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青年学(Juventology)是近十年来在国外出现和流行的一个名词,虽然至今仍然存在着某些争议,但反映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青年问题研究在当代世界各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求建立一个相应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呼声日趋迫切。首先提出并运用青年学这一概念的是波兰社会学家弗拉迪斯拉夫·阿达姆斯基。1971年,他在波兰《社会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青年社会学问题》一文,从当时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的状况出发,认为世界各国对全面地研究青年的兴趣和  相似文献   

2.
据罗马尼亚《社会未来》杂志1981年第4期(7—8月号)报告,罗马尼亚青年问題研究中心和社会政治科学院与国际社会学协会下属的“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合作,于1981年6月3—5日在罗马尼亚的青年夏令营地科斯蒂內什蒂举办了題为《青年与当代社会》的国际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保加利亚共产主义民主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附设青年问題研究中心的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的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央青  相似文献   

3.
据《国外社会科学动态》报道:日本《公明》月刊1981年4月号刊载东京大学副教授饱戶弘的题为《现代青年的政治意识考》一文,文章说: 今天,生活在富裕社会的日本青年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三点。第一,青年对社会问題本来是富于正义感的,易于爆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滿情绪,1968—1969年席卷全球的大学纷爭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今天在日本已找不到这样的青年了,因为富浴  相似文献   

4.
苏联对青年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1968年建立了专门的青年研究机构;1975年由共青团中央和苏联教育科学院联合组成青年问题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以协调全国的科研工作;1984年苏共中央在一项专门决议中向苏联科学院、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和马列主义研究院等单位以及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又提出全面研究青年问题的重要任务,要求更广泛地调动社会科学家们加强对青年问题的研究。此后,各系统分别召开会议加以落实,苏联科学院、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也加入协调委员会,并责成全国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必须把青年问题列为自己的重要科研项目,决心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把青年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青年研究已走过了近十年艰难曲折的历程。一件值得回忆的往事是,1983年秋在江西庐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编辑部组织召开的“青年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作为学科建设的重大战略行动,以强烈的学科意识,将青年研究正式引上了社会科学的殿堂,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当时与会的各位学者心里。在会上,我也提出了一篇论文:《应该重视青年研究的方法论》(载《青年研究》1983年第11期),分析了青年研究当时的状况,提出必须重视青年研究的方法论。时至今日,勿庸讳言,青年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的独立性还未为社会科学界所认识、所承认。究其原因,除了起步晚等客观因素外,重要的就在于:青年研究自身至今仍未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还未找寻到自己独特的、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形成一支能够承担构建自己理论体系重担的、训练有素的理论队伍。鉴此,我认为有必要再谈谈青年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进一步探寻研究方法的方法,以利科学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这期刊物来到您手里时,人类历史已展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千年更替带来的兴奋和百感交集之中,最珍贵的情愫莫过于我们对《青年研究》读者和作者怀有的万千祝愿:愿《青年研究》陪伴着大家开始跨世纪之行! 意识到青年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这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发现;而意识到必须把青年问题置于科学研究的视野则是中国学人在20世纪最后两个十年达成的共识。《青年研究》自1980年创刊以来,通过发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等学科关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大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1985年9月13—26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的邀请,罗马尼亚青年问题研究中心马林·曼诺列斯库和学术秘书乔治·巴齐利亚德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并就两国青年研究的现状及某些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举行了双边学术讨论会。在此,我们发表一篇会谈纪录:《世界青年研究的若干问题》;陪团翻译陆象淦的访问录:《罗马尼亚的青年研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青年研究》从青少年研究所一成立,就开始发刊,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如果从团中央研究室一九七九年八月发刊的《青年研究》算起,就有了将近四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它不断成长,到了今年,改为月刊,开辟栏目,向正式公开出版的目标前进。《青年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整个青少年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的现状。《青年研究》能有今天这样的面貌,主要是全国的同行、关心青少年研究的各方面同志、以及在业余时间自己研究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将青年和青年问题纳入国家科学研究的规划,作为科学来研究,如果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成立为标志,迄今已有了三年的历史。三年来,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研究活动蓬勃开展,一批研究机构、研究小组相继成立,一支初具规模的骨干队伍已经形成,《青年研究》刊物也有了一个作者群。他们对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青年各种社会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等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有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青年研究应当努力解决的问题是,旣要加强对现实敏感问题的研究,又要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建立自己的科学理论,使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理论,要有科学的方法。对于一个新兴的科学研究领域来说,青年  相似文献   

