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叫周爱莲,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周寺村。时间虽然已经过去近70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家里人给八路军做军装的事。八路军的军装都是分到各农户家,由乡亲们一针一线地缝制成的。想给军装染色却没有颜料,乡亲们就想出土办法,用草木灰和红土给军装染色。大约在1946年左右,国共两党在金乡县展开拉锯战,当时金乡县县城里驻扎有大量国民党军队,而在不少村庄里则活跃着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相似文献   

2.
正我叫周爱莲,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周寺村。时间虽然已经过去近70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家里人给八路军做军装的事。八路军的军装都是分到各农户家,由乡亲们一针一线地缝制成的。想给军装染色却没有颜料,乡亲们就想出土办法,用草木灰和红土给军装染色。大约在1946年左右,国共两党在金乡县展开拉锯战,当时金乡县县城里驻扎有大量国民党军队,而在不少村庄里则活跃着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面既有游击  相似文献   

3.
1938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地下党组织要我在翌日上午8时到七贤庄(八路军在西安办事处的所在地)领受任务。当我赶到七贤庄后,发现金浪白同志也在场。由办事处的王岳石同志(当时东北救亡总会主要负责人之一)交待任务,并让我与金浪白立即换上八路军下士军装,护  相似文献   

4.
泪洒偏关     
正对山西这片黄土地,我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5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并在贫瘠的晋西北,与日寇血战了整整三个春秋。我的一些同学和老师,许多人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我最敬爱的老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5,(7)
<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开进了太行深处的平山县。我的家乡下盘松村成了八路军军械厂、被服厂的所在地,并成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我奶奶1938年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爷爷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是农救会主任,奶奶是妇救会会长,我父亲也利用给地主放羊的机会,为八路军传递情报。  相似文献   

6.
“七·七”事变后,日军的铁蹄很快就践踏到我的家乡河南沁阳。日军烧杀淫掠,致使乡亲们有家不能回、妻离子散。家乡沦陷后,我的二姐任慧贞与二姐夫冯精华等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加了八路军,他们以神出鬼没、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狠狠地打击日军。每当二姐、姐夫与同志们晚上潜回家中讨论杀敌办法  相似文献   

7.
梅子 《党课》2010,(20):92-93
1996年的夏末,李燕离开贫穷的家乡河南蒿县后山村,独自一人来到了洛阳。这一年,父母因车祸不幸去世,16岁的燕子成了孤儿。乡亲们筹钱让她上高中,要强的燕子却另有想法,她给村长留了封信就离家出走了。在留给村长的信中,李燕承诺:“等我几年,我一定会成功,我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  相似文献   

8.
牟清元 《奋斗》2014,(5):53-53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白天下地挣"工分",晚间轧鞋垫、捡废品,拉扯着我们兄弟姊妹4人艰难度日,家里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乡亲们看我家揭不开锅,就给我家送点儿粗粮,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直到现在我仍深深地感激着乡亲们。1984年我到黑龙江武警部队服兵役,1988年复员时,加格达奇区政府照顾贫困家庭,将我安置到加格达奇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  相似文献   

9.
窦孝鹏 《湘潮》2006,(11):30-33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了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线,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称第十八集团军),国民党政府对八路军按4.5万人计算,每月发给军饷63万元。以后几年虽有小小的调整,但总数没有超过70万元。那时物价飞涨,一套军装1939年费用为2元,1940年涨到5元。  相似文献   

10.
正1936年春的一天,山西省永和县赵家沟村突然来了一支穿着灰色军装的部队。乡亲们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当兵的,吓得都不敢出门!可是,乡亲们很快就发现这支队伍和他们以前见过的当兵的不一样,他们之间以"同志""首长"相称,见了村里人嘘寒又问暖……慢慢地,有人自愿把窑洞借给他们居住,宋万金老汉也把自家的两孔窑腾出来给部队住。宋老汉的儿媳妇翠兰趴在窗户上偷偷往外瞅:"哎?咱这两孔窑么,真红火!这么多人往这儿跑,进门还喊‘报告’,这是住进来大官儿了吧?"  相似文献   

