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但这个家在2008年就获得了农二师二十九团以及农二师第一批"和谐小康家庭"的光荣称号。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幸福家庭。她、丈夫、儿子和她的父亲,组成了这个三代人的四口之家。她是二十九团四连职工王惠。她的家庭在社会上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的家庭却深受左邻右舍的称赞。从2005年以来,她和丈夫年年获得团"五好职工""、合格主人"等荣誉称号。她75岁的父亲退休15年来,9次获  相似文献   

2.
<正>李怀英于2000年从陕西老家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2001年与六连职工周晓枫结为夫妻,和年迈婆婆共同生活,因土地条件差,丈夫承包的42亩地,收入低下,主要靠家庭养殖的两头奶牛维持生计。为早日致富,她和丈夫起早贪黑,早晨天未亮,她忙着挤牛奶挨家挨户送牛奶、丈夫忙着放牛。就这样夫妻俩辛勤经营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曲永秀同志到农二师二十九团工会开始从事工会工作,她用满腔的热情,教育和引导职工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团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职工群众称为咱们的"贴心人".2002年、2003年被农二师评为优秀工会干部,2004年被农二师评为模范工会主席,2004年被兵团工会评为政务公开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4.
素质工程     
农二师农科所职工素质工程成效显著□薛穗花农二师农科所党委、工会从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素质入手,自2001年开始全面启动职工素质工程,收到了较好效果。为了确保全所职工素质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科技先导作用,该所从2001年转企改制后不断加大干部职工培训力度,在选派管理和技术骨干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同时,加大所内组织培训,通过党委中心组、各基层支部、工会等组织对全所干部职工进行政治理论、营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每年投资都在2万元以上,职均年培训费用400元以上。为使全体职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该所形成制度,明文规定每月第一…  相似文献   

5.
在农二师三○团有这样一大批女 性,她们紧紧抓住团场改革的机遇,用自 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现代女性自 强不息之歌。 李瑞云--扎根边疆终不悔 就要步入不惑之年的李瑞云是1995 年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她和丈夫一起从 河南到农二师三○团八连探亲。一到这 里,她就深深地被团场人的热情、豪爽性 格所吸引,便动员丈夫和自己一道参加 了团场的土地承包。2000年,她积极响应 团场号召,两费自理承包了120亩土地。  相似文献   

6.
她叫邓慧兰,是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连的职工,也是团职工代表。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8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1年她调入园十连后,承包了60亩香梨果园。在果园状况非常差的情况下,她丝毫没有因为果园收入差而放弃生产。丈夫是一名监狱干警,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照顾不了家庭  相似文献   

7.
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有个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叫王春萍,她15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患有帕金森病的公公和心脏病的婆婆,成为职工口中孝顺的楷模。8月15日,夜已深沉,春萍正忙着给两位老人赶制两件厚实的毛衣。再过几天,就是公婆金婚纪念日了,她准备好好张罗一下。躺在床上的丈夫催了她好几次:"明天家里的  相似文献   

8.
2002年3月,曲永秀同志到农二师二十九团工会开始从事工会工作,她用满腔的热情,教育和引导职工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团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职工群众称为咱们的“贴心人”。2002年、2003年被农二师评为优秀工会干部,2004年被农二师评为模范工会主席,2004年被兵团工会评为政务公开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在农二师原二十八团职工消费合作社工作的王燕荣,在企业改制之际,失去了优越的工作环境,没有了经济来源,丈夫也下了岗。望着年幼的孩子,面对着眼前的窘境,王燕荣挺直了小腰板对丈夫说:"没有饿死的,只有穷死的!"从那天起,王燕荣开始每天出去给别人锄草、定苗……什么脏活、累活她都不嫌弃,从此,这个娇滴滴的女人用她瘦小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相似文献   

