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耐特"承认"理论揭示出,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一种"承认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承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社会主义民主承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它的生长必须累积"中国特色"的承认资本,摒弃"普世价值"思维;必须累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并不必然关联的承认资本,促进民主政治生长的"中国样板";必须累积家庭、社会、国家三个维度上的承认资本,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微观、中观、宏观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霍内特的理论发展态势看,其批判理论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反思批判理论传统和寻找出路阶段;第二、秉承批判理论传统和承认理论的提出阶段;第三、超越批判理论传统和多元正义论的形成阶段。从承认理论到多元正义论的发展,反映出霍内特的批判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并为考察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秦慧源 《学理论》2010,(26):107-108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是以经济维度为主进行社会批判的。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理论语境的变迁,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把社会批判的主要基点转向了文化领域。在这种转变之后,霍耐特则以道德或伦理为基点对批判理论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4.
以艾伦·伍德为代表的当代英美学者对黑格尔哲学持一种去形而上学的解读立场,在德国古典哲学内部发现了一条奠基于费希特并完成于黑格尔的完整的“承认”理论。本文基于黑格尔文本,揭示出伍德等人以“承认”作为黑格尔法权体系规范性基础的悖谬之处,即颠倒了黑格尔在抽象法权中关于个体性和社会性之关系的论述、无法合理解释占有的偶然性以及证明相互承认的内容和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黑格尔哲学中事实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承认形态:第一种出现在现象学中受制于自然意识的承认关系,它是主奴之间通过奴役或胁迫所构成的一种不充分的承认形态,双方无法在此基础上创造平等的主体间交往秩序;第二种是抽象法权中从个体意志出发,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所暗含的承认关系,它是一种在平等和理性的基础上所构成的充分的相互承认,并最终在契约中得到现实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分别代表了两种道德探究的传统,他们所提供的道德理论对当代伦理学及人类现实生活影响深远。从道德的本质角度思考人的价值问题是伦理学的最高命题,人的本性中的动物性本能和人的社会性及社会生活的特点决定了道德何以必要;人具有向善的倾向和求善的能力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则论证了道德何以可能;人的价值是在人性向善求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实现的,而人的道德主体性及其道德实践即人的德性和意志自律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体善与公共善统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骞 《理论探索》2020,(5):31-38
不论从理论的内容还是理论的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本质的意义上被看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批判和自我批判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的主体内容是资本现代性批判。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为:通过革命的实践造就了当代历史的基本状况,通过资本主义批判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并影响了当代众多左翼思潮,塑造了当代的人类精神。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特征、理论内涵和历史影响,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塑造当代人类社会和时代精神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在分配不正义日益凸显的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努力通过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改变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但作者更赞同一种以社会关系的平等尊重为目标的平等理论,认为单纯的分配难以实现社会正义,只有相互间保持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并承认个人或群体的差异才能彻底消除不正义。同时,对人和群体差异的承认不仅在文化方面,还应包括一些行为方式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只有将安德森的民主平等和弗雷泽的参与平等互为补充,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对当代西方平等理论的研究,能够开拓我们的理论视野,加深我们对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的认识,为我国将平等观念制度化,完善和谐社会的正义要求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杰 《学理论》2010,(8):112-113
文学从来都是人学。人的精神性的存在一直是美学和文艺学的思想主题。悲剧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形态;悲剧理论是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悲剧起源、悲剧品格本质和中国悲剧文学缺失三个方面论证了悲剧品格能够完善人的精神性的存在,能够维持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三角平衡,提出悲剧品格对于建立良好的精神生态系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柴婷婷 《学理论》2008,(8):62-64
