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近代以来的启蒙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启蒙运动,同样具有鲜明的思想启蒙性质,它的核心,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的根本意义,是人对自己作为独立价值主体的一种自觉。所以,思想的解放归根到底则是人本身的解放。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是指向传统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要冲破专制制度对人的束缚和压抑,解放人的思想,使人真正成为人。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一直受到根深蒂固的专制主义的羁绊。所以,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小青 《学理论》2012,(30):41-42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谈到了启蒙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用理性赶走了神话,促成了人的主体解放;另一方面,启蒙自身沦为神话,它又重新将人奴役起来。因此,启蒙在颂扬理性、推崇科技、让人获得对自然的统治权的同时也葬送了自身,而同一性就是造成这个吊诡的启蒙辩证法的罪魁祸首。然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并没有因此对启蒙丧失信心,他们认为,通过艺术模仿和哲学反思,启蒙依旧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3.
曹峰 《学理论》2009,(14):54-55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通过对启蒙概念的深入分析,重新审视了启蒙运动的思想资源。他们揭示了“启蒙退化为神话”的启蒙概念自身所蕴涵逻辑结果,从而对由启蒙带来的以工具理性为主导、以人的异化为特征、以世界性灾难为必然的现代性世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这对克服工具理性的负面效应、重塑价值理性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启蒙的批判反思,是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核心.对理性的批判,则是霍克海默对启蒙进行批判反思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霍克海默把自己对启蒙的批判,归纳为一个黑格尔式的圆圈:神话-启蒙-神话.第一个神话指超自然力量的绝对统治,第二个神话指理性的绝对统治.从神话出发的启蒙最终成为神话,这导致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启蒙与改革     
何哲 《团结》2011,(4):1
中国又到了一次启蒙的时刻,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但在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之前,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启蒙是为了什么?大凡启蒙,总是有一定缘故的。思想的启蒙往往是现实改变的开始,准确讲,启蒙  相似文献   

6.
启蒙是什么     
李广良 《团结》2011,(4):22-25
当代中国的思想态势又一次引出了所谓新启蒙的问题。这至少已经是中国人第三次谈论新启蒙的话题了。启蒙的意思是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在这一本源的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就是持续不断的启蒙史,任何一个人类个体的成长史也是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7.
博物与启蒙     
晚清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前后,"博物"观念进入普通教育体系。其中,杜亚泉对于博物知识体系的建立贡献颇大,他编写的博物教科书门类众多,文笔优美,尤其重视对代表当时先进观念的进化论的介绍。杜亚泉博物知识引介的启蒙价值在于,它一方面是一场珍贵的知识启蒙,传播了准确的近代博物常识;同时更开启了宝贵的观念启蒙,传播了科学、理性和法则,这是杜亚泉引介的博物学知识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闫健 《团结》2011,(4):25-28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有关"改革何去何从"的争论,似乎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集体焦虑,而后者又似乎是对改革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迁的自然反应。改革,就其本意而言,就意味着变化以及对过去均衡状态的打破。或许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9.
马勇 《团结》2011,(4):28-30
《团结》杂志倡导对启蒙问题进行一次专题讨论,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只是笔者的专业在历史,只能从历史的向度就启蒙问题谈点浅见,而无法结合丰富火热的现实生活。从历史的大背景说,启蒙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太久远。在西方人来到中国之前,中国社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3)
文化启蒙的主旨在于破除传统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对人生存方式的束缚,其本质是倡导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大学文化承载着追求自由生存方式的育人导向的使命,是启蒙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本文从文化启蒙和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从大学启蒙文化教育与育人理念等方面,深入阐释大学文化与文化启蒙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学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启蒙,是文化启蒙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未尝离行以为知"是王夫之知行观的核心命题,集中反映了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以及与宋明理学家的根本分歧。王夫之在强调知行相互依赖中,提出知与行相资为用;在知对行的依赖中,彰显行的决定地位和作用;在对行的价值的彰显中改变了宋明理学重知的价值旨趣,并将知行观扩展到认识领域。这一切都使王夫之的知行观具有了早期启蒙思想家不同于理学家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6,(12)
正梁实秋年少聪颖,有些自得,在课堂曾被老师叱骂或教训:"梁某某!你是个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老师姓徐,脾气大,学生给他起一绰号"徐老虎"。徐老师虽凶,但极敬业,他自己选辑教材,刻成蜡版,油印分发给学生。内容有古文,有白话,新旧兼收,这在当时是很开通的做法。所选文章,篇篇文思精警,辞采斐然,说实话梁实秋从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与变革丛书》是在一九八四年底开始酝酿、八五年初正式列入出版计划的。当时之所以决心张罗这套书,主要基于下面三个对时代的感受和认识: 我们感受到的第一个背景是我国正在引向深入的改革和发展历程。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政治、经济体制等社会实体的变革需要有思想文  相似文献   

14.
十八世纪以来的西方世界的现代化,其直接动因就是文艺复兴以来的、高扬人之理性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与西方内生性的思想启蒙不同,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是由于外力压迫而产生的,其思想启蒙之路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三个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党和政府所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囊括了启蒙运动以来的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本质内容,并实现了对二者的超越,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单纯强调人之价值、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发展观念。这无疑是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当代启蒙。  相似文献   

15.
合理推进当代中国的"新启蒙",需要从历史性和结构性两个维度来充分发掘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继承与批判。从历史性角度看,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逐步深化为针对"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扬弃,始终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所理解的启蒙传统也先后呈现出三重面向:一是作为精神运动的启蒙;二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启蒙;三是作为物化的经济制度的启蒙。从结构性角度看,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形成了三个彼此关联的问题域:一是政治"异陌化"即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问题;二是经济权力的主导即市民社会的自我分裂问题;三是资本的统治即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问题。在这些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方式上,马克思与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及其自由主义、非理性主义后裔具有本质差异。当代中国需要规避启蒙思潮与反启蒙思潮的抽象对峙,自觉汲取马克思反思和超越启蒙现代性的精神资源,实现发展道路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走向休闲地     
王毅 《学理论》2008,(5):79-79
在南非生活和工作过的人都有一种感受,南非许多人的日子过得太休闲了。这里的人生活节奏是很慢的,每周五天工作日,而且每星期五下午2点以后,各大公司、工厂里就人走楼空了。每天的工作时间除去上、下午各半小时的“TEATIME”(饮茶时间)和一个半小时的午休外,剩下了多少真正干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走向深蓝     
<正>在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劈波斩浪、穿云破雾,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从木船、小艇到航母重器,人民海军用70年时间完成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近海走向远洋的历史性伟大跨越。可以说,一部人民海军史,就是新中国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发展史的缩写。我有幸曾作为海军辽宁舰的一员,亲历一段足以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5)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碰撞和影响下,胡适立足于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从思想启蒙出发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思想启蒙需要以健全的个人主义为提前与核心。胡适所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力图实现人的独立个性,力图实现个人自主负责意识,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思想启蒙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主流具有无可辩驳的地位和意义,现代文学的价值框架,最终的意义指向是启蒙和启蒙的伦理范畴.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和启蒙话语在与中国的具体历史语境的纠葛中,生成了三种启蒙价值形态和文学话语模态.  相似文献   

20.
走向单一     
太阳光使世界七彩纷呈,这是大自然的恩赐;“运墨而五色具”——这可是中国人那聪慧头脑的恩赐。 在西方的画师们追求形象、色彩、质感逼肖酷似,甚至连最繁琐的细节也不忽略的时候,中国的画师却强调“不即不离”、“是相非相”、“若有若无”、“不似之似”。他们脱略形迹,探其神韵,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