10.
4月5日上午八点不到,农二师三○团八连职工吴玲霞便催促丈夫将棉花播种使用的棉种和薄膜拉到地头。抢时间、抓质量,是农二师三○团开展晚春播劳动竞赛活动后处处可见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1.
农二师三O团园一连退休职工张元英是一名老军垦的后代,几年前与丈夫离婚,带着孩子独自生活,后因患病瘫痪在家。由于其生活难以自理,该连工会、妇联在生活上处处给予她帮助,去年为她配了一辆轮椅,使她经常能在户外活动。这不,上个月连领导又把中央文明委、中宣部的电视进万家的电视送到她家,使她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12.
正三代同堂居一屋,真是人多、家也不富裕。可在农二师二十四团一连职工眼中看来,这一家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孝敬老人、夫妻和睦的好媳妇杨兴琴。杨兴琴是1998年和田永碧结婚的,当时她家人反对,因这个家庭两位年满70多岁的老人,无工作、无收入,只有丈夫田永碧承包土地,且亏损挂账2万余元。而她毅然走进了这个大家庭,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老人牙不好,她做饭每次都给老人炒个较软的菜来吃,每天给婆婆端饭、到水、梳洗,给公公端茶、洗衣。每天早起做饭,收拾室内,到丈夫承包的地里一块劳动搞好生产。杨兴琴的公婆也很勤俭节约,爱护儿媳,  相似文献   

13.
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举办的致富能手演讲会上,康钦兰以年收入15万元的好成绩大步走上了演讲台,向台下众多姐妹们传授植棉致富经验。现年43岁的康钦兰,是农二师二十九团二○连的一名普通职工,1992年从四川随夫来疆,开始了打工生活。1994年,饱尝了打工酸甜苦辣的康钦兰与丈夫一道加入到二十九团的新职工行列。  相似文献   

14.
正9月26日晚,农二师三十四团七连职工巩春梅的儿子在灯下写作业,她的丈夫在网上浏览致富信息。巩春梅说:"以前我们家打牌声、喝酒声不断,现在可是大变样,这都是创建和谐家庭的结果啊!"近年,三十四团以创建家庭的小和谐促进社会的大和谐,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提起农二师三十六团米兰医院心电、B超医生廖春花,众人无不交口称赞:她在工作上,业务精、服务好,在家中孝敬老人、相夫教子、里外-把手。1984年,团米兰医院扩编招考护士,廖春花报名参加考试被录取,成了一名护士。不久,她考取了农二师卫校,学习了3年,成了医院护士中的一把好手,并当上了护士长。自从当上护士长后,她经常早出晚归,丈夫为此埋怨她,生过不少气,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主动与丈夫取得沟通,时间久了,丈夫也就理解了。1989年,廖春花当上了心电、B超医生。不管是节假日、双休日还是半夜三更,只要医院打来电话,她就以最快的速度出诊。来到病人身边。2001年冬季的一个夜晚,下着大雪,深夜3点,一个急诊病人送到了医院。廖春花接到电话,迅速穿上衣服,骑上  相似文献   

16.
<正>2004年,在农二师陶瓷厂工作的王汉桂因为厂子减员增效下岗了。这一年,她40岁,丈夫病退在家,孩子面临高考,欲哭无泪的她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7.
<正>"十六连职工张玲云,家有5口人,丈夫患有严重的扩张性心脏病和心衰等多种疾病,3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这是8月11日农二师三十四团挂钩团领导在《民情日记》中记录的走访职工时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白素芬的丈夫有残疾,两个孩子上学,家庭困难应该享受低保。""郭章英动过大手术,丈夫打工收入低,应该吃低保"。近日,农二师二十七团一连召开民主议事会,议事会成员纷纷发表意见。近年来,该团在基层连队进一步落实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成立了民主管理议事会。该团工会要求基层各连队,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19.
马霜梅是农二师三十四团中学的一名教师.1998年石河子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河北要政部门工作的阿姨、姨父帮她在机关联系好了工作.她却坚定地选择留在新疆兵团,在大漠深处的学校当了一名孩子王. 1999年,在众多追求者中,她选择了忠厚老实的一名连队工人结了婚.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41岁的杜巴叶是农二师二二三团农六连一名蒙古族女职工。多年来,她和丈夫依靠团场的富民政策及连队的大力扶持,刻苦学习各种致富技能,发展多项经营,走上了致富的"金光大道",现已形成了大田种植、农机经营、庭院养殖多轮驱动的综合发展模式,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连续多年,她被团授予"三八红旗手"、"春播能手"、"田管能手"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农二师"青年致富能手"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