哪些案件里纳税人有诉讼资格,这使法院能够在对政府行为进行审查和保证政府正常运作之间保持平衡.纳税人诉讼将不仅大大有助于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而且也给予政府足够的财政空间实施其任务.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times, juvenile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attacked both by liberals seeking to insert greater due process rights and protections into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and by conservatives calling for more stringent handling of serious youthful offenders. The apparent pervasiveness of this attack raises the question, Is the philosophy of child saving dead? Data drawn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in Illinois suggest, however, that juvenile rehabilitation continues to receive support both from the public and from various groups associated with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 and policy making.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lso support for the notion that young crimina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actions and are currently being treated too leniently by our courts. Finally, child saving is embraced most firmly by judges, lawyers, correctional administrators, and prison inmates and least strongly by legislators, prison guard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