10.
《青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 ,1 978年 1 2月创刊。本刊以客观描述中国青年发展历程、启迪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发展中国青年社会学为宗旨 ;主张以规范的经验研究为基础 ,积淀学术思想 ,创新学术成果。 2 0余年来 ,《青年研究》倚重中国青年社会学研究会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网络 ,不断制造机会和创造条件 ,为年轻的青年研究工作者提供宽阔的学术“平台” ,任其驰骋 ,培养了一大批新人 ,《青年研究》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青年研究》为月刊 ,每月 2 5日出版 ,每期 8万字 ,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西方学者很注意研究“比较社会主义制度学”。1967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同美国卡罗学院、卡内基—麦伦大学、卡塔姆学院和杜奎斯那大学签订了协议书,共同进行“比较社会主义制度学”的研究和教学。此后,他们相继举办了四次公开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围绕以下专题进行:1967—1971年是《比较共产主义的政治领导人》,1968—1970年是《比较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和《共产主义发展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1972—1973年的第四次讲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分类比较》。来自北美、西欧、大洋洲等地的16位资产阶级学者为第四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1.问题的提出 青年的劳动积极性,是青年心理动力素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年素质系统中占居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跨世纪中国青年的劳动积极性状况,揭示影响它的各种因素,对于开发、利用青年的“潜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1995年6—8月所做的《中国青年素质状况调查》的城市问卷中设计了一组与此相关的题目,以其准确地把握青年在此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青年研究》第五期刊登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刘奇葆同志《论当代农民青年的基本特征》一文。文章开头明确指出:“研究当代青年,不可不研究当代农民青年。不了解当代农民青年,谈不上对当代青年的了解”。我感到这个观点提得好,它合乎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从事农村青年工  相似文献   

14.
《青年研究》从1993年第8期正式公开发行。自1981年创刊以来,《青年研究》已有十二年的历史。如今正式公开发行,实在是得益于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关心。在此,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全国广大读者致以诚摯的谢意!  相似文献   

15.
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赫列尔(FredMahler)关于青年本质的研究,是其著作《青年问题与青年学》的理论基础,是确立青年学研究对象的基础,研究马赫列尔的青年本质观,对于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学是有益的。青年的本质是研究和考察青年的本体状态,它要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青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青年如何发生,它在社会存在中具有怎样的结构?青年的本质问题(本体论)就是要揭示青年存在的整  相似文献   

16.
青年研究纳入科学研究轨道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为了总结和推动青少年研究的深入开展,全国青年研究学者协会和《青年研究》编辑部定于今年上半年联合举行青年研究笔谈会,就以下选题进行交流: 一、青年研究领域中建立青年学的必要性和理论条件;青年学学科的范畴、体系和方法。二、青年研究近十年发展中的成就与进展,问题与困惑。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是否已经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1.如果不事先对青年这一概念的定义本身进行一番探讨,就对青年问题进行研究,看来是困难的。教科文组织1968年的报告曾把社会看作是青年的人定为青年人。这个定义决非纯实用主义的,它指出青年是一种随时代、地理和文化背景而变化的社会分类方式。自从工业化前社会表示进入成年期的流行的入会仪式以来,从儿童到成人这一过渡时期的期限已大大延长,甚至包括15—25岁年龄组,这是许多国家和联合国系统采用的定义。 2.然而单纯地从年龄上下定义,把青年仅看作是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很不够的。某些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我国青年择偶标准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该文以 1 989年以来发表在《青年研究》等中国学术期刊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 ,综合叙述了我国近十余年来青年择偶标准研究的现状 ,并分析了在研究的对象、方法、指标体系和内容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5,(9):44-44
目前,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上,保加利亚比中欧国家高3倍,比西欧国家高10倍。为根本扭转这种局面,保加利亚从健全法制人手,建立了专司机构,从生产领域到居民消费,制定了合理的能源消费标准,环环相扣,力求抓出实效。迄令为止,保加利亚已先后出台了《能源法》、《能源增效法》、《工业废弃物管理法》等相关法规。《能源增效法》明确提出,“提高能源效率,是国家能源政策的优先任务,国家有义务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叫“再思考”?其一,1980年我和田学杰同志曾对青年战士特点作过一点调查研究,写过一篇《青年战士思想特点初探》,发表在《青年研究》上。现在看来是比较肤浅的。其二,这几年,我注意看了部队报纸,内部刊物上一些研究青年战士特点的文章,联系我下部队与战士的接触,感到有些观点与实际不太吻合,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其三,青年战士的特点是个动态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和部队客观环境的变化,青年战士的特点也随之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对青年战士的现状不断地进行调查和研究。这是我们搞好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