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前有个皇上,天天吃一样的山珍海味,吃腻了,一连把两个厨师赶出了皇宫。第三个厨师决定给皇上换换口味:山珍海味是好东西,皇上不能不吃,那么就把红烧改成清炖,把炒改成蒸,把甜改成咸;还将菠菜、豆腐这些寻常百姓家的东西搬上了皇上的餐桌,并给它们起了“红嘴绿鹦哥”、“金镶白玉嵌”等美名。皇上一看就觉得新鲜;一尝,味道也大变样了;再读菜名,诗意盎然,顿觉爽心悦目。于是龙颜大开,  相似文献   

2.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4):44-44
官者,权力之化身也。而化身呢,权力之象征是也。那么象征者又如何,令人为之倾慕不已也……无论如何,官之于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不仅令人着迷,而且永远都是个说不尽的话题。这话题可上溯远古。从原始社会的部族酋长到现代社会的国家元首,官在任何时候都是民众的偶像。这种对偶像的崇拜,大约是“集体无意识”。天地人,三位一体,最大的官是皇上,次之的官是皇上封的,由对皇上的敬畏转到对大大小小的官的惧怕,再由惧怕转而对他们的位置的企盼和梦寐以求,于是人们不仅爱谈论官,乃至对官的升迁,官的大小,官的婚丧嫁娶,官的绯闻轶事……总之,也就不一而足地兴趣倍增。  相似文献   

3.
本人有一邻居是四川人,他腌制的泡菜酸辣适度、清脆爽口,他的“作品”经常被我等邻居享用。老是腆着脸托钵蹭菜吃,虽然人家每次都笑脸相迎,但终究不是个事。于是我便产生了自己也学一手的想法。邻居慷慨献技,我便如法“炮制”,开始理所当然地出了几次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人腌技大长,就连邻居都说已经盖过他了。说句实话,说水平超过他那是人家给咱戴高帽,不过我却通过腌泡菜获得了题外的收获,发现了“泡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得出一个结论:腌好泡菜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相通之处。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个相对封…  相似文献   

4.
追求完美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十全十美,尽善尽美之类的词历来都被视为评价人和事的最高标准。据《虞初新志》记载,唐伯虎为皇上画“十美图”,可宫中“只觅得九人”,便只好作“九美图”。献前请人观看,有人说:“十美缺一,殊属缺陷”,于是又“举一人充其数”,凑成“十美图”。我国不少风景游览区大都有“八景”、“十景”之说,这里面恐怕不能说没有凑数的成份,完美性对人们的诱惑力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党小组长,是个比芝麻更芝麻的“官”。可我偏偏当的就是这样的“官”。去年四月,我们的党小组长因工作需要调走了。“国不可否无君”,党小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小组长人选问题。经过充分酝酿!大家一致认为我比较年轻,便把这顶“乌纱”硬戴到了我这个“小字辈”的头上。说实在话,我真不愿意担此“重任”:小组成员中有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他们都是头儿,万一我有个闪失,恐怕是不想在办公室干了。可这事是领导们“说定”了的!我不执行能行吗?、“走马上任”后,同事们给我开玩笑,恭喜我当了领导的…  相似文献   

6.
官为侍.民为天,乃民主制度精义所在;任何反民主的行为或规章,却都以改变这种法律关系,恢复“官治民、民治于官”的文化传统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到达官贵人在国家遭受天灾、百姓吃糠咽菜时仍然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便毅然利用皇后寿宴之机办起了“劝廉宴”。此宴非常简单,只有“三菜一汤”。朱元璋以菜劝臣:一劝吃萝卜,二劝吃韭菜,三劝吃青菜,四劝喝葱花豆腐汤。据说,这每一劝都有深刻寓意。就说“葱花青,豆腐白”的第四劝吧,其意在说明:为官者只有“一清二白”,才能保证“吾江山不变色”。由朱元璋的“劝廉宴”,想到了“忆苦饭”。这是过去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常用的一种方式。即吃一顿旧社会穷人咽的糠和菜,长征时红军嚼的草根和皮带,“三年自然灾害”时社员吃的…  相似文献   

8.
瞭望哨     
《瞭望》2001,(34)
据报载,一位县委书记在谈及为官三载的体会时这样说:早当官,晚当官,没关系;当大官,当小官,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当得问心无愧。何谓“问心无愧”?他又说:实实在在干事,干干净净当官。 这番朴实无华的“官论”,实在令人深思。官是相对民而言的。官当得怎么样,对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当官的人,无论官大官小,手里多少都有点权。权用好了,能为民造福;权用歪了,就会给民造祸。而为官者真  相似文献   

9.
林长华 《侨园》2012,(7):42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中国人生活中便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台湾,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冠于米之首,有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头版并排刊登了两幅照片:一幅是在江苏省淮阴市淮海南路,一家高档饭店门前挂着醒目的大横幅,上面赫然写着“大吃特吃赢巨奖20万元”,题为《饕餮有奖》;另一幅是在河南省商城苏仙石乡琉璃河村,一座旧土坯房门前,衣衫破旧的14岁姐姐杨永春把助学救济款让给了11岁的妹妹杨永贵,妹妹激动得哭了,题为《姐姐无泪》。我想,那“大吃特吃”恐怕很少是个人“掏腰包”的。  相似文献   