11.
1941年秋冬,山东军民的抗日战争和其它各抗日根据地一样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在沂蒙山区八路军一一五师的队伍里,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外国八路”。他,40多岁年纪,身材高大魁梧,面庞白皙,满头深褐色的卷发,深深的眼窝里嵌着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睛。他虽然身着八路军军装,但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热情、爽朗、睿智而又善于思索的外国人。他就是德国共产党党员、太平洋学会记  相似文献   

12.
1938年春,八路军在山西省阳城县成立了“晋豫边区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李敏之)。我伯父郭洪勋从干校受训回来,担任了第四区北燕村抗日政府副村长。这使7户人家的小山庄沸腾了起来。邻居们都来看望、祝贺,我家三间堂屋里外都挤满了人。 伯父站在方桌边,笑答乡亲们提的问题时说:“我在学校得了件好东西,这是件难得的珍宝。”人们顿时静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贴心口处的衣袋里,  相似文献   

13.
父是灯塔     
<正>我的父亲裴显合于1929年出生在山东省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家中上无片瓦、下无寸土。1944年家乡来了八路军,给地主扛活的父亲如枯木逢春,那时的他还没有枪杆子高,但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之后无论是打小日本还是连年的内战,父亲尝尽了南征北战、枪林弹雨的艰苦与惨烈。从此,只要见到了"南征北战"字词就会想起父亲,感觉上竟是那样的亲切。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相貌英俊、  相似文献   

14.
1942年除夕夜,八路军后勤政治部(后改为我所在的延安军委直属政治部)军工科。老红军张科长给了我一张出席中央春节晚会的红票。陕北公学大礼堂灯光通明。我进入会场后,看见前排坐着一些中央领导同  相似文献   

15.
邹伯埙 《共产党人》2005,(19):10-11
小时候,我家很穷,没饭吃,没衣穿。1938年,我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日本鬼子就打了过来。我的父亲1937年参加了八路军,受他的影响,我也产生了打鬼子的念头。1938年10月,我光荣地参加了八路军,那年我12岁。  相似文献   

16.
住在上海四平路上的庄新民,就是被沂蒙红嫂救活的那个八路军战士。他是山东省日照市人,父亲早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他子承父业,12岁参加八路军。1941年,他在山东纵队给司令员张经武当卫生员,1949年,又跟随陈毅进驻上海,1985年离休。庄新民对往事记忆犹新。他说,1941年,我18岁。这年的冬天,日本鬼子对山东革命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我们纵队司令部被敌人包围了。在向外突围中,我受了重伤。我冲向山下时,有四五个鬼子在后面追我。我跑到明德英妈妈家门口时,她正在给孩子喂奶。看到我,她一把拉住我往后院的墓地…  相似文献   

17.
刘小云 《党史文汇》2014,(10):38-39
正2013年以来,几家媒体相继刊发了一则我们从未听父亲刘秀峰讲述过的战斗故事:1942年,日军在大规模"扫荡"的配合下,派出两支"挺进队"企图破坏八路军总部,刺杀八路军重要领导人。八路军在成功组织突围的过程中,蒙受了重大损失,副参谋长左权在此次突围中牺牲。为了给左权将军报仇,同年年底,八路军选派精兵强将组成"暗杀队",如神兵天降,只用匕首就全歼了对方。而在这次成功暗杀日军精锐部队的战斗中,我的父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从前是代理品牌时装的,下决心做原村土布,一是为使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二是为报恩……"2020年岁末,在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的演播室,崔雪琴动情地说。恩深似海土布情"做土布吧,我帮你织!"这句话,母亲秦喜辰说了很多年。崔雪琴理解母亲的心思。出生于抗战时期的秦喜辰3岁就成了孤儿,是村妇救会主任王红玉收养了她。当年王红玉发动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一起为八路军织布,做军衣军鞋,是远近闻名的纺织状元、支前模范,后来她将养女秦喜辰也培养成了纺织能手。  相似文献   

19.
<正>"当年,我家从阿克苏来三十二团的时候,在举目无亲和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是连队的汉族乡亲们给我无偿提供白面、大米和青油。现在,我要好好地回报曾经给我无数帮助的乡亲们。"谈起近年坚持为照顾乌鲁克社区东区的3名孤寡老人和困难职工,买粮、买油、换煤气、长年送药上门时,吐尔逊平静而淡淡地说道。  相似文献   

20.
张莉 《世纪风采》2011,(10):31-36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进步作家兼记者、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