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新初 《时事报告》2009,(11):21-25
第一个关键词——“发展的困局” 正值我国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挺进的转型阶段,我们却过早地遭遇了比西方国家更为复杂的发展困局:严重的人口问题、严峻的资源问题和严酷的环境问题相互交织,使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实行科学发展,是破解发展困局的唯一对策!  相似文献   

2.
厦旭 《今日海南》2008,(8):24-25
今天,走“双大”战略,发展新型工业已经成为海南各级干部的共识,但发展重化工业仍然是个沉重的话题。区域经济是否应该发展重化工业,目前学术界对此颇有争议。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重化工阶段是我们绕不开的”,胡鞍钢、樊纲等著名学者也都先后为重化工“正名”。笔者认为,从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说,海南利用发展重化工业来打造支柱产业,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认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所谓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未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注重经济增长的高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质量,改善要素组合来实现经济增长.更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效益.追求的是经济增长的质较_叫Q在工*比初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其经济必然是粗放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技的进步.大约在工业化中晚期,粗放型经济开始向集约型转变。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很…  相似文献   

4.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09,(17):18-19
“工业化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征是高能耗、重污染的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存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5.
1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重要“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但是直到现在,对于什么是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干部和群众中的认识差异仍然很大,具体执行自然也就难免出现偏差。“新型”是相对于“旧型”而言的。所谓旧型的工业化道路,指的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早期走过的道路。它的主要特点,是依靠大量投资实现增长。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路线,实际是旧型工业化道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变形。至于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则是指先行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经济增长中走过的道路。现代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经济增长主…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08,(6):11-11
美国:强调科技发展基础上的高效率投入。1.“二战”前粗放型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内战结束后的60年间,美国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和工业化,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进程,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在美国工业化前期,生产要素的投入对国民生产净值增长的影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智勇 《新重庆》2007,(7):14-15
重庆作为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那么.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突破口应在理念上,统筹城乡发展滥觞于“三农”问题.突破于就农论农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是以城促乡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应是城乡互动转化,即加快城市化进程,靠市民化(把农民变市民)解决农民问题;靠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靠工业化解决农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利用和组合方式。古今中外,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赖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即外延扩大实现经济增长,可称为“粗放经营型”;一种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即内涵增值实现经济增长,可称为“集约经营型”。粗放型增长方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为特征的,追求的是发展速度即量的增加,其结果是盲目建设,…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增长速度第三位和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已经走上了一条赶超型的可持续工业化发展道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重庆因为多年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严重的浪费与枯竭,所以如何在国际大背景下寻找资源环境和能源安全相协调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型就成为了重庆,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该文在对低碳经济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其低碳城市构建的经济基础,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框架,以期为重庆低碳经济创新性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川渝“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重庆一方面“苦练内功”、深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协同、促进川渝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加快构建高效分工、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广东的产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新的转折期。我们已率先实现了前两步发展战略目标,总体上由温饱迈上小康,由现代化的初始积累转向全面现代化建设,全省国民经济经过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正步入平稳发展,以轻型化、外向型为主导的产业建设正逐步向工业化进程的关键阶段─-重化工业转变,以传统加工工业扩张为主要增长内容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正逐步向集约型、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因此,研究广东改革发展新阶段的产业结构及其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产业素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广东新一轮经济腾飞,胜利迈向21世…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我国经济进入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增强,将成为解决80年代经济轻型增长所带来的深层矛盾,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搞好国有大型企业,笔者深入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等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中深切感受到,这些大多在“一五”时期就成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排头兵的洛阳国有大型企业,在目前企业资金短  相似文献   

14.
一、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资源相对富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是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是国家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正处在加速推进阶段,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消耗强度高,主要污染物排放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面临着发展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5.
山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探析沈新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并着重指出:“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指明了今后我国农...  相似文献   

1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2007年底,国家批准建立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在改革试验中认识到,建设“两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构建绿色工业体系为突破口。绿色工业体系是建立在循环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形态.是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生态化、零排放、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九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九五”及今后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任务是: 1、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农业投入严重下降,以及近几年各地兴起的房地产热、开发区热,挤  相似文献   

18.
1.增长模式转型的涵义和要求,浙江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特点和近两年来“粗放型发展、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很大冲击的事实表明。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且比别的省份更为紧迫。增长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实现创新、跨越的新机遇。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浙江增长模式转型的涵义和要求,至少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重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要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立足点从“速度至上”转向“质量和效益优先”的新思想,为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世纪之交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工业化是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入90年代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分散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只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过渡模式而不是目标模式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1992年全国农村工业产值已达12717.9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09%,所占比重首次上升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苏南这些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农村工业更是早已从“半壁江山”发展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形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态势。农村工业的广泛兴起,成为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个80年代,全国农村工业吸纳了1亿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