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可以说,社区就是一个个规模不等的小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的身份不断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生活的重心也日益沉向社区。基层社区成为不断扩大的生活共同体,矛盾纠纷也随之日益多样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加速转型——执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随着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社会成员也从“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城市基层治理由“街居制”走向“社区制”。社区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最重要载体,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前沿,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08,(6):22-24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开展社区建设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20多年来,社区从学者们的书斋概念变成政府的政策实践.进而变成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理念.并逐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方式.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巨大进步的标志之一。完善的社区建设和丰富的社区生活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这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社区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公共服务重点工程.把社区发展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对推动中国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需求,可以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而社区效能决定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随着劳动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就业观念正发生着根本的改变,逐步从“从一而终”的“单位人”,转变为在就业市场的滔滔大海中搏风击浪的“社会人”,极大地扩展了就业空间。尤其是青年人,对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充满豪情和勇气。  相似文献   

7.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难”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我们晋中市委宣传部组织专门人员赴榆次、寿阳、昔阳三县市进行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调查,先后深入昔阳县居民管理委员会、寿阳县城关镇、榆次市晋华街道办事处、安宁办事处等十几个单位实地考察,基本上掌握了我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现状、存在问题,特别是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究竟“难”在哪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对人的制约越来越小,而人对社会的需求却越来越多。人们的角色已经从“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化,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  相似文献   

8.
于燕燕 《时事报告》2011,(11):46-4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原有的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城乡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城乡社区,城乡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在城乡社区这个平台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性质、员工身份呈现多样化格局,许多员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人们的独立性、自由度大大增加,迫切需要对企业党组织设置形式、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李云 《群众》2007,(11):36-37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却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社会成员固定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这就是社区的主要特点。在全国首次进行县(市),乡(镇)人大代表同步选举中,如何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依法依规,顺利选举出人民满意的县(市)、乡(镇)人大代表,这是我们必须探索和实践的重大问题。永仁县在这次县(市)、乡(镇)人大代表同步选举中,把县(市)、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在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居住地为主划分选区,成功选出县(市)、乡(镇)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也在向纵深发展,企业和政府的职能得到不断分化和明确,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企业、政府统管一切,包办一切的局面已被消解,"机关办社会,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伴随着这些变化,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活动的足迹逐渐由单位转向社会.而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因此,社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舞台;成为满足居民需求的第一空间;成为新时期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社区特点和功能的这种凸显,给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舞台,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此,必须引起整个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3.
完善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管理任务和重心的下移以及“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社区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政策合理选择,妥善解决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真正发挥其保障功能,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社会影响所谓社区社会保障,是指以社区为主体和载体,对社区内成员享受了法定社会保障、单位系统补充保障后,仍因各种自然和社会原因导致家庭生活贫困的社区成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也在向纵深发展,企业和政府的职能得到不断分化和明确,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企业、政府统管一切,包办一切的局面已被消解,“机关办社会,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伴随着这些变化,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活动的足迹逐渐由单位转向社会。而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因此,社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舞台;成为满足居民需求的第一空间;成为新时期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社区特点和功能的这种凸显,给社区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5.
魏国印 《山西政报》2006,(20):40-4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GDP(国民经济衡量指标)快速增长的同时,国企破产、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出现等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和社区建设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大批“企业人”向“社区人”转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建设与完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尤为重要。为此.本文拟从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与措施,发展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已经开始逐步回归社会,转移到社区,“单位人”逐步变为“社会人”,以新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主体的“三新”组织大量出现,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进入社区,对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是快速的: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单位对人的组织、服务、管理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社会职能逐步向社区转移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和社区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区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又推进城市化进程。因而,社区建设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又是城市化发展的助推器。社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主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从深化企业改革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从政府职能转变中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客观上要由城市社区来承担。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居住、就业,在流动人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伴随着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逐步转型,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成为一种趋势,过去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多种社会职能,被逐步剥离出来移交给了社区,社区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社区党组织又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紧密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大部分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需要依托城市社区来承担,使城市的管理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