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事     
国务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5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今年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按照高考程序和确定的标准,将今年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革骼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加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3.
世相漫像等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各地重点高校实施农村学生专项自主招生等政策向“寒门学子”倾斜,获得各界好评。但实施中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越来越多的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与贫困农村的孩子争夺政策照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生选培办始终着眼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使命要求,为总装科研试验部队培养了一批思想政治坚定、军政素质兼优、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后备军官。截至目前,该校历届毕业国防生党员比例达到60%,86%以上的国防生受到过校级以上表彰,在2011年毕业的52名国防生中,30人被录取为军地重点高校研究生,100%服从分配并主动要求到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工作。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9,(5):58-58
陈才在3月28日的《中国妇女报》上撰文指出:温总理最近提到的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课题组负责人王雄说,农村娃不是从进入大学时才开始减少的,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经退出竞争了。“从调查结果看,来自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等传统和新兴的优势阶层的子女获得了最多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而社会弱势阶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则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王淦生 《奋斗》2012,(10):59-59
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刚在京城一所顸尖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其就业意愿是在国内科研氛围较浓的重点高校里谋得一份教职。孰料几所著名高校转了一圈,要么直接被拒,要么暂时没有编制,要么待遇上难如人意。原因很简单:时下的重点高校,就业的橄榄枝一般都首先抛向有国外大学、  相似文献   

7.
黄倩 《新长征》2006,(12):50-50
当前,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相似文献   

8.
《福建理论学习》2011,(5):I0004-I0004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福建省重点高校。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相似文献   

9.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两年来,海东地区坚持以创建文明县城为龙头,以创建文明村镇为重点,走县城辐射乡镇、乡镇促进农村的路子,目前全区已命名的省、地、县三级文明乡镇50个,文明村655个,分别占总数的44.2%和38.1%。文明农户达到20.2万户,占总农户的75%。创建活动较好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我国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据最新统计表明,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毕业生80%出国留学;北大物理系恢复高考以来占学生总数1/3的优秀学生都出国了,仅在美国就超过600人;全国五所重点高校在读大学生70%意向出国留学,北京新东方语言学校和各类英语强化班火爆异常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据最新统计,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近20多年来累计达40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超过一半,但20多年只有1/3的人学成回国,人才流失触目惊心。以美国和日本为…  相似文献   

11.
资讯·农事     
调查称82.4%的村官认为农民增收最紧迫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真实问题与需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就农村生活热点问题面向全国各地的村官展开随机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82.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农村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而有76.1%的受访者认为在农村问题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希望有更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省水利厅,省水利厅要求水利系统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全面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我省贫困地区、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等扶贫主战场的群众饮水问题,今年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到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农村集中供水率平坝地区达95%以上、丘陵地区达90%、山区达70%。要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3.
胡波 《奋斗》2009,(4):60-60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度,决定农村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程度。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加快,农村妇女在农村劳动力结构中占到60%以上,为农村家庭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开拓农村市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和零售总额仅占全国的43%,消费工业品仅占16%,总体消费水平不及城市的1/3,彩电、冰箱、洗衣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分别只有25%、10%、20%,说明农村市场潜力还很大。农村市场需求不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所以,当前开拓农村市场的一个关键措施,是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出路,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销售不畅,原因非常复杂。从烟台前几年的实际情况看…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农村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从2006年开始,采取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方式,稳步有序地在全市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目前全市2339个村中已有2143个村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占91.6%,86126名农村无职党员中已有60985名上岗,占70.8%。“设岗定责”活动的开展,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晓燕 《奋斗》2007,(3):48-49
我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7%.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支撑了农村消费的逐渐扩大,2005年农民消费支出的快速上扬,已使我省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高出城市3.8个百分点,为拉动农村需求展示了良好前景。但是,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我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规模仍比较小.主要表现在农村消费市场所占份额过小.2005年农村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其中县以下占12%.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民生     
家电下乡满意度达90.3% 3月12日,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3·15”消费与服务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受访者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知晓率为85.4%,2009年购买过“家电下乡”产品的受访者占农村受访者总量的42.8%。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文化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著。石家庄市农村人口700多万,占全市人口的84%,如何巩固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尽快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后状况,进而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就成为二十一世纪农村工作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数据     
《廉政瞭望》2005,(4):27-27
城乡差距教育最大城乡差距最显著最主要的是教育差距,就所占人口比例而言,城市本科生是农村的281倍。城市人口中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的比例。这是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于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在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逐渐减少。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聚集了较多农村学  相似文献   

20.
永仁县把加强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的突破口,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抓好村党支部阵地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村党小组阵地建设。围绕“有活动地点、有活动经费、有电教设备、有活动记录本和学习资料”的“四有”标准,在全县452个农村党小组中开展“五星党小组”创建评比活动。全县395个农村党小组实现了活动正常化,正常率达90%以上。其中,有236个党小组有固定活动点,占全县农村党小组的51%;有181个党小组有电教设备,占全县党小组的40%。县委统一为党小组长解决了经济待遇,实行和村民小组长同酬。县乡每年还为每个党小组安排50~100元活动经费,同时,为他们配发一定的笔墨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