11.
汉高祖刘邦宠爱妃子戚夫人,打算废除吕后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而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群臣竭力劝阻,刘邦都不听。吕后只好派人找晋侯张良出主意。张良说:“此事难以凭嘴相争。现在有四位很为皇上看重而皇上又得不到的人。他们德高望重,淡泊名利,因为不满皇上的怠慢,而长期隐居商山。如果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拿着太子的信,恳请他们出山,来了以后奉为上宾,并请他们随太子入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2.
晓凌 《瞭望》1991,(11)
有人说,首钢搞活靠的是吃“偏饭(指中央给的特殊政策)”。确实,中央给的特殊政策为首钢的搞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但是,也应当看到,有米也未必成炊,关键还在于有米之人有没有做成饭、做好饭的本事。 条件毕竟不能代替手段。大企业要搞活,眼睛向内,练好自家的功夫,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更为重要和必要的。这是首钢经验给予我们的又一个重要启示。因此学首钢不要把眼睛只是盯在如何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故事:西汉时候,有一天,汉文帝在召见群臣以后,向右丞相周勒提出了一个问题:“全国一年要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要进多少钱粮?”周勃又支吾着回答不出,满脸羞愧,急得汗流泱背。汉文帝转而又向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皇上买了解这些情况,请询问具体管理这些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么到底去问谁呢“’陈平说:“是上要知道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可以问廷尉(中央司法官);关于钱粮的事,可以问票内史(中央主管钱粮的官)”。文帝紧接着又问:“按照你说的,各个方面的事都有…  相似文献   

14.
我印象中,合肥张家这一系只剩煦和这根独苗了。修长的身材、温文尔雅。今年他来给他二姐、三姐送家乡雨前茶,听他“三姐”这么称呼,我一怔,笑道:“在北京也只有你是名正言顺有资格用这称呼了!”煦和明白我的意思,说:“黄苗子说北京人都称她(沈从文先生夫人张兆和)三姐!”“都,敢么?”——我说:“有  相似文献   

15.
3524厂党委书记宋福春刚一到任,厂里就出了一条头号新闻:一名车间工人为住房问题在厂区贴了大字报,说宋福春办事不公,是个女糊涂官,还扬言要到她家闹事。有的好心人告诉宋福春,此人是有名的“刺头”,劝她提防着点。这天,“刺头”真的带着老婆孩子到老宋家来了,手里拎着条米袋,进门就闹:“我们没房住,没饭吃,官大人可怜可怜吧……”  相似文献   

16.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但现实生活中,往往眼见未必为实。有关圣人孔子的一则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颜回赶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说:…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德才不佳,本事不大,官瘾却不小。这些人也聪明,知道靠竞争难以当上官,公开伸手要,要不来还可能授人话柄。于是,便有了“曲线要官”之术。 何谓“曲线要官”?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这里不妨列出几种:  相似文献   

18.
龚锋 《瞭望》1996,(23)
一年一度,班子调整,新老交替,吐故纳新。一茬贤人功德圆满退下来,一批新人意气风发顶上去,此乃我党事业兴旺发展之所在。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这人事活动中的组织调整,竟被一些嗜官如命者视为一场游戏,竞相以出色的演技,扮演着世人所不耻的角 色。不信,请看下列诸君的竞官表演: A君,虽政绩平平,能力一般,却练就一身“特异功能”,耳灵、眼尖、腿快,一“感应”到有空缺,便令天给张头儿“意思”,明天给王头儿“表示”,以期“用财生官,以官生财”,此举可谓之“跑官”。  相似文献   

19.
如今“官”字在群众的眼里变得不可亲近了,形象也不那么好了。“他们当官的捞足了,养肥了,真正为群众着想的能有几个”?当然,这不能责怪群众,是干部队伍中某些人吃、拿、卡、索、占等以权谋私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难怪群众对“官”员们另眼相看。其实,据《汉书》记载,“五帝宫天下”时的官,是掌秤的。“机者,钵、两、斤、钩、石屯,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秤看准星,。X儿要公平。所谓“官犹公屯”:官府叫“公门”,官车叫“公车”,法庭叫“公堂”,衙投叫“公差”,还有“公务”、“公文”等等。不知什么时候起,“官…  相似文献   

20.
程超 《瞭望》1996,(22)
时下,在各级领导干部讲话中以及在报刊、文件、广播、电视里都经常要求广大党贫、干部、群众要说真话,这足以说明说真话的人少了。 为何尽管一再提倡大家要说真话,但是说假话的指数却未降下来呢?是否听真话的市场还未建起来,或市场还不大,说假话的仍有很大市场呢?我国历来有比较繁荣的假话市场。笔者未读过几天书,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在中国最早爱听假话的不知是何朝何人,“指鹿为马”是否可排上前几名?反正这件事的结果是说真话的人掉了头,说假话的人升了官。李世民算是比较爱听真话的,还不是差点儿把魏征给宰了?再说六十年代彭德怀的为民鼓与呼的“万言书”和马寅初的利国利民的“新人口论”都是真话。可后来说真话的这两个人遭遇如何呢?这在中国大地上是妇孺皆知的。然而,那个“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挤眼泪,暗地下毒手”,一贯以“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为信条的人一时竟成为中国的“红人”。流风所及,原首钢党委书记管志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