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分兵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其中,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发挥了骨干作用。这期间,担任第一一五师政委的罗荣桓和不少有民族正义感和爱国心的"山大王"结交为好友,建立了很深的情谊,并引导他们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罗荣桓在鲁南结交的万春圃,就是这些"山大王"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山大王"家住进八路军"大长官"1939年9月1日,罗荣桓、陈光率八路军第  相似文献   

2.
姜龙 《世纪风采》2023,(11):32-33
<正>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和山东省战工会长期驻扎在连云港东海县西朱范村周边,第115师343、344旅等部分师主力部队都曾经战斗在连云港地区,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蚕食”“清乡”等侵略企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连云港地区成为了整个山东抗战的指挥中心,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士榘、谷牧等党政军首长在此指挥作战,渡过了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在代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罗荣桓的率领之下进入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7月下旬,罗荣桓到达梁山宋江寨以北的前集,陈光从湖西检查工作后,也到达这里与罗荣桓会合。 8月1日,前集呈现出一派节日景象。指战员们早就安排了文艺节目,正搭台子、栽杆子,拉起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横幅标语,准备召开庆祝大会。这时,师部突然接到地  相似文献   

4.
正1939年3月,罗荣桓与陈光率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参与指挥樊坝、梁山等战斗,重创日伪军。但是主力部队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减员较多,可是补充兵员却很困难。1940年初,地委政府工作部  相似文献   

5.
何立波 《湘潮》2006,(2):28-33
今年2月,是名将陈光诞生10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陈罗”之名在山东抗日战场上人人皆知。“陈”就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代理师长陈光,“罗”就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在那血与火的岁月里,陈光与罗荣桓这对亲密无间的搭档相互支持、合作,为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后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就是在一次次生与死的斗争中,他们相知、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相似文献   

6.
山东八路军没有参加百团大战,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百团大战的直接目的是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和进攻西北的计划,加上山东是新开辟的根据地,当时山东八路军的主要任务是"以发展为主".所以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八路军总部没有将山东划入战区.山东党政军领导人在是否主动参战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115师政委罗荣桓力排众议,反对集中兵力作战,主张继续以游击战为主,使山东八路军没能主动参战.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开始后,为扩大战果,八路军总部曾要求山东八路军进行大规模破袭作战,但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这一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相似文献   

7.
—一五师抗敌稳住晋西南山西军民设防保卫陕甘宁1937年12月11日,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收到八路军总部发来的急电,令他立即率部南下到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同已在那里的由林彪率领的115师师部会合,担负起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根据地的任务。这时,罗荣桓正在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洪子店。年底,罗荣桓率队南下,于1938年初到达马牧村,同林彪会合。晋西南是最重要的战略区。太原失守的当天,毛泽东就在给前方将土的电报中指出:“吕梁山是八路军的主要根据地,但其工作尚未展开,第—一五师的第三四四旅、第三四三旅应立即迅速转移至…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璀璨的开国将星中,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徐海东、杨勇、杨得志、梁兴初……3名元帅、2名大将、400多名大将以下将军都曾经是同一个传奇之师--八路军第115师的将领.  相似文献   

