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复议是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行政审查的制度,审查的重点应当围绕原行政机关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和适用法律是否止确进行.证据规则是行政复议的核心,行政复议程序应当围绕证据规则进行和展开.行政复议决定除少数情况外,有受司法审查的可能,一般不是终局裁定.行政复议是一类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性和全面审查性.行政复议制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行政复议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不同于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 ,要想打赢民事官司 ,就必须讲道理 ,摆事实。此处的道理就是法律 ,此处的事实就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事人为使法官相信自己所主张的事实为真而非空穴来风 ,否定对方所主张的事实为假 ,是无中生有 ,一方面应当努力以种种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另一方面应当对对方的证据加以质疑。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所主张的事实都是已逝的事实 ,任何人都不可能将过去的事实呈现在法官面前 ,为使法官对已过去的事实作出准确的判断 ,唯有提出相关证据 ,从而使法院对已过去的事实真相作出认定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决。由此可见 ,主张…  相似文献   

3.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有利于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参照山西某基层法院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实地调研分析可知,现有立法过于原则,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缺乏具体运作机制,各地法院对指导性案例认识不一等问题在基层法院普遍存在。为此,必须从立法上确认非法证据判断标准,从权利告知等方面为法官排除非法证据设置具体运作机制,适量增加指导性案例的参照运用,进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4.
合法性与正当性是衡量法律制度的重要标准,正义的法律制度应当符合"合法且正当"的要求。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不断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的合法性问题得到解决,而对正当性问题的研究并不充分,导致实践中经常出现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混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的正当性确定,应从概念正当性、实证正当性及规范正当性等方面加以研判,确认"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属于"合法且正当"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证据保全制度没有作出规定.刑事证据保全是一种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由法官对此申请进行裁断的具有司法性质的行为,它对于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查明案件事实、推进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从程序正义、诉讼结构、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等角度出发,来构建我国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湘刚 《探索》2011,(3):89-92
中国行政审判制度问题表现为:法院的行政审判权威问题,审判独立重构及制度保障问题,行政诉讼执行难与司法地方化问题,司法行政化和法官官僚化问题。解决中国行政审判制度问题,必须进行行政审判制度改革,构建行政法院是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焦鑫 《学习月刊》2009,(14):14-14
近年来.“自由心证”制度在我国有渐进之势.民事案件中用自由心证审案也见诸报端。围绕自由心证能否成为我国法官判断证据的标准.我国法学界一直颇多争议。笔者认为,自由心证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为世界各国所认同。作为一项证据制度.其内在的科学品格突出.在诉讼中具有多维价值.因此应积极构建我国的现代自由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早 《理论学刊》2008,(5):97-99
英美法系的诉讼制度以对抗性为突出特点,其中当事人双方积极对抗和法官消极仲裁是此种模式平衡的基础.在这一总的制度环境下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证据制度,包括承认当事人对证据规则的使用和事实的认定有积极能动的作用,律师具有充分的调查取证权等等.这一制度对我国证据法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规定 :一切证据均需查证属实后 ,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技术知识、技能、工艺以及各种科学仪器、设备等就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或判断后所提供的结论性意见。从实质意义上说 ,鉴定结论同证人证言一样 ,同属于言词证据。由于言词证据的可靠性易受到诸多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 ,为了确认鉴定结论的可信度 ,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诉讼双方对其所作的鉴定结论进行质证。这即能够保障诉讼双方充分行使其诉讼权利 ,又能保障法官在正当程序的基础上对其鉴定结论加以采信的决心。同时又是实现…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举证责任的明确对于行政诉讼案件及时、公正、准确审理,保障和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为此文章探讨了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内涵,并对其特点和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诉讼证明的证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志海 《探索》2000,(5):90-94
本文评析了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界近期出现的否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各种理论观点。作者将诉讼证明标准划分为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认为诉讼证明活动不应以证明主体主观判断作为是否证明的标准。我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以及诉讼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应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客观证明标准判断待证对象是否已经证明。  相似文献   

12.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整个刑事诉讼过程都是围绕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而展开的,证据质量决定着办案质量,证据决定着刑事诉讼的最终结局,在死刑复核程序中,证据更是直接决定着被告人的生死存亡,因此,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证据制度应该是更加科学、更加严密的,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对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证据制度作出更加严密、科学的规定,致使死刑案件中出现冤假错案的情形不断发生,本文拟对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证据制度改革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主要是通过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来实现的。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没有对合理性标准予以足够的重视,行政诉讼法对事实问题的审查规定了一个宽泛的标准,因而,实践中法官经常面临难以判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困境。为此,法院对事实问题的审查应采取不同于法律问题的审查标准,应进一步确定行政诉讼事实问题审查的具体标准,根据判决种类,确定对事实问题的审查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真正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4.
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需要反思为何公众参与在实践中逐渐陷入无用论的困境,其路径是在立法中改变有限参与的制度定位,在充分保障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基础上,建构交涉性参与过程.在公众参与方式上,应当客观定位听证会制度,以非正式的通告与评论程序作为公众参与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5.
袁建平 《求实》2013,(1):72-74
依法执行民事判决、裁定是法律赋予法官的法定义务,法官不依法履行这种法定义务是渎职行为,应当受到法律制裁,这种渎职行为应当入罪。从法理上看,依法追究法官不依法执行民事判决裁定的刑事责任是有一定依据的。  相似文献   

16.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法院中的核心组织,但是该制度损害了司法独立、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影响了案件的公证审理。建议在审委会制度运行中,强化法官协会的作用,强化专业委员会的地位,虚化法官内部的行政权。建立审委会成员包括地域回避在内的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王春波 《求实》2006,(Z2):84-85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当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否则,将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等,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诉讼关于举证责任实行的是有限制的“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和民事诉讼相比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0月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目前刑诉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的自愿性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界定,导致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效果。认罪认罚被追诉人自愿性的实体判断标准应当结合主客观方面,实践中自愿性的阻碍因素主要在于沉默权制度、证据公开制度和律师辩护制度等自愿性保障制度的缺失及不健全,以及撤回权、程序回转机制等被追诉人权利救济途径的缺失。当前,在制度保障层面,应当明确被追诉人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完善被追诉人知悉权,保障被追诉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在权利救济层面,应当赋予被追诉人撤回权,建立程序回转机制,以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  相似文献   

19.
韩冰 《实事求是》2005,(5):69-70
法官能否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审视司法是否独立及独立程度的标准之一。法官独立原则已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得到确认。在我国法院行政管理色彩较重的环境中,法官审判权存在种种分解与分散现象。为促进我国法官独立,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将实体法、程序法中所涉及的程序正当、证据充分、刚性约束、宽严相济、法律激励等法律规则、原则和精神,转化运用到行政机关管理服务工作中,可使领导干部养成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调查研究、严格制度执行、惩戒适中、激励适度等法治思维方式,有利于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