人是什么,是近代哲学一直追问的问题。而在现代西方关于人的问题研究中,弗洛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他自称自己的人性论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使人学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际上,他仍把人的本性看成是天生固有的东西,把人的社会性排斥在人的本性之外,从而在根本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上,远未迄及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高度。马克思的人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实现了由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社会中,谋求承认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事实上,工业社会的全部制度设置也都可以解读为通过权利、荣誉与职权这三种基础性的承认形式而对人的承认,因而,对权利、荣誉和职权的分析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承认关系的实质的.在这三种承认形式中,权利属于社会承认的形式,职权则属于组织承认的范畴,荣誉既会以社会承认的形式出现也会以组织承认的形式出现,但实质上属于社会承认的范畴.权利属于对社会成员的普遍性承认,而荣誉和职权则标示着差异承认.权利、荣誉和职权共同营建起来的是工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氛围,它把所有人都置于"为承认而斗争"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价值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马克思在充分认识和肯定这一价值本性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世情、国情、党情、族情和教情出发,对复杂而敏感的宗教问题进行了多维透视,创造性的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为正确看待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论断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曾令发 《理论探讨》2006,(4):135-138
管制政策的兴起主要源于市场失灵,管制领域主要体现在经济性管制领域。随着经济性管制的效率和效益受到批判,经济性管制开始放松,社会性管制逐渐兴起。社会性管制政策理论基石是公共物品、内部性和外部性等理论。但社会性管制政策也面临着诸如管制标准的制定、委托代理机制等困境。治理理论为管制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采用市场、政府官僚体系以及市民社会所组成的政策网络系统的合作共治来解决社会性管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平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注度最高的理论问题.自罗尔斯开创了当代平等主义理论以来,在当代平等话语的演进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平等话语风格.吉登斯在对传统左派和新右派别的批判中确立了自己的“新平等主义”思想.对吉登斯新平等主义形成的历史前提、思想传承及方法视角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可对深人揭示其平等主义的理论内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何婷婷 《学理论》2013,(19):76-77
马克思的生态哲学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和价值。试图从马克思生态哲学这一全新的角度出发,分析人这个基础概念的主体性、自然性、社会性、能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阐述人在生态中的具体地位以及对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以一个不同的侧面来解释人、认识人,使人们能够对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有一个更本质的、启发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西方有学者在研究资本主义时曾说,是高效的管理“拯救”了当代资本主义。此话虽不一定对,但由此可感受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今天的社会和市场竞争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竞争,而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竟争,这群人以企业、区域、国家的组织形式存在。建构有竞争力的组织形式需要管理,管理能力成为当代社会竞争制胜的焦点,管理实践成为社会实践中极具挑战性的平台,管理理论成为人类认识中持续创新的领域,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成为当代领导和管理人才提升综合素质的当务之急!研究总结传统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成为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课题。管理是理论和实践形态相统一的历史过程,是动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一过程中,理论在深化、实践在创新,新知识层出不穷。只有系统地研究这一过程并及时地总结当代最新的管理理论,才能有效地推进管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变革。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古今管理理论概要》,正是这方面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反父权倾向与毛泽东的青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社会的青年问题是与传统的父权文化相对应的一个问题。父权主义不承认青年的独立性,抹杀青年的自由意志,一味地以成人文化(?)律定其社会化的轨迹。毛泽东的青年观表现出近现代中国社会反封建礼教和反父权主义的积极倾向。他从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上,强调青年本体,揭示了青年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阶级性的本体论特点,提出青年的地位和社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理论探讨》2006,1(4):64-66
人生境界的实践性功能是在境界品格与人的精神需要两方面相互作用下发挥功用,主要表现为人生境界社会性功能和人生境界的个体性功能两个方面。人生境界的社会性功能在于: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家园构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人生境界的个体性功能在于:为人生修养规划着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完善着人的主体意识,保证着主体意识结构的合理发展;强化着人的自制意识,规范着人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当前的思想理论教育中,重提人生境界以及对人生境界的功能做出科学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虽然提出时间不长,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进行了几十年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前提;普及与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核心;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化与通俗化的结合是关键;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客体双向推进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素霞 《理论探讨》2004,20(4):39-41
当代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交往手段革命,对人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探讨交往方式革命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