9.
1939年1月,我自抗大分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任见习参谋。2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师直属部队和686团,以“东进支队”番号,自山西屯留出发到山东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3月2日,在鲁西攻克范县,歼伪军一个团。接着进入泰安以西地区,连克汶河沿岸葛石店等敌据点,歼灭伪军1000余人。日军查明“东进支队”即在平型关歼灭板垣师团1000余人,在抗日战争中首次取得胜利而名扬中外的115师,便企图乘我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之。 为此,日驻华派遣军司令(火田)俊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党史纵横》2007,(12):23-26
一1939年9月,日军集中两万多兵力对罗荣桓领导的我鲁中等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清剿。10月间,罗荣桓率部正准备向鲁南转移时,接到冀鲁豫支队(由八路军115师344旅一部组成,直属八路军总部指挥)发来的电报,说(微山)湖西地区的苏鲁豫区党委正在搞"肃托",杀了许多人,连苏鲁豫支队的副支队长兼4大队队长梁兴初也被当作"托匪"抓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共和国璀灿的开国将帅中,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徐海东、黄克诚、杨勇、杨得志、梁兴初……3名元帅、2名大将、400多名将军曾经来自同一个传奇之师——八路军第115师。 该师的前身为井冈山时期的红一军团,是公认的八路军实力最强的师,纵横抗战八年,浴血征战263余次,歼敌51万余众,勇冠三军,名震天下。 解放战争时,115师27万精兵挥师东jC,成为日后四野铁军的骨干。谈及四野,平时感情不易外露的林彪喜滋滋的称:都是我115师的老部队。 硝烟飘散,比屋可封。曾是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在林彪于1938年3月份退出抗战舞台后的115师代师长陈光,为115师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解放后却鲜有影踪,甚至在金兰韦编的治史者笔下,亦被刻意回避。  相似文献   

12.
山东八路军没有参加百团大战,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百团大战的直接目的是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和进攻西北的计划,加上山东是新开辟的根据地,当时山东八路军的主要任务是“以发展为主”。所以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八路军总部没有将山东划入战区。山东党政军领导人在是否主动参战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115师政委罗荣桓力排众议,反对集中兵力作战,主张继续以游击战为主,使山东八路军没能主动参战。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开始后,为扩大战果,八路军总部曾要求山东八路军进行大规模破袭作战,但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这一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从1936年起,中共曾先后派黎玉、张经武、郭洪涛、罗荣桓、陈光、徐向前、朱瑞等到山东工作,他们都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尤其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建立过程中,罗荣桓抱病受命,不负重托,进一步巩固了八路军在山东的战略地位和壮大了山东的抗日武装。对罗荣桓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毛泽东后来曾有过高度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溃不成军。日寇气焰嚣张,中国人民饱受战火摧残,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高举团结抗战、民族解放的大旗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领一部分军队,于1937年9月中旬来到阜平县,发动群众,  相似文献   

15.
1945年11月,罗荣桓从山东渡海北上抵达沈阳.1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分为"前总"和"后总",罗荣桓主持"后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全党一样,在主观方面也存在着学风、党风和文风不正的现象,为发现和纠正问题,军队也积极投入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的整风运动中.罗荣桓领导的115师在军队整风运动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圆满完成了所属部队的整风任务,为部队自身发展和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顾保孜 《湘潮》2010,(10):52-56
留田遭遇重兵包围,提出往敌人“心脏”方向突围 1938年底,根据毛泽东战略部署,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此时师长林彪负伤去莫斯科治疗)率部挺进山东建立抗日根据地。经过樊坝战斗、陆房突围、大战梁山,一一五师终于在形势极为复杂,多种武装力量并存的山东敌后站稳了脚跟,并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齐鲁大地人民抗日救国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正1941年2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副旅长张仁初,率部在鲁南郯城县重坊一带血战日伪军,取得了击毁敌坦克1辆、毙敌300余人的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战后,张仁初听说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要见他,便兴冲冲地赶了过去,他万万没料到,预想中的"表扬"没得到,反受到罗荣桓盛怒之下的一顿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19.
舒云 《党史博览》2009,(4):19-24
在林彪去山东的路上。中央两改对他的任命1945年6月,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得知山东党政军负责人罗荣桓得了严重的肾病,亟需休养,决定派林彪到山东接替他。中央正式通知山东分局:林彪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任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如罗荣桓因病休养,由林彪代理罗荣桓的职务。为了尽快把各路将领送上前线,毛泽东派叶剑英与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协商,  相似文献   

20.
正参加八路才有活路我1923年6月16日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槐树庄乡苏家沟村一个穷苦的家庭里,自幼给地主放牛。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的炮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强烈地震撼了我这个放牛娃幼小的心灵。1937年9月,在115师主力奔赴平型关时,罗荣桓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率领师政治部、骑兵营、教导大队和686团第6连,插向日军的侧翼,来到晋冀两省交界处的阜平、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