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实施过程中,当公共利益遭受或面临重大损害时,监管者有权采取临时接管措施来保障公用事业运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然而,实践中的临时接管操作存在着程序倒置、程序缺失、程序失调等重大的程序瑕疵.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程序法制的缺失,加剧了政府临时接管行为的合法性危机.危机消解的根本之道在于强化临时接管程序的立法规定,通过对申请、听证、决定、启动、执行、终止六大程序的系统建构来约束政府的临时接管行为,保障各方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下公交民营化改革普遍受挫的背后隐藏着异常复杂的政府规制课题。作为公私部门合作治理的有益尝试,特许经营是我国公交民营化改革的基本路径。面对公交领域特许经营的诸多困境,地方政府应当尽快实现由"冲锋陷阵"的执行者向"身居幕后"的保障者的角色变迁,在坚守法治精神和契约规则的基础上切实担负起后民营化阶段的规制责任,努力促进公共福祉的提升。在公私合作的崭新背景下,通过对具体行政领域规制过程的观察和政策面的关怀,以回应真实世界为己任的新行政法已然兴起。  相似文献   

3.
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实施过程中,当公共利益遭受或面临重大损害时,监管者有权采取临时接管措施来保障公用事业运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临时接管制度立法明显滞后,临时接管权的行使隐藏着巨大风险。为了保障临时接管权的正确运用,防止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未来立法应当着重就临时接管的主体、条件、程序、终止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4.
特许经营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适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许经营合同中一般均有限制竞争的条款,特许经营的限制竞争行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些限制竞争行为既具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可能因影响市场的竞争秩序从而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因此,反垄断法适用时,必须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才不致于产生干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负面效果。我国应加强对特许经营反垄断法适用的基本问题研究,明确反垄断执法时的宗旨,适用的前提条件和实施模式,从而保证和促进特许经营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书评总结了美国法律职业面临的重重危机 ,例如“法律商业主义”盛行 ,职业伦理沦丧和行业规制的欠缺等 ;提出在职业改革、法律教育、法律消费和公众参与诸方面的改革方案 ;并对我国法律职业研究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文物的私法问题研究——以文物保护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雪 《现代法学》2007,29(6):136-146
文物作为一种稀缺的文化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应对文物危机需要采取公法调控方式和私法调控方式,其中私法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文物保护视角下,文物私法关系的法律调整需要在遵守普通私法规范的基础上去契合"保护文物"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因而文物保护在私法调整上呈现出一些自身特点,表现为对文物的私法规制主要通过对文物所有权的法律构造作出特殊的安排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教育中解制与规制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东 《河北法学》2004,22(7):79-83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以及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形势,我国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教育的解制与规制问题也在所必然。探讨了我国教育解制的原因和解制的主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育进行规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放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准入,政府积极引导非公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领域。而作为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首要监管环节,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市场准入制度立法和实践都存在诸多问题,反而增加了特许运营的风险。为了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制目标,未来立法应当厘清市场准入的立法权限配置,明确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的运作程序。  相似文献   

9.
现代具有独立品性的金融法发轫于因市场失灵和金融业的特殊性而正当化的金融规制与监管,而规制与监管主要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因此,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是金融法之重任。金融法从早期调整当事人融资交易关系为主,转变为当今应当通过规制与监管实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和危机等目标,主要是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一体化作用的结果。金融法应当以规制与监管为中心,以金融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为重任,以此重塑金融法的主架和内容,金融法学应当注重金融规制与监管的研究,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和危机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风险规制是公众和专家运用各自所掌握的关于风险的事实和价值知识进行交涉、反思和选择的过程。公众的风险知识通过民主参与实现规制过程之合法化,专家的风险知识通过技术理性实现规制过程之合法化。在风险规制的价值目标确定方面,公众的风险知识具有优越性;而在风险规制的手段确定方面,专家的风险知识具有比较优势。就我国风险规制现状而言,由于公众的风险知识存在参与不足与过度参与的弊端,而专家的风险知识则存在理性不足与独立性不强的缺陷,因而出现了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为实现这两种风险知识的融合与统一,重塑风险规制过程的合法性,就需要通过改进参与程序与改革风险规制机构来达致。  相似文献   

