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冷战思维”与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李寿源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其原因之一是: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冷战思维,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倾向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相反还有所发展,增加了国际局势的动荡和不稳定因素。这是...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和欧盟的对华政策明显地拉开了距离 ,他们的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是由各自所处的国际环境、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所决定的 ,它对美中关系、欧中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进攻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固守冷战思维,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他们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操纵媒体、引导舆论;控制国会、影响立法等手段影响政府的对华政策,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新保守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对外(华)决策过程中,学术界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从60年代初美国政府开始考虑调整对华政策起,美国学术界就一直参与其事,提供背景情况、分析和建议等。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起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决策的国内外背景发生重大变化,涉及到对华...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与中美关系的走向赵平安李学保郭媛一、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霸占中国领土台湾,使两国关系处于直接对抗...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单极体系的发展趋势始终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学术争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体系制衡能否重现、如何制约美国实力优势以及美国自由霸权秩序能否延续。这些学术争论以及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实践表明,以近代至冷战时期欧洲经验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理论已难以充分解释美国单极体系的走向。为此,有必要尝试更新分析框架,从美国安全等级体系的影响入手分析美国单极体系的发展趋势。安全等级视角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有关美国单极体系发展趋势的理论困惑。  相似文献   

8.
浅议美国政治霸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确保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构建一个以美国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全球政治霸权体系,在世界范围里加紧推行政治霸权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成了美国政治霸权主义颠覆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全面把握美国政治霸权主义的特征,并采取有效措施同美国政治霸权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欧同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派别。关于它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国内学者以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对比冷战时期的美欧认同,探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欧矛盾中的深层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试窥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法理角度和政治角度看中美撞机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撞机事件从法理角度看 ,美国违反了多项国际法原则和中国的有关法律 ,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及领空 ,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从政治角度看 ,撞机事件虽然是一个偶然事件 ,但其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美国新一届政府 2 1世纪的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取向在该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次事件是小布什政府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对外战略的必然结果 ;亦是小布什政府坚持冷战思维 ,把安全问题作为外交政策重中之重的必然结果 ;最后也是小布什政府对中国战略定位后退的一种必然结果。撞机事件目前虽然已经基本解决 ,但在这次事件当中 ,我们更关注它对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将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英国对华政策冯仲平袁晓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到一年,中国大地上战火再起。蒋介石妄图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内战。与此同时,英美等西方国家同苏联的关系日趋紧张,冷战序幕已经拉开。美国出于反苏反共、称霸全球的需要,在中国采取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胡菁菁 《外交评论》2009,26(1):121-134
赫尔姆斯之所以在冷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其显赫地位,也不仅仅是由于其政策主张的异常强硬,更在于其外交政策思考有着自成体系的内在逻辑性,他对“道德”的强调,又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政策代表性。本文先追溯“道德外交”的缘起,以赫尔姆斯的政治生涯为线索,分析其政治基础、政治策略和保守主义立场,然后指出赫氏“道德外交”的基础,总结其政策表现和内在逻辑,最后集中讨论赫尔姆斯的对华政策立场。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美国认为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所谓“后后冷战时代”。美国认为后冷战时代的主要标志是,苏联瓦解后,美国不再面临苏联的威胁。“后后冷战时期”的标志是美国面临全球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重点的次序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2001年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的大背景看,从根本上说它缘起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大变动即中美两国各自在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的重大转换,它既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冲突直接联系,也和中美关系中存在的政治文化矛盾或巨大差异不无关系.但对中美撞机事件等凸显小布什上台后对华政策引起的中美关系新的紧张及未来发展走势须作出冷静的研判与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15.
军事透明思想源自美国的政治文化,应用于国际政治领域,既可作为建立互信的重要内容,也可作为与对手博弈的手段。早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即将其作为对苏遏制和竞争战略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其获益的关键是凭借自己在舆论和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为对手制造一个难以摆脱的"透明困境"。尽管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有着很大不同,但并没能阻止美国将这一军事透明策略应用于对华政策之中,在宣扬"中国威胁"、扰乱中国安全环境、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美国"战略再平衡"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美军事透明度之争很可能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6.
用国内政治中的"合法性"理论审视国际社会中的霸权现象,理清霸权合法性的生成机理。从文化认同、公共产品、制度完备、技术支持等四个方面对冷战后美国霸权谋求合法性资源整合进行分析,总结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军事干涉仍然是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色。冷战结束后 ,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国家利益 ,美国军事干涉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其所谓的国家利益 ,美国实施的所谓人道主义军事干涉也是以其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姜振飞的《冷战后的美国核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于2010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学术界首次从整体上对冷战后美国核战略对核不扩散体制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探讨的成果,它以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冷战后美国核战略调整为主线,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前 ,美国确立了以中国为主要支柱的战后远东国际秩序观 ,这不仅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决策 ,而且使其远东战略深受中国国内形势的影响。出于抗衡苏联的需要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考虑 ,美国不得不将支持蒋介石政权作为其对华政策的核心 ,这决定了它的远东战略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脆弱的、不稳定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走向与中美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鹏 《外交评论》2009,26(1):1-6
美国奥巴马新政府上台执政,恰与中美建交30周年、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等重大事件重合。因此,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及中美关系走势,必须放在新的时空背景及历史坐标之下进行分析与思考。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布什政府相对积极的对华政策能否延续?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有无新思维?中美关系未来面临哪些新机遇,可能出现哪些新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做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