11.
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危机凸显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无序、低效和不公,深刻映射金融法制的缺憾和应对无力。当下,民间借贷之研究正逐渐升温,理论言说众多且大多集中在经济学领域。然则从法学视角系统全面探讨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论著却屈指可数,但研究趋势呈上升态势。研究主题聚焦于民间借贷之界定标准、生成逻辑、表现形式、监管及立法规制等。本文梳理并评价学界对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特许经营在我国蓬勃发展,因此而产生的纠纷不断。特许经营主体相互推脱民事责任,消费者求偿无门的问题严重。在分析特许经营的特征基础上,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提出特许经营主体之间对消费者责任分担之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代孕行政规制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代孕规制的效果。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完全禁止型、有限开放型和非统一规制型三种代孕行政规制模式。我国现行行政规章对代孕所采取的完全禁止模式,并不违背行政规制的基本原则,相反,它是一种更尊重人性的且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行政规制模式。然而,出于更有效规制代孕之需要,我国现行代孕规制在制度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周霞 《法制与经济》2008,(18):126-127
特许经营在我国蓬勃发展,因此而产生的纠纷不断。特许经营主体相互推脱民事责任,消费者求偿无门的问题严重。在分析特许经营的特征基础上,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提出特许经营主体之间对消费者责任分担之观点。  相似文献   

15.
自中央在平台经济领域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来,我国的执法部门与立法部门一直以强化反垄断法的路径予以回应。但欧盟2022年10月12日颁布的《数字市场法》为平台反垄断提供了行业规制的新路径。此刻我国面临着是否要在平台经济领域引入行业规制的重大抉择。反垄断法擅长处理策略性市场失灵,行业规制适宜解决结构性市场失灵。我国平台经济的发展现状表明该领域缺乏稳定的结构性市场失灵,平台多以策略性市场进入障碍来促成垄断。鉴此,近期不宜在平台经济领域中立即引入行业规制,但可继续强化反垄断法来实现平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行政法面临的挑战及其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剑生 《法商研究》2006,23(6):47-53
因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迁引发了中国现代行政法面临行政合法性之危机、多元利益主体之组织化和个人福利保障之乏力等一系列新的挑战。现代行政法需要在以适当扩权推进治理、以规制缓和实现善治、以发展多元行政适应实践、以正当法律程序调控行政过程、以私法方式达到行政目的和以扩展法院的司法审查范围实现充分救济等六方面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入世承诺书中承诺,对商业存在的特许经营在加入WTO后3年内,即:2004年12月11日前,取消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限制。履行承诺,中国特许经营市场站在了全面开放的新起点。2004年12月30日商务部公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05年2月1日施行。《办法》的出台和施行是政府对外履约的行为,但同时也是我国特许经营市场规范化发展、法制化建设的自身要求。特许经营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肯德基的进入不仅带来了汉堡和薯条,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特许经营这一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十…  相似文献   

18.
肖冰 《法学家》2007,(4):148-154
国际法规制由"法律化的规制"和"以规制为调整对象的规制"二种形式构成,在表现出"求同性"与"异同之相对性"等共有属性的同时,由国际社会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复杂化及其平权特征所决定,也面临着其权威性和强制性缺失的极大困惑.具体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法规制中,一方面,不同目标导向与规制形态下的国际法规制并行发展、各具功效;但另一方面,如何兼顾相冲突的利益保护目标又是其必须面对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黄若琳 《法制与社会》2013,(36):234-235
如何实现行政特权规制的完善?需要法律本身的完善,即实体上规定行政特权行使的务件、建立行政案例指导制度以及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合同中增加规制行政特权的条款;程序上设定听取意见、说明理由规则;合同规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危机事件发生频次增加,情况日益复杂,在危机预测、处理和后续过程中,民间组织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赢得社会的认可,在危机管理体系中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应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民间组织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依然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双重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和面临困境,希望为民间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合理定位和应该致力的方向予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